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71

第71章 大唐诗仙——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奇特的想象、恢宏的气势引人入胜。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因此被后世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701~762),字太白,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他是唐代诗坛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出生在西域碎叶(前苏联托克马克),5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故号青莲居士。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途中他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742),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744或745),被排挤出京。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但诗名远播,其后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的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杜甫《饮中八仙》里就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奇句。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李白族叔),不久即病卒,一说喝醉了酒,在水中捞月亮而溺水身亡。

李白的诗歌

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而其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是李白的创作。李白的诗歌,最充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他是继屈原之后,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吸取其丰富营养,而形成他独特风貌的诗人,是屈原以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我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他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李白一生关心国事,不满黑暗现实,希望为国立功。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

延伸阅读

李白《清平调》三首:

(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