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32863000000056

第56章 古文巨擘皮日休

皮日休是晚唐古文巨擘,他的不少著作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鲁迅评价皮日休“是一蹋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皮日休(约公元834~904年),字逸少,后改为袭美,自号鹿门子,又号醉士、酒民、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人(今湖北襄樊襄阳区),唐朝著名文学家。

皮日休出身于贫苦家庭,早年即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随房玄龄、杜如晦的事业。他出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至长安,应进士举不第。皮日休对当时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政治,非常不满。他认为:“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又说:“古之官人也,以天下为己累,故己忧之;今之官人也,以己为天下累,故人忧之。”

咸通年间,皮日休到毗陵就任。路途上遇到大暴雨,被耽隔在半路。这时天已黑,赶了一天的路,又渴又饿,只好到附近农家求碗水喝,弄点饭吃。

当他们敲门进到屋里时,见一家老小正在吃饭,孩子们见客人来后,都躲到里屋去了。对饥饿之人来说,算是赶上“饭点”了。他们向主人说明来意,但主人说什么也不肯给他们盛饭,并把锅盖按的紧紧的。

一个随从以为老乡不好说话,故意与他们为难,强勉把锅盖揭开。咳!锅里哪是什么饭,而是一锅橡子野菜糊!主人不给饭吃的原因才算“真相大白”。

皮日休感叹之下问道:“老人家,今年粮食收成这么好,为什么还吃橡子和野菜?”

老人看他们不像什么贪官之类,就坦率地说:“收成好,不如官家的秤和斗好,大进小出啊!”

皮日休惊奇地问道:“为什么?”

“你们没听说过?我们毗陵有这样一句话:粮食一石余,官家只作五斗量!哪里还有我们吃的粮食!”老人的一席话,深深地印在一向具有正义感的皮日休心中,不久他便写成了《橡媪叹》的著名诗句,对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给予同情,深刻揭露了贪官污吏的罪行。

皮日休上任后不久,就到官府检查度量衡器,罢免了贪赃的仓库官吏,并在门前,一边置公平秤一杆,另一边用大石头刻了一个标准斗。从此毗陵老百姓买卖粮食和称东西,如果怀疑秤量不足,就拿到公平秤上来检验。老百姓高兴地称这秤和斗为“皮子秤”和“皮公斗”。

皮日休的文章,如《忧赋》、《河桥赋》、《霍山赋》、《桃花赋》、《九讽》、《十原》、《春秋决疑》、《鹿门隐书》等,都是有所为而作。

他的诗,包括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继承白居易新乐府传统,语言平易近人,以《正乐府》十首、《三羞诗》三首为代表。《三羞诗》其二写人民所受征兵之苦,其三写人民遭旱蝗而流离饥饿之苦,《正乐府》的《卒妻怨》、《橡媪叹》、《贪官怨》、《农夫谣》、《哀陇民》写人民种种不同遭遇之苦,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他同情人民、抨击暴政的态度。另一种诗,走韩愈逞奇斗险的路线,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沈德潜说皮、陆“另开僻涩一体”者即是。至于所谓“吴体”和回文等作,则大都缺乏现实内容。

皮日休是晚唐文坛上的古文学巨擘,陆龟蒙在给他的和诗中说:“近者韩文公,首为开辟锄。夫子又继起,阴霆终廓如。搜得万古遗,裁成十编书”。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也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辉。……皮日休和陆龟蒙自认为隐士,别人也称之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蔽》和《笠泽丛书》中的小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前者说明了皮日休在古文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后者说明了皮日休在古文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二者都说明了皮日休在晚唐的文坛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延伸阅读

茶道大师皮日休

皮日休与其好友陆龟蒙在讨论到茶诗的一些课时,得到了陆龟蒙的唱和。在他们的诗歌唱和中,皮日休的《茶中杂咏》和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最令人注目。他们的唱和诗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十题。几乎涵盖了茶叶制造和品饮的全部,他们以诗人的灵感、丰富的词藻,艺术、系统、形象地描绘了唐代茶事,对茶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