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好习惯
32869100000057

第57章 站、坐、走的姿势要正确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中国)俗语

【经典事例】

一位父亲由于自己小时候的姿势不正确而深受其害,造成高度近视和佝偻等疾病,所以一直对孩子正确的站、坐、走的姿势要求很高。

一天,儿子刚刚坐下准备做作业,看到儿子的坐姿不正确,爸爸来了一句:“儿子,小白杨!”儿子微笑着点点头,马上改正了坐姿。

原来,他和儿子之间有个“小白杨”约定,即时刻努力让自己的站、坐、走等姿势像小白杨那样直。父亲和儿子是互相提醒,互相督促。这样,能让儿子主动接受并养成这个良好的习惯。

父亲看到儿子坐直后,才满意地走开,突然儿子来了句:“老爸,小白杨!”父亲这才发现自己走路的姿势有问题,于是,立刻挺直腰身大步向前走去。

就这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儿子无论是坐姿、走路还是站立都像小白杨一样直,而且,他还帮父亲纠正了一些不正确的姿势。

【智慧点拨】

上面的父亲是聪明的,他不仅认识到姿势正确对孩子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还让孩子能够愉悦、主动的去接受这个提议,而不是利用父亲的权威强迫孩子接受,这样可以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更好的去改正姿势。

要让孩子知道,正确的姿势不仅是一个人应该有的仪态,更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生活中,一直就有“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的说法,更有“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的说法,但是很多父母却忽视了孩子姿势正确的教导,任由孩子自由发展。

站、坐、走姿势正确不仅是为了让孩子的姿势变得优雅,更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孩子来说,保持一个正确的坐姿是很重要的,这可以避免孩子造成脊柱扭曲。要知道,长时间的坐姿不正确还可能会引起颈椎劳损或身体的疼痛等。

很多人认为,无论怎么站也只是与形象有关,不会和健康有太大的影响。事实证明,孩子的姿势不正确,特别是脊柱弯曲,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从而可能导致椎间盘突出。此外,孩子生性好动不可能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所以要教孩子“稍息”的姿势,让孩子过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会儿。

走路的姿势也是一样,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关系。但毕竟是孩子,跟他们一味强调姿势正确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他们肯定难以理解,也不太乐意接受父母的劝说。因此,父母就要首先引起孩子的兴趣,如让孩子去看看军人的操练,正是由于军人走、站姿态的正确才可以如此的英姿飒爽,或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主动去纠正自己的不良姿势,在平时逐步改进,父母也要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赞赏和鼓励。

【参考建议】

一个人的坐、站和走的姿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都对每个人梦想的实现、命运的追求都有决定性的作用,能让孩子受用终生。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正确站、坐、走的好习惯。

1.让孩子明白正确的坐、站、走姿。

正确的坐、站、走姿势是指:上身要保持端正,前后左右注意平衡。而孩子正确的坐姿是头要抬起,两眼直视前方,躯干挺直,两肩摆平,并且上身要和大腿保持90度,两脚要着地。孩子看书或写字的坐姿更要注意保持30-40厘米的距离,时间也不宜过长,小学低年级最好在30-40分钟内,中高年级以不超过一个小时为佳。

正确的站姿是要求孩子的头、背、手臂和脚跟在一条直线上,两肩摆平,抬头、挺胸,两眼平视,腹部微收,而两脚微开,脚尖略外协,重心是在脚跟。而孩子正确的走路姿势是脚尖指向前方,不能要向外或向内斜,又叫向前迈进一步时,左脚自然向前摆动,身体重心向前移动,如此进行交替。

2.时刻提醒孩子端正坐姿。

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父母如果稍微注意就不难发现孩子很少会是端正坐着的,经常是趴在桌子上,更有孩子经常绻着身子在沙发上,这样孩子的背部长时间都是弯曲的,容易造成孩子的脊柱弯曲,形成畸形,所以父母要时刻注意提醒孩子端正坐姿。

3.训练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父母要训练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因为身体协调能力有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站、坐、走的姿势。孩子天性好动,参加体育活动更能激起孩子的兴趣,如单杠的引体向上、腹肌的仰卧起坐、健美操、武术、游泳和打球等,都可以协调肢体的发展。

4.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站、坐、走的姿势。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站、坐、走的姿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活动,比如走独木桥和平衡木训练身体平衡能力,锻炼躯体;还可以让头、双肩、臀部和脚跟尽可能长时间的靠墙,感觉正确的身体姿势,从而帮助孩子进行正确的身体姿势训练。

5.让孩子自己从心理上强化正确的姿势。

父母平时对孩子正确身体姿势的督促和提醒都是有限的,只有让孩子从心理上有强烈的要保持自己正确的站、坐、走姿势意识,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身体姿势,这些将更有助于孩子培养正确的站、坐、走的姿势。所以,父母应该激发孩子的自我纠正姿势的意识。

【金玉良言】

儒家经典《弟子规》曾说:“步从容,立端正。”“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意思是说走路时步伐应该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挺胸抬头,精神饱满,不能弯腰驼背,垂头丧气。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歪歪斜斜,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举动都很轻浮、傲慢。其实,这就是在说一个人应该怎样走,怎样立与怎样坐的问题。父母不仅应该要求孩子这样做,自己也应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