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32853800000034

第34章 读不尽的《淮南子》

《淮南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书,它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文化方面,它既保存了先秦时期光辉灿烂的文化,又开启了两汉以后的文化。哲学方面,它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政治方面,它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刘安(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公元前172年,刘长因密谋造反而被废王位,在流放途中绝食而死。公元前164年,汉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16岁。他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

汉武帝非常欣赏刘安的才情,但他强力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却和刘安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南辕北辙,而父亲刘长之死更成了刘安心中的一个“死结”。因此,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不过,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刘安的谋反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由于门客雷被的告状,以及门客伍被、孙子刘建的告密而划上了句号。刘安也因此而被迫自杀。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刘安招集门客,于汉景帝、汉武帝之交时撰写的一部论文集。《淮南子》著录内21篇,外33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存内21篇。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宇宙万物的本原为“道”

《淮南子》把“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天地未剖之前的状态。“道”经历了由“虚廓”至“宇宙”再至“元气”的几个演化阶段,“元气”成为阴阳未分、 天地未剖之前的混沌一体的状态,“道”即元气。也可以说,《淮南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元气”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而万物的形成经历了元气分化为阴阳、阴阳形成天地、天地化有万物的过程。人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过它把人的精神也看成是一种有独立物质本原的东西,就陷入了形、神二元论。

宇宙是有序的

在《淮南子》看来,宇宙并非混沌和紊乱的,而是一个逐步从混沌到有序的自然过程,这一过程是决定论的和不可逆的。《淮南子》还沿着阴阳家的思路,对世界的自然秩序和宇宙结构作了探索。《淮南子?诠言训》中说:“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阴气起于西南,尽于东北。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日长其类,以浸相远,或热或沙,或寒凝冰。”这种以阴阳消长解释四季变化的思想和秦汉之际阴阳家的说法是一致的,只是更细致了。

改造后的“无为”思想

《淮南子》对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作了改造。老子的“无为”包含着“不为而成”、“不行而知”的消极方面,所以庄子把它推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绝对无为和宿命论。《淮南子》则把“无为”改造为“不先物为”,即反对盲目作为;“无不为”改造为“因物之所为”。《原道训》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淮南子》一面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同时又强调了人的主体能动性。人虽然要积极作为,但又不能违背规律,必须“循理举事”,即符合客观规律,“推自然之势”,即顺应客观趋势,尤其反对以自己的主观成见代替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是对荀子“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思想的正向发展。

延伸阅读

《淮南子》的作者是谁

关于《淮南子》的作者,有比较含混和比较明确的不同说法。比较含混的说法是,《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共同撰著的。但是史称淮南王“招致宾客方术之人数千人”,这些人不可能都是《淮南子》的作者。淮南王的门人宾客中究竟有哪些人参与了《淮南子》的撰著?于是又有另一种比较明确的说法,认为是淮南王刘安“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指出了淮南王以外的另一些作者的名字。再后来,这里出现的八个名字又被统称为“八公”,于是《淮南子》的作者就成为淮南王刘安和八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