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116

第116章 世界船王——包玉刚

包玉刚是20世纪世界航运业的巨擎,被誉为“世界船王”,由于地位显赫而受到各国首脑和大企业家的关注和赞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封他为爵士,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巴西总统、日本天皇都曾授予他高级勋章。这是世界上任何大企业家都未曾获得过的殊荣。

包玉刚1918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父包兆龙,早年在武汉开鞋店、在上海设钱庄,后任衡阳工矿银行、重庆工矿银行经理,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1946年与人合资在上海开办国丰造纸厂。1949年春携眷迁香港,从事进出口贸易,后营航运业,1967年扩为环球航运集团,任主席、名誉主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包玉刚不得不辍学。过了二年,在父亲的帮助下,进入恳认真,业务能力日益增强。1945年抗战胜利,包玉刚被调任上海银行业务部经理,第二年,提升为副总经理,当时他才28岁。

1949年,大陆国民党政府全面溃退,包玉刚也和全家人来到了香港。开头几年,由于香港拥挤着大量的难民,生计都很成问题,包玉刚是长子,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养活包家三代人的担子。后来,包玉刚与父亲以及两个老乡决定开一间贸易行,从国外买进商品,主要是销往内地,赚取差价。当时由于本钱少,他们的公司租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当办公室,4个人挤在一起,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一人要开抽屉,另一个就得到外面去腾出空位来,条件极为艰苦。贸易行惨淡经营,几年下来只略有盈余,要想在香港扎根,谈何容易。终于,包玉刚决心转行,改做航运业,开始了船王之路。

1955年,包玉刚借款77万港元从英国买来了一条旧货船,取名“金安”,创立了环球公司。由于不懂驾船,也为了躲避风险,他干脆将船租给了日本山下公司,收取租金。1956年,包玉刚的机遇来了。埃及总统纳赛尔占领苏伊士运河,宣布非友好国家的船只,不得通过运河。此举使得欧亚航线的船只有绕道非洲好望角,造成船只紧缺,运费暴涨。包玉刚借这次机会把“金安”号的租金提高了数倍,他用这笔钱买了第二艘旧轮,又高价租给别人,取得租金,再买第三艘、第四艘。到了1956年底,他已经拥有了7艘二手船。

之后包玉刚用贷款购置了新船,逐渐淘汰旧船,而他以新换旧的标志就是16000吨的“东方樱花”号下水。到了1968年底,包玉刚旗下的轮船已经达到了50艘,排水量350万吨,远远超过了香港的一些老船王。

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迅猛,持续繁荣,造成了石油的紧缺,中东产油国一夜暴富,而运油的船商也同样大发横财。包玉刚看准了这一点,开始将业务重点放在油轮上。他先买了4艘吨位较小的旧油轮,以低价租给了经销石油的西方石油公司,包括美孚、壳牌这样的大公司。1969年,包玉刚旗下的油轮新篇章由他的第一艘巨型油轮“世丰”下水翻开。此后,他先后订造了20万吨以上的油轮达57艘,总吨位达1000万吨以上。此时,包玉刚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船王,连希腊船王奥纳西斯都自愧弗如,俯首称臣。他曾与包玉刚笑说:“与你相比,我只是一粒花生米。”

在海洋上,包玉刚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但他并不满足。70年代,他决定逐步把经营重心转移到陆地上来,将赚得的部分财产投资于越来越红火的房地产业,兼营酒店和交通运输。为了在陆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样辉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诚一起,和英国资本集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商业斗争,这就是著名的“九龙仓之战”。这次战役轰动了整个香江,大长了华人志气,打击了英资财团的嚣张气焰,包玉刚在谈笑之间调集了20个亿的事情,也成为一个传奇。

1985年,包玉刚又以5亿新加坡币夺得英资集团会德丰股权,成为继李嘉诚入主和记黄埔之后,进军英资四大洋行的第二个香港人。1986年,包玉刚又一举收购香港另一个发钞银行渣打银行14.5%的股份,成为该行最大的个人股东。船王“弃舟登陆”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至此,包玉刚的海上王朝和陆地王国都达到了顶峰。1991年,包玉刚病逝于香港。

延伸阅读

九龙仓战役

在当时,“九龙仓”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资企业集团之一。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包玉刚暗中购入了大量“九龙仓”股票。1980年4月,包玉刚属下的隆丰国际有限公司宣布,已控制了约30%的“九龙仓”股票。而怡和财团属下的另一个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约20%的“九龙仓”股票,形势对怡和财团明显不利。为了保住“九龙仓”,置地公司气势汹汹地调动了大批资金,以100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想把包玉刚从“九龙仓”中挤出去。包玉刚面对强敌,沉着应战,奇迹般地在三天之内调集了21亿元现款,只花了两个小时,便使“九龙仓”股份增加到49%,彻底控制了这个企业。一向看不起华人资本的置地公司,不仅没有争得“九龙仓”,还伤了自己的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