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心灵的200个小故事
32861400000019

第19章 把要表达的感情都用画表现出来

◎文/佚名

通过不懈的努力,艰苦的自学,出身于农民家庭的米勒终于成了一个大画家。很多时候,青年人觉得实现自己的理想“条件不足”,其实是“动力不足”。有了真正的爱好,就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足以冲破层层障碍!

米勒是法国著名画家,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生来是一个农民,我愿意到死也是一个农民,我要描绘我所感受到的东西。”可见他对那些生活十分艰难的农民有着多么深厚、真挚的感情。

米勒出生在法国诺曼底海岸边的一个小山村里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本分、地道的农民,全家就靠父亲辛勤耕种得来的收入维持生活,他们的生活是非常清贫的。米勒从小就在泥土中滚爬,经常跟着父亲下地劳动。

投进大自然的怀抱,经常同大自然中那些不加修饰的美景对话,小米勒感到十分快活。辽阔的蓝天,充满生机的绿色田野,山坡上开放的野花,如白云一样的羊群,还有紧张劳动的人们,无一不给米勒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使他对土地有深深的眷恋之情。他热爱土地,热爱这块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播种、耕耘、收获的人们,这成了他一生绘画的永恒主题。

米勒从小就对绘画有一种特殊的爱好,看到什么他都想画下来。他很希望能进学校学习绘画,可是家里哪有钱供他上学呢?他要帮助父亲让一家人过得好一些,不得不下地去劳动,在劳动休息的时候,他就在田间地头用手指或树枝在地上画呀、画呀。有时画得入了迷,就忘掉了一切,直到父亲招呼他,他才恋恋不舍地站起来,重新干农活。

劳动是很累的,一天活干下来,年幼的米勒好想多休息一会儿,但他不顾疲劳,一回到家里就抓紧一切时间作画。因为没有钱用来买纸笔和颜料,他就捡来枯树枝烧成木炭条,用炭条在石头上、墙上、木板上作画。米勒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作画时能不用模特而准确生动地将形象描绘出来。

父亲见米勒这样爱好绘画,而且明显地显示出绘画方面的才能,就商量着送他去学绘画。父亲咬紧牙,加倍地苦干,以便给儿子挣出上学的钱来。

终于有一天,米勒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瑟堡的学校学习绘画,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

可是好景不长,父亲由于过分操劳,得病去世了,这对米勒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他怀着沉痛的心情离开了学校。

回到家里,他一边务农,帮助家里减轻生活负担,一边坚持不懈地作画。把他所看到的,所要表达的感情都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他所创作的《拾穗者》、《播种》、《牧羊女》、《死神与樵夫》、《扶犁的人》等等,都表现出他对农民深深的爱,歌颂了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艰辛,散发出一种清新的泥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