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回乡创业100例
32842700000012

第12章 回乡创业、带富乡亲

转眼间,2009年的春风又徐徐吹来。

山间,竹子正添新绿;春风里,倩影摇戈,香飘四野……

今年的春天,在“清池贡茶”的发源地金沙县清池镇大坝村回龙湾,经历了50年罕见的雪灾之后,仍然充满着盎然的新春气息。山上采茶姑娘欢歌笑语地忙着采茶;路上车来人往,他们大多是慕名而来的茶商;许多农家小院里内的茶农们忙着加工毛尖,脸上充满着丰收的喜悦之情。茶叶真正成为了大坝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大坝村迎来如此的景象,还要从几年前谈起。

大坝村地处清池镇东面,距集镇所在地1公里,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山高雾浓,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地质多为沙性土壤,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土壤特征,都非常适宜优质绿茶生长,早在嘉庆年间的“清池贡茶”就是从这里出去的。但多年来茶农的商品意识淡薄,技术落后,市场信息闭塞,茶叶只是农民的附带作物。2005年,清池镇党委、政府把茶叶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镇团委在给春晖使者李德凯寄送亲情慰问卡时随即将这一信息告诉了他。一直在深圳经商的青年李德凯得知这一信息后,怀着“回乡创业、带富乡亲”的念头,回到大坝村老家开始发展茶叶产业。

1.巧抓机遇,选定致富项目

2005年,清池镇党委、政府开始将茶叶产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进行发展,提出了建设万亩茶叶基地的构想。当年,镇政府计划种植茶园2000亩。镇党委、政府在安排茶叶种植计划时,考虑到大坝村茶叶加工人员集中等实际情况,在大坝村一次性就安排了茶叶种植面积500亩。李德凯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利用自己和流转承包的65亩地建成了一个标准化茶园,而后又于2006年和2007年两次将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到165亩。他雇佣了5名当地农民专门负责定期对茶园的修剪、管理。通过对管理工人的培训和高标准的技术要求,他的茶园长势好、见效快,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全力以赴,做大茶叶产业

随着茶园逐渐投产,李德凯又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让茶叶增值、茶农增收。过去清池茶畅销,但档次低,价格上不去。李德凯感到这是清池茶的发展关键。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清池茶内在品质佳、口感好,但加工工艺差。于是他便萌生了办加工企业、生产高档茶的念头。当他把这个想法向镇党委汇报后,得到了镇长的大力支持。去年,李德凯将在外经商和回乡挣得的36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建设加工厂房。目前建有办公用房4间,加工房2间,建筑面积628平方米,厂区共占地1065平方米。茶厂的建成,预计中高档绿茶日产量可达500千克,全年可产茶4万千克,将解决400亩标准化茶园茶青的加工问题,可解决30人就业,年纯利润可达20万元以上。按李德凯的构想,他将以茶园建设为基础、加工企业为龙头、弘扬传播清池贡茶文化为理念,实现个人、集体双盈为目标,建设良种化、园林化、机械化、生态化的有机茶园,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科学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企业。

3.激活产业,带富一方乡邻

今年春季,厂房还未全面竣工,李德凯就计划着发展茶农手工做毛尖,并将这一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上,一外省茶商获知这一信息后很感兴趣,便与他签订了500千克毛尖的供销合同。李德凯以月薪2400元在当地聘请了一名茶叶专业加工技术人员负责指导茶农做毛尖,自己主要负责鲜茶叶的收购及成品茶的销售。提高茶叶的品质,鲜茶叶的质量很重要。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李德凯将鲜叶的收购价格由以前的每斤12元一次性提高到每斤20元,使当地茶农每天仅卖鲜茶叶就可收入60~8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镇鲜茶叶的收购价平均增长了30%以上。一个春季下来,当地200多名茶农人均仅采茶一项就增收1000元左右。茶农真正从茶叶收购中见到了效益,得到了实惠。高投入就会有高产出,李德凯的茶叶质量上去了,茶叶价格也由原来的每斤120元涨到了每斤180多元。在茶叶加工旺季,他一天的纯收入就达到了1000多元。一季春茶做下来,所有费用除完,他就赚上了5万多元。今年冬天镇政府还将在该村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到时鲜茶叶就会产得更多,受益的农户也会更多,相信李德凯的生意也会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