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32856400000032

第32章 如何让名字体现美好形象

名字在很多时候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形象。许多人虽素未谋面,但只要听说过对方名字,就会对这个人产生某种设想或感觉。名字附着了一个人的独特个人信息,当首次听到某个人的名字时,这个名字必然会引起他的某种感觉。如果名字取得好,就会给人一种好感。

取名字的时候注意保持美好的个人形象,这一点为人父母者的应该尤为注意,不要让孩子的名字出现不好的歧义或引发出不好听的绰号。

取名字时要注意名字代表的形象,以下是取名字时可以采取的方法。

容易引发美好的联想

名字还可以引发别人的联想。比如,听到乔冠华这个名字,冠华意为中华之冠,你的脑海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个英气勃发的男性形象。再比如王鸿儒,听到这个名字,你也有可能把对方想像成一个具有温文尔雅的有风度的饱学之士。

名字的这种联想作用源于人们心理上的晕轮效应,它对于每个人都有着重要意义。明朝永乐申辰年间举行廷试,考官选定的第一名叫孙曰恭。永乐皇帝看到这个名字后,立刻产生了反感,因为古人的文章是竖着写的,“曰恭”上下摆在一起与“暴”字相像,“暴”字给皇帝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于是皇帝就免去他的第一名,而把第二名刑宽钦定为第一名。

使用美德来润名

中华民族是崇尚美德、注重修养的民族,古人把“立德”看作人生的不朽之举。以美德润名也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比如传统思想中有崇德、敬才、尚思、重行、师道、尊勤、贵和、望成等意识,这在古今人名中都有所体现。例如:

立志类:王志贤、丘志广、金志章、班惟志;崇德类:李布德、张其德、汤浴德、辛德源;敬才类:丁继才、朱良才、张广才、史量才;居正类:薛居正、张居正、王举正、周弘正;尚思类:吕思诚、卢思道、马思进、张思德;重行类:容志行、徐立行、曾敏行、申时行;扬善类:王从善、陆登善、华善继、钱惟善;师道类:陆师道、袁宏道、李行道、沈道贤;效贤类:杨景贤、冯行贤、李齐贤、米汝贤;尊勤类:茅学勤、尹在勤、田崇勤、王立勤;贵和类:康永和、齐家和、韩仁和、万士和。除此之外,还有赞直、咏纯、好学、喜敏、倡思、扬善、怀朴、悦诚等类型。

现代人除了沿用以上美德词润色名字外,又兴起了勤、俭、刚、毅、勇、健、楷、模、范、美、敦、厚、慈、恭、让、谅、高、正、香、洁、慧、亮、友、助、济等美德词。这些美德词,成为今后取名字的重要思路。

用美德润名法起的名字,其共同点是理性色彩较浓,都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但表现形态却有鲜明与含蓄的差别。

较鲜明的,其蕴含的美德、事理、道理一望而知。如田崇勤:土地崇尚勤劳的人,一分辛勤一分收获。

较含蓄的,则必须通过悟道,才能把握其精神实质。

史量才:一个人的才能用什么来衡量?用历史。他一生的史实是判定功过的唯一根据,也是衡量其才能大小的客观依据。说得多么科学、准确。

辛德源:辛勤劳作,辛勤创造,辛勤研究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揭示极为深刻。

和自兴:家和睦,百事兴;人民团结,国家兴旺,这是指导事业发展的重要思想原则。这里所揭示的和与兴的关系,是相当深刻的,也很有教育意义。

正因为含蓄深刻,所以需要悟;正因为悟而知,所以才感受深、富于吸引力,这正是美德润名法的独特与精妙之处。

延伸阅读

以身份归属的群体名

竹林七贤:魏晋时期,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罩戎等名士,“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他们尚清谈,耻人仕,以避世放诞的行为,与司马氏政权相对抗,被称为“竹林七贤”。

苏门四学士: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同出苏轼门下,时人称为“苏门四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