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32856400000083

第83章 有祝福寓意并尊重文化差异

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导致了不同地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和风俗,所以企业在给品牌命名时,还要注意迎合人们的某些偏好,避免文化上的禁忌,从而达到一种“避忌求吉”的效果,以便使人们接受企业的商品。

由于各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语言文字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审美情趣不同,对于一个品牌的认知与联想也有很大差异。若品牌不能给人们带来舒服的感受,那势必将成为品牌发展的阻力。

运用传统文化中有祥瑞含义的字、词

中国许多老字号的命名体现了对“趋福择吉”这一原则的纯熟运用,如“广福馆”、“老凤祥”、“大兴楼”、“东来顺”,分别取“福多福广”、“龙凤呈祥”、“大兴大发”、“诸事顺利”之意,迎合了中国人对“福”、“龙”、“凤”、“祥”、“兴”、“顺”等词语的偏爱,使消费者乐于接受。

驰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全聚德”的名称的由来也与这一原则有着紧密的联系。

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初到北京时,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他平日勤俭节约,积攒起来一些钱。每天他到肉市上做买卖,会经过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这家干果脯经营状况不好,到了同治三年时濒临倒闭。

杨全仁拿出他的积蓄,买下了“德聚全”的店铺,之后他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商议店铺的名字。先生围着店铺看了一会儿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这店铺两边的两条小胡同,就像两根轿杆儿,将来盖起一座楼房,便如同一顶八抬大轿,前程不可限量。”先生又说:“不过,以前这间店铺甚为倒运,晦气难除。除非将其‘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即称‘全聚德’,方可冲其霉运,踏上坦途。”先生的话,让杨全仁眉开眼笑。

“全聚德”这个名称正符合他的心意,想到自己名字中就有一个“全”字;“聚德”就是聚拢德行,可以标榜自己做买卖讲道德,于是他将店的名号定为“全聚德”。接着他又请来一位书法功底深厚的秀才写了“全聚德”三个浑厚醒目、苍劲有力的大字,制成金字匾额挂在门楣上,这匾额给店铺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

尊重各地的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易改变的民俗和文化心理,因此企业在给品牌命名时就应该迎合消费者的偏好。如,汉族人逢年节喜吃鱼类和鸡肉,因为“鱼”与“余”、“鸡”与“吉”谐音,其初衷正是基于人们对某些吉祥字眼的偏爱;广东人对数字“8”情有独钟,同样也是源于在粤语中“8”与“发”发音相同。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禁忌,如朝鲜人和日本人都忌讳“四”,因为“四”同“死”谐音;在基督教文化中,人们忌讳“十三”,因为这个数字会让人联想到“最后的晚餐”中的犹大。一个品牌,一旦进入异域文化环境,即在发生跨文化营销的情况下,品牌名称就存在着触犯异域民族文化禁忌的危险,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更关系到企业的形象。例如,“仙鹤”牌在中国和日本等一些东亚国家都是易被人们接受的名称,因为其在中国象征的长寿含义而被广泛当作老年用品的品牌名称。“仙鹤”品牌在日本易于为人们接受的原因是在大和文化中仙鹤象征着幸福。然而“仙鹤”牌产品一旦出口到英法等一些西方国家,就很难使消费者接受和认同,因为仙鹤在英国蕴含着丑陋的意思,更为可怕的是,其在法国则是蠢汉和淫妇的代称。

在品牌跨越地区进行经销时,如果触犯当地的文化禁忌,往往会直接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抵制。品牌在进驻每一个新区域和国家时,都竭力淡化、摆脱原有的区域色彩,每发展一处,都将溶入当地生活,打造吉祥美好的品牌含义。

延伸阅读

知名品牌的“水土不服”现象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地域差异造成品牌称谓与传播不符合目标市场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导致销售受阻的现象,其中一些甚至还影响到品牌的国际形象。例如,当年百事可乐的宣传语“与百事一起重视活力”,在德国就被译作“与百事一起从坟墓中走出”,用这样的口号宣传产品,其效果自然不佳。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因其一个叫“诺瓦”(nova)的品牌在西班牙语中是“不走”或“走不动”的意思,而在讲西班牙语的国家受阻。后来,通用公司将这一品牌改为拉美人比较喜欢的“加勒比”(Caribe),才打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