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32856400000035

第35章 以排行顺序取名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俗语。过去多子女现象极为普遍,独子、独女的情况极少。再加上近亲兄弟姐妹也多,为了表示家族的兴旺,总要在名字上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这样在取名时,表示排行兄弟姐妹的方法就很有讲究。

以排行起名,这也是通过名字反映排行的明确表现,主要表现在用字上,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家谱,以字辈排行取名的依据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它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家谱在不同时代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家谱中往往事先规定了谱辈用字,以字辈排行取名时,需以此为依据。例如,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的吴滩镇,聂姓是个家族,到聂荣臻这一辈,按家谱排“荣”字辈,所以家里给他取名叫荣臻。

以顺序或数字表示排行

除按“字”辈排行,还有以古代通常用的伯、仲、叔、季顺序或数字排行的。伯为老大,仲为排行第二,叔为排行第三,季为排行第四。

据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育有九女一子,相传孔子是他和妻子到曲阜东边的东尼山求天神而得,因男孩中孔子排行第二,所以孔子又叫仲尼。

以三国时夏侯渊的五个儿子为例,看看伯、仲、叔、季等排行起名的方法。夏侯渊长子名和,字伯权;次子名霸,字仲权;三子名称,字叔权;四子名威,字季权;少子名惠,字稚权。五个儿子的字,便是以排行起出来的。

按排行起名不以伯、仲、叔、季,而使用一、二、三、四的,多出于贫寒之家。贫寒之家往往疲于果腹,难有心思为子女起名,即使有此爱心,也因未受到什么教育,无法将其心思表现出来。《水浒传》中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皆渔户出身。历代农民起义的人群中,以一、二、三命名的人举不胜举,如明朝的刘六、方四、王二;清朝的赤脚张三、于七等。

表示排行的,还可以借汉字的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如赵壹、陈克陆。“冠”、“亚”字为体育常用术语,表示名次的第一、第二,用在名字上也可以表示排行或其他含义,如“亚女”为家庭的第二个女孩,“冠南”表示家庭所生的第一个男孩。

多名而共用一字

二名沿用一字取名。二名沿用一字取名是指兄弟之间的名字,二名各有一字相同。此方法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如《左传》中记载有长狄兄弟四人名为侨如、樊如、荣如、简如。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张士诚与弟张士德、张士信。到近现代,兄弟二名有一字相同的就更多了,如剑波、剑文、剑海,明星、明理、明杰、明强等。

单名沿用偏旁(或字头)取名

单名沿用偏旁(或字头)取名是指兄弟之间的名字单名的偏旁或字头相同。东汉荀淑之的儿子苟昱、苟昙,都是“日”字头。三国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琮,都以带“王”字偏旁的字起名。

五代宋初的窦仪五兄弟分别为窦仪、窦俨、窦侃、窦俘、窦僖,均用“人”字旁。宋代以后,此类名多不胜数。著名的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内的苏轼、苏辙兄弟。当今此类名字也屡见不鲜。

单名用合文相同的字起名

汉字里合文字不多,如炎、众、森等,所以用作兄弟排行的名字甚少,但却颇具匠心,有名的如宋代洪氏四兄弟:洪朋、洪刍、洪炎、洪羽。现代有兄弟以金木水火土的合字取名,也很有趣,名为:鑫、森、淼、焱。

延伸阅读

以长幼排序的群体名

大小阮:魏晋时期诗人阮籍与其侄阮咸并称,两人同为“竹林七贤”中人,世称阮籍为大阮,阮咸为小阮。后来,“大小阮”还被人们作为叔侄关系的代称。

大小谢: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及其族弟谢惠连;另一说指谢灵运和南朝齐诗人谢眺。李白有诗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在这里即指谢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