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心灵的200个小故事
32861400000195

第195章 发现蕴藏在知识之中的智慧

◎文/佚名

知识之中蕴藏着智慧。人类在探索微观和宏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的智慧,远远超过了知识所具有的魅力。人类所有的知识的获得,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积极借鉴前人的智慧,从知识之中汲取养分,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古时候,人们从直感出发,都认为地球是平的。早在2500年前,希腊人阿纳克西曼德对地球“平面说”进行了思考。在晴朗的夜晚,他发现天空的群星在一夜之中横穿过天空,只有一颗星却总是不动。这颗星就是北极星。于是,阿纳克西曼德认为,天空是一个巨大的空心球或“球面”,天空中的这个球面(简称天球),环绕一条无形的“轴线”在旋转着,轴线的一个顶端直指北极星,另一个顶端则在人们无法看到的球体的相反一边。

开始时,阿纳克西曼德也认为地球可能是一块厚厚的平板。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跑到过这块平板的尽头呢?他从太阳、月亮和天空都是球体而获得启发,地球会不会也是一个球体呢?可是,他并没有把地球设想成球体,而认为地球是一个横在天体中央的圆柱体,这样,虽然能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沿着圆柱体曲线向南走时,隐没了北方的一些星星;向北走时,则隐没了南方的一些星星,然而却不能说明为什么人们朝其他方向行走时,群星在天空出没的种种复杂情况。

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学者菲洛雷厄斯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他根据星星位置的变化、帆船向远方航行时帆底首先消失、月食时地球的阴影总是圆的等一连串现象,从而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个球体位于比它大得多的天球的中心。

大约在公元前350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解决了地球呈球形的又一难题:由于任何物体都受到心的引力,所以物体都会自动向下坠落,站在地面上的人也因此不会颠倒而总是脚向下的。由此进一步证明,地球只能是圆形的球体。

公元前240年左右,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得知在全年白天最长的6月21日中午,把一根木杆插进埃及南部的一个城市基纳的地面,它不会投射出阴影,于是他在这天中午到埃及北方城市亚历山大,将木杆插入地面,结果看到一段阴影,他根据两地的距离为500英里,就可计算出地球的周长是25000英里。

在此后1000多年,大多数人都不赞同埃拉托色尼的推测,直到公元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费迪南德·麦哲伦率领一支船队,从西班牙出发进行历时三年的航行证明:埃拉托色尼的计算是正确的。

最后,人类的智慧又使推测变成了现实。从1961年开始,人类开始直接探索宇宙奥秘,人们从外层空间拍摄到的地球照片看到,地球的确是球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