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是养生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只要依靠自己做好日常的疾病预防就行,这既是中华养生的题中之义,又是现代健康观的主要特点之一。
1.把健康握在自己手中
人自出生后,除了遗传印记,决定健康状况的主要是后天因素,而且伴随生命的始终。虽然影响健康的后天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被改变。人类是高级动物,有智慧,有思维,有能动性,应该而且能够操纵自己的命运,控制各种不利因素,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保护身体健康,增长人的寿命。
那么,人们怎样才能获得健康呢?答案很简单:健康要靠自己,靠自我保健,把健康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需要进行自我保健呢。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自我保健是个人、家庭、邻里、亲友和同事自己进行的卫生活动。”自我保健就是从健康的角度出发,通过非医学专业性的个人、家庭、亲友、邻里和同事,以及互助组织的卫生保健活动,用自己学习和掌握的医学知识,采取一切有利于健康的自我保健措施,包括对身体进行自我观察、判断治疗、护理和预防,同危害自己身心健康的不良习惯、疾病和衰老进行斗争,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建立起一套适于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养生方法。例如不吸烟、饮酒适量、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注意饮食的质和量、避免精神过分紧张,尽可能地保持精神愉快和心情舒畅,并注意劳逸结合、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定期接受体格检查,以达到健身祛病、预防疾病、推迟衰老和延年益寿的目的。自我保健益处多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自我保健有利于提高健康水平和实现健康长寿的愿望。
健康是长寿的基础,只有健康者才能长寿。现代医学实践证明,自我保健是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延长寿命最为理想的手段。在影响人类长寿的诸多因素中,取决于自己的占60%。可见自我保健多么重要!所以中老年人更应注重自我保健。
其次,自我保健,对某些疾病的预防与早期发现方面,能起到医疗或药物不能起到的作用。
由于个人注重自我保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主动改变心理和环境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主动消除个人造成的危险因素。自我保健还可以通过重视合理营养、适宜运动、积极的心理和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措施,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因此,自我保健可以起到医疗技术或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自我保健可随时随地运用已掌握的卫生保健知识,进行自我观察、触摸、体味,这样可及早发现某些疾病的征兆和危险信号。这有利于中老年人对疾病的早发现与早治疗。
其三,自我保健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某些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可通过自我保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预防或推迟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在疾病的治疗中,自我保健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并能不断增长医学知识,积累治病防病经验,这既能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又有可能避免疾病的再次发生。
其四,自我保健可促进人体“第三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
第三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特殊状态,又称亚健康状态或次健康状态即中医学的虚症。专家指出目前处于第三状态的人数很多,占总人数的70%。要摆脱这庞大人群的困境,自我保健是关键性措施。因为自我保健诸多良方,可以阻止人体的第三状态向疾病转化,同时促进第三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
其五,自我保健能有效地延长工作寿命。
很多中年人总是“负重奋进”,面对事业和身体,他们总是珍惜前者,于是为了一种事业或一个目标,总是不停地自我加压。他们“忘我”地工作忽视了健康,致使很多病魔缠身,甚至英年早逝。有关专家指出,中年人更应该更新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学习自保健知识,重视和加强自我保健。这就既能有效地防止英年早衰或早逝,又能有效地延长工作寿命。
其六,自我保健高效低费,是通向人人健康的捷径。
我国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已发生根本变化,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已取代传染病,寄生虫病而跃居首位。这些疾病的病因,按生活方式和行为、人类生物医学因素、环境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等四个方面划分,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几乎占了一半。
据专家调查,在死亡构成因素中,环境因素占27.8%,生物因素占18.2%,医疗卫生服务占9.3%,而生活行为因素占44.7%(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占总死亡人数中的70%~80%)。
专家进一步指出,生活习惯病的防治,只靠增加医疗经费和医疗保健措施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在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弘扬预防医学,建立科学的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不利于健康的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实现人们的自我保健——这是高效低费的个人保健方法。
只有人人参与自我保健,才能实现人人健康。事实证明,自我保健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减少疾病、延年益寿。这样不但可降低当前巨额的医疗保健费用,减轻社会的经济负担,而且还能使人们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中老年人自我保健,可减少甚至免去组织上和儿女们对自己的特殊照顾,更为自己免除了病痛之苦,并延缓了生理功能老化,增强了体质,为自己晚年康泰,为祖国多做贡献创造了条件。
2.未病先防:懂些医疗保健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因而多次发出“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的告诫。这就是说人们必须具备维护健康、预防和消除疾病的方方面面的医疗保健知识。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于人们掌握医疗保健知识的重要性均有论述。我国古医籍《冷庐医话》曾指出:“医人每高寿,盖既精医学,必能探生命之旨,审颐养之宜而永葆天年也。”清朝《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曾告诫人们:“治已病不若治未病,疗身不若疗心,使人疗尤不若自也。”南宋大诗人陆游在《春时对花有感》一诗中自道:“少时喜方药,晚亦学黄老”以及“身衰赖按摩”、“沉疴幸针石”等,可以从中看出他“喜方药”所得的好处和愉快。英国学者培根曾说过:“一个人的观察,他对于何者有益于、何者有害于自己的知识,乃是最好的保健医品。”
今天的专家学者,对医疗保健知识的作用,有更全面地分析和更加深刻的理解。美国国家老人学研究会负责人高斯博士曾指出:“70岁以前老而不衰的现象,不能不归于整个时代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一个人通晓、掌握的医学知识越多,其自我保护、保养的能力就越强。”世界著名保健专家詹姆斯·格兰特认为,今天所有国家的男女老少都面临一项共同任务,世界各地所有的家庭应学习和掌握现有的卫生科学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付诸实践。我国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曾强调指出,要重视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这就是说,人们掌握了医疗保健知识,就会自觉重视自身健康的养护,既能做自己生活乃至工作的主人,又能做自己健康乃至生命的主人。对于老年人来说,人老了,疾病也悄悄增多,有点小毛病跑医院多嫌麻烦,因此老年人学点医疗保健知识,对自身的毛病能知其名、明其理、善其术,以便自我保健,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中老年人应根据自己前半生的生活经验,再学一些医药卫生常识,知道病从口入的医学道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了解一些常见的疾病有哪些特征表现,以便及时发现自己的疾病大概知道自己患有哪几种疾病,都吃哪几种药,各起什么作用,这些药有哪些可能出现副作用,如何预防药物的副作用老年人体内容易缺乏哪几种物质,怎样补充营养,自己该吃什么,怎么吃,这些问题大多有现成的答案。这些保健知识,对于老年群体来说,确实比保健药品还重要。
在通常情况下,每个中老年人都具有维护自身健康的一定能力,医疗保健知识越丰富,越能按科学的方式去行动,防病保健的能力就越强。为此,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切实地负起责任来,学习防病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地以健康行为来预防疾病维护身心健康。
3.防病要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发达国家中约有70%~80%、发展中国家40%~50%的死因,是生活方式因素所致的“生活方式病”。所谓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一定社会、文化、民族、经济、风俗,特别是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例如,现代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高度紧张的市场竞争,体力活动的减少,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城市拥挤和嘈杂噪声,以及一味追求高营养的食物享受等,都可以影响人们心理和身体健康。
有资料报道说,有10种人最容易损害健康:
(1)嗜烟如命的人。
(2)心胸极度狭窄、焦虑,动不动就大发脾气的人。
(3)生活无规律,经常暴饮暴食和偏食挑食,不注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人。
(4)经常酗酒的人。
(5)有一点小毛病就吃药,吃药打针不计其数的人。
(6)生了疾病硬撑着,不诊治,听之任之的人。
(7)性生活无节制,纵欲过度和性乱的人。
(8)成天精神不振,抑郁消沉,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的人。
(9)一个朋友也没有,孤独寂寞的人。
(10)从来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的人。
这10种最容易损害健康的现象,实质上就是一个生活方式和性格修养的问题。由于这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可以造成人体心理生理的失衡,损害身心健康,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及癌肿等严重病症,专家们称这类疾病为生活方式病。世界卫生组织告诫人们:“生活方式病已成为世界头号杀手。”
所以,健康靠的不是得病时求医问药,而取决于平时点点滴滴的生活习惯,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将最终决定你的生命质量。因此,老年人预防各种疾病,应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是通向健康长寿的光明之路。首先要规律生活,起居有常,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切忌暴饮暴食和挑食偏食,要做到不吸烟,少饮酒,只饮适量红葡萄酒。其次,合理地安排退、离休后的生活和休闲娱乐,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交和娱乐活动,正确对待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保持乐观愉快大度的心理状态,克服紧张焦虑,消除抑郁消极的精神情绪再次,要坚持参加适宜的养生运动锻炼。总之,只有建立起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把各种疾病拒之门外,才能获得健康,赢来长寿。
4.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
医学研究证实,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人的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有关。
人的机体免疫系统是由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等组成。它们形成了人体健康的三大支柱,即具有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这些免疫功能是肌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物质以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相对平衡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这种正常免疫反应是人体的一种生理性的自卫反应,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与各种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他致病因素作斗争时获得的。
自然界的细菌无处不有,导致人类疾病的病毒也在不断的变异着。但并不是所有细菌都具有致病性,许多细菌有保护人类的作用。有害细菌也只是在某些条件下才致病,往往是在免疫力低下时对健康构成威胁。人体正是在与细菌和病毒的交战和共处中,得以产生和储备对付这类细菌和病毒的抗体,才能维护自身免疫耐受能力,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最终战胜致病的细菌和病毒。
人体免疫系统不仅能抵御外界的各种致病因素,而且对体内出现的衰老细胞和肿瘤细胞具有监视作用,防止细胞突变,使自身处于正常状态,是人体健康的忠实卫士。
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以往艰苦的生活状况,给予人们更多的舒适。然而它的进步不应疏远人们与自然存在的关系。为了维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人们必须理智地对科学技术的成果有所取舍。这就需要我们节制某些科技化带来的生活享受。
科技的力量使人很容易进入健康的误区。为了对付环境污染,人们借助科技追求“纯净”,从空气清新剂、抗菌产品到纯净水,结果过分洁净使自身免疫系统萎缩,降低了其防御功能,反而致病。
如电视作为20世纪的一大发明,其功德无量,包括可以利用它获取健康信息,但是也要防止沉溺其中以防诱发斑疹、“电视腿”、胆结石等50余种疾病。又如,按生物钟熄灯就寝,远离激光灯闪烁的歌舞厅,不亲近“随身听”,不过分装饰室内,非特别需要不必长期喝纯净水等,这些都是不难做到的。至于主动运动流汗,时兴爬行、悬挂、赤足以健身,吃粗、生、硬以防病,穿棉、麻、丝以保健等,不妨可以视为对生活过分科技化的一种反常。现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有识人士著书立说,反对奢侈消费,呼吁人们重返大自然,过简朴的生活。这种对回归自然的认同从观念到行为上都有益于维护自身免疫功能。
5.坚持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是指对老年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格检查而言,它是保证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一项有效措施。通过比较系统的体格检查,可以了解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做好防治工作,保证老年人健康长寿。
老年人容易患病,而且有些疾病是以潜伏或隐匿的方式逐步发展的,加上老年人的反应比较迟钝,对疼痛的耐受性比较强,因此在疾病的早期不易发觉,一旦到医院看病时常常病情已发展到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期。所以说,老年人的健康检查就显得格外重要。许多老年人平时并不知道自己得了某种病,而是在健康检查中发现的。同时,定期的健康检查,还能对老年人原有疾病的病情是否好转,作出正确的评价,有利于进一步采取预防或治疗措施。然而,有些老年人或因“怕查出病”,或因麻痹大意、不在乎等,不去参加健康检查,这都是不对的。健康检查的内容可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来确定,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项:
(1)全身情况。包括营养状况,常以良好、中等、不良来描述神志体温、脉搏、呼吸皮肤和粘膜(如皮肤有无苍白、黄疸和发绀表现,有无脱水或水肿,有无出血点和皮疹等)淋巴结(检查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和腹股沟等处淋巴结的大小、数量、硬度、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
(2)颈部检查。包括甲状腺的大小、形状、质地、有无震颤及血管杂音气管是否居中正常坐位时颈静脉不显现颈动脉搏动正常人不显著。
(3)胸部检查。包括胸壁、肺脏和心脏。
(4)腹部检查。
(5)脊柱及四肢检查。
(6)神经系统检查。
(7)化验检查。
(8)X光检查。
(9)心电图检查。
(10)超声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