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32856400000061

第61章 阴阳五行起名原理

阴阳,即世间一切事物中对立的两个方面。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行状态,也即发展变化规律。

阴阳学说的精髓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及“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等。古代命名学以阴阳学说为立论的根本,抓住了世界万事万物生成运动的自然法则。

在阴与阳的关系中,最受重视的就是阴阳之间的平衡。无论阳盛阴衰,还是阴盛阳哀,都是不好的、不可取的。阴太盛则阳不振,阳太盛则阴不柔。总之,无论哪一方,只要过了头都不好,要保持一个度,这个度的标准,就是维持事物之间的平衡。这就好比太极图里的阴阳两部分,不仅首尾相衔,曲线相交,分为两部分,而且每部分的大小形状都相等,给人一种平衡的美感。命名学中就讲究这种平衡。只有平衡的事物才能稳定,才能周全,才能顺利。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物质不断运功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找出了人世间万事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律和原因。

五行相生——钻木生火,火烧成灰,灰成土,就是火生土,土中有矿物就是土生金,金属遇冷空气产生水雾之气,就是金生水,水滋润植物就是水生木。

五行相克——斧头砍木即是金克木,木根能穿土就是木克土,水来土淹就是土克水,水能灭火是水克火,火能炼金就是火克金。

相生相克,象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协调。所以没有相生,就没有相克,没有相克,就没有相生。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承、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正常生长、发展与变化。

象数中的五行数理关系

有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名字的笔划,用数字能反映出五行变化呢?这其中的秘密,主要是文字在书写时,有它的间隔、间歇性,因为有了间歇停顿,便产生了数。

古人把一至十个数赋予了它们以五行之性,如在谈到月令五行的分布上有句话,“一、二属木,三、四属火,七、八、十、十一是金水,季尾之月皆列土。”因月份为十二个月,其数代表性与十个数稍为不同。十个数同五行以及天干、方位、四季的联系如下表:

十数 地支

阳 阴 五行 五方 五气 五季 天干 三会 三合1 2 木 东 风 春 甲乙 寅卯辰 亥卯未3 4 火 南 热 夏 丙丁 巳午未 寅午戌5 6 土 中 湿 长夏 戊已 辰戌 丑未

7 8 金 西 燥 秋 庚辛 戌申酉 丑酉巳9 10 水 北 寒 冬 壬癸 亥子丑 申子辰

从这个表中的天干、地支、五行、四季、方位上,可以看出:个数可以代表天干:

1代表甲木;2代表乙木。3代表丙火;4代表丁火。5代表戊土;6代表已土。7代表庚金;8代表辛金。9代表壬水;10代表癸水。同样1—10个数也可以同阴阳相关:1、3、5、7、9为阳;2、4、6、8、10为阴。1为阳木,甲木;2为阴木,乙木。3为阳火,丙火;4为阴火,丁火。5为阳土,戊土,6为阴土,已土。7为阳金,庚金;8为阴金,辛金。9为阳水,壬水;10为阴水,癸水。当然命名运用中,有时不必也不可能那样细分,只要用了1、2就为用了木;用

了3、4就为用了火;用了5、6就为用了

土;用了7、8就为用了金;用了9、10就为

用了水。

延伸阅读

命名设计中的五行喜忌

为便于快速理解和实际运用,将命名设计中的五行喜忌归纳如下:

命名象数 五行 喜位 忌位 财向

一、二数 木 北 西 东

三、四数 火 东 北 南

五、六数 土 南 东 中

七、八数 金 中 南 西

九、十数 水 西 中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