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三十
32832300000019

第19章 糊涂,一门必不可少的处世哲学

在当今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里,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学会做人做事之道。成功的机会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均等的,你不可能从这上面寻找差距,唯一能胜过别人的就是你高人一等的做人做事的方式。如果你不懂得做人的糊涂之法,那么你必将四处碰壁。这不仅影响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会影响你自身事业的发展,如果你想避免这些本不该有的麻烦和挫折,那就从现在起好好学学糊涂做人的处世哲学吧。

看看社会上那些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一个比一个精明,一个比一个爱较真,生怕什么地方犯糊涂吃了亏。《红楼梦》里说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学王熙凤式的精明,世事复杂,我们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弄得清清楚楚,这样做只会给你带来无尽烦恼,影响你的生活,所以做人还是糊涂点儿为好。

生活中有些人对事情总是100%地认真,从不含糊,但这类人通常得不到周围人的欢迎。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懂得适当糊涂的重要意义。其实,作为一个30岁已经成熟的男人,适当的糊涂是一种表现自己良好修养的行为。

一个人在台上发言,将“莘莘学子”说成了“XīnXīn学子”,台下立即有人站起来指出,弄得台上的人十分尴尬。乍一看,台下的人似乎很正直,做事认真,值得称赞,实际不然。众目睽睽之下指出别人的错误,势必会使人难堪。这样做的人事先肯定没考虑过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表明了他是一个不懂得宽容别人的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出错的时候,不能包容别人的人,肯定是个修养较差的人。一个不懂得包容别人的人是很难受人尊重的。而要包容别人,就得学会适当的糊涂,当你装糊涂包容别人的时候,周围人并不糊涂,他们会理解你。这样,你的修养就得到了体现,人们会因之而敬重你。记得几年前热播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角刘墉与岳丈八王爷在剧中反差极大,刘墉在剧中做事做人认真非常,却成了众矢之的,屡屡被贬,又屡屡被召回,一生跌宕起伏闹了个伤痕遍体。八王爷却与他不同,每遇朝中两派相争,皇上难于取舍,为难时,想在其八叔处讨个说法,八王爷只有一句:“皇上圣明!”闹得个皇帝老爷哭笑不得。八王爷一生只凭这四个字,纵横宦海几十年未吃过苦头,落个善终。适当的糊涂在体现你的良好修养,为你赢得尊重的同时,也充当了你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生活中有些事有弄清楚的必要,但有些事情弄得太清楚,就反而有害了。关系再亲密的人,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维持这种亲密,这就是所谓的“距离产生美”。

《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一些人之所以不幸,就是因为他们太过认真,也太过敏感了,对待生活有时几近一种病态的苛刻。而这种苛刻在很多时候是不讲理或不正确的。

糊涂,人生的大学问也。怎样艺术地、高明地糊涂,学问深也。清代郑板桥为排遣自己一时的不得志,便得出“难得糊涂”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世人都愿当智者,不愿做糊涂虫,更不会心甘情愿地由聪明而转入糊涂。事实上,聪明有丰富的内涵和不同的层次。而糊涂呢,也有丰富的内涵和不同的层次。认真地作些研究,就可以发现聪明有初级的聪明和高级的聪明之分,糊涂有低级的糊涂与高级的糊涂之别。

所谓顶级的聪明就是糊涂透顶的聪明,老子称之为“大智若愚”,即真人不露相。所谓初级的聪明就是表面化的聪明,荀子谓之“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即“浮精”。

顶级的糊涂孟子称之为“引而不发”,即心中有数。所谓低级的糊涂,就是从里到外的糊涂,俗称“木头脑袋”、“不开窍”,即压根儿的糊涂。

清人郑板桥那句名言“难得糊涂”,好多人把它挂于厅堂,置于案头,压在玻璃板下,书在折纸扇上,以便时时处处提醒勉励自己,好做个糊涂人。人们如此不遗余力地让这句话随时触目可及,除了表示对它的钟爱之外,还说明人真的要做到糊涂并非易事。在这里,特别要引为警戒的是,从来就没有聪明过的人,千万不要侈谈糊涂,更不要去追求糊涂。正如常言所说:亡国之臣不敢言智,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没有达到真聪明,还未摆脱低级糊涂的人,贸然地去仿效“聪明的糊涂”,那就真要糊涂到底,一塌糊涂了。小时候我们都认为自己很聪明,总是想在人前显示自己的聪明,但当我们长大了一些,却发现那些真正聪明的人都是很深沉的,于是我们也学着他们的样子装深沉。当我们走进了人生的第30个年头,以一个成熟男人的眼光去理解什么叫做明智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糊涂对一个人是如此重要。它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处世哲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味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