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32856400000026

第26章 男子取名习俗

男女性别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区别,长久以来,这种区别也在名字上留下一定的印迹。自从进入父系社会以来,“男子汉”这个词就越来越显得响亮。由于男子的主宰地位,他们的名字更直接地反映了社会、时代的特征。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女名字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人们普遍重男轻女,取名上也是这样。古时候的礼书规定了男子命名的一套仪式,又规定了男子成年取字,但在给女子取名时很不在意,很不用心。因此,古籍中提到的名字男多女少,即使像因教子有方而广为人知的孟子的母亲,也只是母以子贵,被称作孟母而已,《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抒……”,至于她叫什么名字则未提及。

其次,就使用来说,女名不出家门,只在自己的家中使用。在讲究三纲五常的封建社会,女子在家里要听父母兄嫂的,出嫁要听丈夫的,完全丧失了个人自由和独立性,几乎没有人叫她们的名字,大多数时候,她们使用的是谁的小姐(闺女)、谁的媳妇、谁的夫人、谁的母亲等这种依附男人而产生的称呼。就像现在有些地方的妇女依然被自己的丈夫呼为“孩他娘”一样。

就女子的名字本身而言,也与男子有所区别。比如古人常以美德命名,然而,表现社会普遍美德的字眼,比如仁、义、谦恭、诚信、勤俭、贤良、方正等等,都只用于男子,很少用于女性。女子要以美德命名,只能用表示“女德”的字眼,比如贞、淑、端、庄、娴、婉、静等等。

就男人与女人的身体结构而言,男子魁梧伟岸、雄壮有力,女子则婀娜柔媚、秀婉温和。因此,无论哪个社会,男女名字的主要区别,总的来说:男名注重阳刚之气,女名注重阴柔之美。具体来说,中国汉族男子的名字在内容上主要有以下特征。

1.

表现男性强壮雄健的体魄。一般用“强、壮、健、力、高、伟、彪”等字。如李永强、高健、李力、黄云高、刘伟、何彪等。

2.

表现男子品德。一般以“仁、义、礼、智、信、德、诚、伦、孝、忠、良、勤、俭、廉、文、章、斌”等字,如黄植诚、周克勤、韩信、何守义、陈振信、朱有德、宋廉等。

3.

表现男子的志向和抱负。一般用“宏、登、大、杰、博、邦、国、举”等字入名。如彭建国、张杰南、杜文杰、蒋大为等。

4.

表现男子的豪爽坚强性格和阳刚之气。一般用“勇、猛、刚、坚、毅、韧、豪、雄、英、俊”等字入名。如龚雄武、方毅、薛刚、马胜利、李直、李国豪等。

五、表现男子继承父业,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愿望。一般用“祖、宗、先、昌、根、柱、世”等字入名。如李耀先、张宗目、郭继先、沈继祖等。

5.

表现平安吉祥、富贵安康。一般用“福、禄、贵、寿、财、禧、康、年、安、祥、平、吉、瑞”等字入名。如:高富贵、李有财、安祥、冯永瑞、张平南、郭小平、张少康、毛延寿、蒲松龄等。

7.

用地理名词命名。以“江、山、湖、海”等字命名,如:黄沧海、沈阳山、范长江等。以地理位置命名,如:黄振中等。以表示“大”之意的“宇”、“寰”命名,如:梁宇、陈振寰等。

8.

用男性专用字命名。如表示排行的:伯、仲、叔、季、昆。表示男子身份的如陈伯达、彭福仲、黄秋生等。

延伸阅读

男女取名的不同象征意义

和女性名字一样,男性名字中也常用动物、景物来作比喻或象征,但与女子名字用来作比喻象征的事物是截然不同的。拿动物来说,女子一般用美丽的鸟,而男子却用勇猛的虎豹,如唐伯虎、西门豹等。拿景物来说,女子用柔和的风、花、雪、月,而男子则用雄壮的山、峰、海、祷。即使使用同一事物作比喻,着眼点也不同,如同样用“风”取名,女子着眼于它的美丽,而男子则着眼于它的富贵不凡;同样用“华”取名,女子多取其本意“开花”,男子则多取才华、风华和中华的意思。还有一些用做比喻、象征的事物,对男子和女子都适合,但在用字上却有所选择。如表示珍贵多用“王(玉)字边儿”的字,其中宝、瑜、道等字,男子用的较多;珍、珠、琪、环、琳等字,男女都用;而“琼”字女性用得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