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婴幼儿养育全百科
32827400000003

第3章 Part2 育儿好习惯的重要性

建立新生儿喝奶好习惯

许多为人父母者,常因婴儿喝奶量的多少而困惑,也常常捉摸不定婴儿的喝奶时间。下面为您介绍各月龄婴儿的生长情况与喝奶量,让您轻而易举当个百分百的好母亲。

判别婴儿喝奶时间

婴儿出生开始,喂了母乳后,婴儿吃没吃饱,母亲心里没底。其实,不能定时、定量地喂母乳,跟母亲的喂食技巧和经验有关。如何能定时定量呢?婴儿饿了、哭了就应该让婴儿喝奶,母亲不妨从婴儿喝奶的间隔推算婴儿是否吃饱。

以母乳来说,因为奶水较稀、易吸收,平均每隔3个小时至3个半小时,婴儿就会饿,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婴儿在2个小时内又要喝奶,就表示婴儿在上一餐的时候没有吃饱。以此而推,不难得知婴儿的正常间隔时间。

对于喂食配方奶粉的婴儿,由于配方奶粉不如母乳那么好消化,同时也比母乳更具饱足感,一般每隔3个半小时至4个小时喝1次奶即可。配方奶粉的成分与母乳的成分非常接近,母亲不必过多考虑品牌的选择与转换问题,只要适合婴儿的口味就行。如果婴儿在喝奶的时候睡着了,可以轻捏他的耳朵或颈后唤醒他。

各月龄婴儿的生长状况与喝奶量

0~2个月

婴儿在出生后2个月内,喝奶都比较专心,因为睡眠时间比较长,喝饱之后就会入睡。2个月后,婴儿的食量开始减少,至4个月时,会出现生理性的厌奶期,婴儿会自动调整喝奶量,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只要婴儿体重增长没什么异常,家长就不必太担心。

只要婴儿的体重百分比不低于正常数值的两格,就属于正常范围。母亲定期体检就可得知婴儿的身高体重。若按体重来计算婴儿喝奶的基本需求量的话,理想的喝奶量是每天每kg体重150ml奶比较好。

例如:体重6kg的婴儿,每天的喝奶量就是150×6=900ml,即婴儿每天的喝奶需求量。只要每次喝奶量保持在100ml~150ml之间,仍属正常数值。

3~4个月

如果婴儿在3~4个月后,每次喝奶量低于100ml,体重没有增加,且为期已超过1个月时间的话,就不能视为单纯的生理性厌奶了。此时,要观察婴儿是否出现不正常的现象,例如:体重不再增加或增长缓慢、生长发育速度迟缓、生长曲线慢慢往下掉等情况出现时,都要怀疑是否由于营养不均衡而影响了婴儿智能的发展和免疫功能的完善等。

6~7个月

此阶段的婴儿,开始食用辅助食品。有些婴儿会不太喜欢喝配方奶粉,家长还得想办法让婴儿喝,因为其他牛奶代用品的热量和营养的完整性都不如配方奶粉。1岁以内的婴儿,基本上还须以配方奶粉为主食,不喝奶的婴儿,往往在身高等方面不能发育得很好。

8~9个月

此阶段的婴儿,父母可以开始用汤勺喂婴儿吃饭了。中国人习惯由家长亲自喂。而国外研究表明,不妨让婴儿自己吃,即使吃得满头满脸、到处都是也无所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婴儿的自理能力,并且还能增加婴儿的自信心,使他勇于、乐于尝试新生事物。

1岁以后

1岁以后的婴儿,可以喝乳制品来补充营养。但2岁内的婴儿,牛奶的量仍必须占到食物总摄入量的30%以上,且至少要保证早晚两餐的奶量较为充足。2岁以下的婴儿不宜喝低脂鲜奶,据国外研究报告指出,太早给婴儿喝低脂奶粉,对孩子的身高发育有不良影响。所以,2岁以前的婴儿,还是喝全脂牛奶比较合适。

细心观察婴儿

婴儿1岁以后,吃饭时常有边吃边玩的坏习惯。父母最好把喂饭的时间缩短,一般不要超过1个小时。因为边吃边玩的婴儿,常常吃到一半就不再继续进食,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婴儿体重的增加,使其无法正常地成长发育。

此外,有的婴儿胃容量大,睡前可以吃很多东西,睡着后半夜不易醒来。反之,半夜经常醒的婴儿,说明其胃容量比较小。事实上,婴儿到了1岁多,半夜仍会醒来喝奶属正常现象,家长不必担心。但是,如果婴儿常在半夜醒好几次,且为期超过3个月仍是如此时,就要怀疑是否有异常,如果可以排除了婴儿由于喝奶量太少而饿醒的原因后,那么有可能是婴儿腹绞痛的征兆,这一点极易被母亲所忽略。

咨询儿科专业医师

有些母亲过于担心婴儿喝奶量的多少问题。实际上,婴儿的胃容量需要一个渐进式的增长过程,且需视婴儿的情况而定,母亲不要过于担心或是过于勉强婴儿。从心理学来讲,婴儿在2岁之前,仍旧属于口欲期,婴儿通过嘴巴的满足,来认识这个世界,这样婴儿才会具有一定的安全感,所以,不要强制婴儿进食。当然,如果婴儿超过或低于标准范围太多时,还是需要咨询儿科专业医师的,只有通过对婴儿的肠胃系统、消化系统做进一步的检查,找出具体的原因所在后,进行对症治疗,婴儿才能健康成长。

纠正婴儿的不良饮食习惯

婴儿尚未发育完善,直到开始补充辅助食物,接触五谷、鱼肉、蔬果等时,舌头上的味蕾受到各种味道的刺激,才开始逐渐发育。所以,如果父母或家庭成员在饮食上有偏好,在“言传身教”下,婴儿的不良饮食习惯无形中就形成了,并会伴随他们一生。

例如,有些年轻的父母喜欢吃零食,使婴儿从小养成爱吃零食的不良习惯。零食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刺激味蕾后可使味觉敏感度下降,食欲减退,吃正餐时味同嚼蜡。再则,有些父母平时对婴儿疏于管教,习惯在进餐时批评、责怪,使婴儿患上“进食紧张症”,一到吃饭时就会全身紧张,甚至千方百计逃避吃饭,促成其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

对策之一是耐心教育,正面言传身教。由于婴儿的可塑性较强,若能精心培养婴儿按时进餐、定时定量、吃饭专心、食物多样、细嚼慢咽,使其习惯成为自然。对大一点的婴儿,除了讲清必要的道理外,最重要的是反复实践,持之以恒,并利用鼓励、赞扬和合理的惩罚来巩固良好的习惯。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让婴儿在耳闻目睹中受到启迪。对自身难以改变的饮食习惯,要多做“自我批评”,并应尽量改正。对策之二是向营养专家咨询,了解婴儿的发育或营养是否正常。特别是那些常吃方便食品的婴儿,更要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由于不良饮食习惯的纠正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为了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经常补充专供婴儿服用的多种维生素制剂是有益和必要的。

缺乏配方奶和泥糊状食物

在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举办的中国婴幼儿辅助食品研讨会上,据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国儿童营养喂养研究工作组教授丁宗一介绍:在液体食物阶段,30%的婴幼儿无法享用母乳喂养,他们的抚养人不知道或没有可能获得含有母乳重要营养物质的配方奶喂养;在换乳期阶段,80%~90%的婴幼儿没有及时、正确地转入配方奶粉喂养,大多数抚养人使用虚假宣传的配方奶粉,有的在婴幼儿2岁前已经使用“鲜奶”喂养,这是错误的。在泥糊状食物阶段,80%~90%的婴幼儿没有接受正确的、连续的泥糊状食物添加喂养,没有经历“磨牙食品”的早期刺激,没有得到“握”“吃”等相关动作的充分练习,营养谱狭窄、营养源单调;在固体食物阶段,80%~90%的婴幼儿随大人吃,不能获得适宜的专门食物。

辅助食品添加不足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生长迟缓、低体重发病率居高不下。专家呼吁扩大和深化母乳喂养;对无法实施母乳喂养的儿童,使用配方奶喂养以及换乳期配方奶粉喂养;重视和加强泥糊状食物喂养;在固体食物阶段,强调“自然食物,均衡膳食”,严禁儿童期服用所谓的“补品”“保健品”“软饮料”,也不要使用“速食食品”喂养儿童。

6个月辅食添加进行时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王卫平指出,当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求时,添加其他性状的辅助食品显得尤为必要。这一过程最晚应该从出生后6个月开始,需要循序渐进。添加辅食在于补充母乳中营养素的不足,同时为婴儿食物过渡到成人食物做好准备。

专家们一致推荐,婴幼儿需要补充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C(果汁、菜汁),碳水化合物(谷类食品),维生素A和维生素D(鱼肝油),能量(谷类食物、植物油),铁(蛋黄),蛋白质(鱼、禽、肉、肝等)。添加方式为液体→泥糊状→固体,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自己学会用勺子、碗、筷子等工具。

缺铁是婴幼儿的通病

“缺铁是我国婴幼儿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顾问陈春明介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与营养监测表明,城市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为12.3%,农村为26.7%。其中,农村6个月以内的婴儿贫血率为36.8%,6~12个月的婴幼儿贫血率高达50%。陈春明说,婴幼儿缺铁可以影响到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成年后的劳动能力;缺维生素A会易患腹泻、呼吸道疾病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在甘肃5个贫困县选取了1500名6~12个月大的婴儿作了辅食添加试验。这些孩子的贫血率平均为34%,给他们连续吃强化营养包(大豆粉+铁、锌、钙等5种营养素)。6个月后,孩子们的贫血率降低到18.5%;12个月后,降低到7.6%。“对婴幼儿进行辅食添加,及时补充营养,其地位与母乳喂养同等重要。

喂养方式与常见病有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教授荫士安提醒家长注意:不同的喂养方式与3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关系密切。

荫士安介绍说,调查数据显示:在城市,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5.5%、20.4%和13.1%;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1~2岁幼儿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7.2%、18.7%和9.5%。在农村,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8.7%、27.4%和21.1%;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1~2岁幼儿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2%、24.6%和18.6%。

与此同时,在城市,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幼儿患呼吸系统疾病次数分别为1.6次、1.8次和2.2次;在农村则为3次、3.4次和3.6次。

不同喂养方式也影响到3岁以下儿童腹泻的发病情况。在城市,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的腹泻患病次数分别为1.7次、1.6次和2.4次;在农村则为2.8次、3.1次和3.2次。荫士安建议家长听从专业人士指导,适当改善喂养方式,以减少婴幼儿常见病的发生。

培养婴儿健康饮食习惯的6大原则

从一开始就建立好的习惯,比日后打破坏习惯要更加容易。在婴儿进入“吃饭”行列的最初,就帮他建立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他的一生的健康都有益。

婴儿1岁之后,就要逐渐从吃辅食过渡到和父母一起吃饭了。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这一时期(甚至更早一些,也包括日后更长一些的时间)特别重要的一项任务。要知道,婴儿最初3年的饮食习惯,会影响他一生对食物的喜好和偏爱。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婴儿不挑食,但婴儿有天性,好吃赖吃总是分得无比清楚,而且年龄越大他的这种意识就越清晰。因此,我们就要在婴儿接触各种各样食物的最开始,帮助他习惯、适应甚至是喜欢上一种健康的饮食生活。下面有6个原则,请父母参考。

母亲不挑食

婴儿开始学习认识味道的最初途径之一,就是通过羊水和母乳。研究发现,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吃的东西以及哺乳时候分泌的乳汁,会影响到婴儿日后对食物(或者说是婴儿对食物的口味)的接受倾向。同时,研究者还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要比人工喂养的婴儿更不挑食(甚至这种好习惯可以一直延续到成年),特别是当喂奶的母亲们不挑食的时候。

当然,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你们不挑拣蔬菜的味道,常常吃一些粗粮,在饭桌上准备足够而适量的鱼、肉,婴儿就会把这样的饮食习惯看作自然而然,而不会产生挑食的模仿效应了。

每天都要喝牛奶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婴儿每天不能摄取足够的牛奶。婴幼儿时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婴儿每天需要大概两杯牛奶,来帮助骨骼的强健。专家还建议,在婴儿2岁之后,就可以用低脂奶来代替全脂奶给婴儿喝。如果婴儿不愿意,你可以告诉他,喝低脂奶为的是不使他发胖,使他能跑得快跳得高。

丰富的食物,多样的口味

大多数婴儿开始接触固体食物是从6个月开始的。当你开始给婴儿添加辅食的时候,要按照通常的规则,等婴儿接受了一种食物,再添加下一种,为的是观察一下婴儿对哪些食物有过敏反应。不过,当婴儿能够接受一种食物之后,父母要继续帮助婴儿扩大接触食物的范围。婴儿在小的时候接触各种口味、各种气味、不同质地的食物越多,将来对各种食物的接受能力就越好。

拒绝甜饮料

婴幼儿时期的肥胖似乎不能归罪于任何一种食物的效应,但专家们严肃地指出:那些五颜六色无比诱人的甜甜的碳酸类饮料,其实正在冲击着婴儿的生活,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杂志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7个月的婴儿用奶瓶喝一点碳酸饮料,到2岁时,其中便有1/4的婴儿几乎每天都要喝一点甜饮料。儿科专家告诫父母:“家中根本不需要有碳酸饮料。它除了增加热量和满足口味的欲望之外,没有任何的营养价值。”

而同时,尽管果汁相对来说会更有营养,但果汁饮料中,也含有大量的糖。所以,父母可以自己给婴儿榨一些100%的鲜果汁。对于6岁以下的婴儿,可以每天喝110g~170g鲜果汁,6岁以上可以每天喝340g。为了冲淡其中的糖分,你也可以在鲜果汁中加上水。当然,最好的解渴饮品还是白开水。

吃东西要有规律

如果婴儿一天到晚吃东西,就会使他逐渐丧失感觉真正饿的能力。他觉得无聊了吃东西、觉得紧张或烦躁了吃东西、玩儿的时候吃东西、在路途上吃东西等等。这种习惯不仅会导致婴儿发胖,还会营养不良。

1岁左右的婴儿,应该每天吃3顿饭,2次加餐,每餐之间相隔3~4小时。这是婴儿身体结构发育的时期,所以每天要按时按顿按量给婴儿吃东西。

父母一定不要为了让婴儿安静或者让他有事儿做不打搅你,就给他零食吃,比如在开车的时候,或者去购物的时候。营养学专家建议父母,宝宝需要明白,食物是用来添饱肚子、让自己不饿的,而不是用来满足精神或情感的需要,或者缓解无聊的。

不新鲜的瓜果,陈旧发霉的谷类,腐败变质的鱼、肉等,这些食物不仅失去了原来所含的营养素,还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食后会引起食物中毒。因此,绝对不能给宝宝吃这类食物,应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为主。

宝宝对营养的需要与成人一样,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都是由食物供给的,食物是保证合理营养的物质基础。每种食物含的营养素不同,科学研究表明,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能包含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只有保证宝宝食物的品种尽可能多样化,使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数量充足、比例恰当,才能保证宝宝的健康。

另外,为了保证宝宝有健康的饮食,生活中大人也要让宝宝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可以参考我们前面介绍的相关内容,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促使宝宝接受新食物的方法。

让宝宝接受新食物,要从少量开始,餐桌上一次只增加一种新食品,并且还要在宝宝饥饿时或精神良好时喂,只喂1汤匙;或把新食物和宝宝熟悉的食物搭配在一起吃;或者父母边讨论新食品的味道、颜色、质量及香甜可口,边咀嚼新食品,并做出兴致很高的表情,以增加宝宝对新食物的感官了解和熟悉程度。

抵制压力

婴儿逐渐长大,会接触到更多的人:邻居、亲戚、小伙伴等等。即使在你自己的家里坚持着健康的绿色饮食习惯,那些“垃圾食品”对婴儿的诱惑还是无处不在。大人会用糖来哄婴幼儿;小朋友手中各式各样的汽水会很吸引人;快餐广告的形象更让孩子喜爱……健康饮食的压力真的很大。

首先,父母可以尽量向亲友说明自己的原则,请不要用这些东西来哄逗婴儿,也不要在婴儿面前强调这些东西有多好吃。

另外,尽量在婴儿吃过饭后,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吃饱了总是对诱惑的热情肚子就降低了。再有就是,要耐心地温和地给婴儿讲为什么不能吃那些垃圾食品,用的语言和道理都要尽量简单浅易。不要怕婴儿听不懂你的话,久而久之,他就能听懂,并且形成自己的潜意识,帮助他来抵制诱惑,自己进行饮食的选取了。

小贴士:别让父母的坏习惯影响婴幼儿

虽然我们与外国人的生活和饮食有很多不同,但是,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某些“垃圾”习惯已经在侵蚀着婴儿的生活了。父母为了婴幼儿的健康,一定要引以为戒。

如何培养婴儿饮食好习惯

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说说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婴儿会让父母感受挫折。

另外,作为养育婴儿的核心人物——父母,在培养婴儿的饮食习惯时,也会因观念的不同或经验缺乏而举棋不定。为此,我们给父母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零食计划

精心安排的零食不会弄坏婴儿的胃口,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研究表明:

1.下午吃零食能改善记忆能力。

2.每天进食三餐以上能显著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3.锻炼前2小时吃零食能提高耐力和运动表现。

并不是所有的零食都有益健康,引导婴儿选择零食很重要。简单来说,零食应该:

1.量小但能让婴儿满足。

2.有营养。

3.味道好。

4.在正餐前2小时提供。

5.也可在睡前2小时提供。

食物不是惩罚或奖励的手段

有些父母为了让婴儿牢记自己的错误,“剥夺”了他吃晚饭的权利。这样的惩罚会使婴儿担心自己会挨饿,因此,为了防止以后“可能的”受罚,婴儿一有机会就会吃东西。

许多父母都很喜欢把零食作为奖励,拿到奖品的婴儿会感到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来的食物更有价值。但婴儿所收到的信息显然是错误的,以后他们会把米饭、面包、鱼、蔬菜、水果等作为“免费获得”的食物。

让婴儿参与采购和烹制饭菜

与婴儿一起采购和烹制饭菜使父母有机会教给婴儿一些关于营养的知识。这样父母还能了解婴儿对食物的喜好。在幼儿帮父母“打下手”时,父母应常常鼓励婴儿的点滴进步,当婴儿有了成就感,会更愿意尝试自己帮忙采购和烹制食物。这样,您还能和婴儿共享一些亲子时光。

吃得慢点,嚼得细点

教育婴儿进餐时充分咀嚼食物,不要匆忙。婴儿细嚼慢咽时能更好的感觉到吃饱,这能防止吃得太多,帮助婴儿更好吸收食物。

边吃边看电视不可取

这样吃饭,会使婴儿难以有吃饱的感觉,从而导致吃得过多。还可能将看电视与吃东西联系起来,使婴儿每次看电视就想到要吃零食,这个习惯会影响家庭成员间的交流。

因此,父母应立好规矩,只允许婴儿在家里的设定区域吃饭。

确保婴儿不在家时均衡进食

现在的婴儿经常在外吃东西,尤其是午餐和学校加餐。看看学校餐厅供应什么,以便帮助婴儿正确选择食物。还有,共同进餐时选择健康的食物,从而为婴儿树立好榜样。

活动起来

鼓励婴儿晚上进行户外活动,而不是看电视和玩游戏。周末时全家一起打球,或者游泳,或者去公园散步、骑车等。自己行动起来,但是要注意应该选择适合婴儿年龄阶段的活动。最后,请记住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应终生保持,您是婴儿的最大动力。所以,“说到做到”,能激励您的孩子长得更加匀称与健康。

烹饪

尽量每天至少一次在家烹制饭菜,在家烹制的食物富有营养,没有多余脂肪。

1.用不粘锅,以减少煎炸用的油量。一个简便的方法是每人每餐1茶匙。

2.大多数时候用低脂烹制方法,如烤、蒸、煮、薰等,并将油炸限制在偶尔使用。

3.选择瘦肉,烹制前去掉可见的脂肪并去皮。

4.烧汤时,添加调味料前,先去掉油层。

5.烹制时用调味品、药草、肉或者鱼,而不是油来调味。

让婴儿从小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医生告诉我们,健康主要取决于生活习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养成的。

许多母亲抱怨说:“不吃蔬菜。”这往往是因为没有正确地喂养,强迫婴儿吃东西造成的。

不能强迫喂食

婴儿食欲不佳,绝大多数情况是因为硬要他吃下定量的食物,使其情绪过分压抑。这会引起他强烈的生理反应,使他感到恶心,拒绝进食。

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婴儿拒绝吃一种东西,但是半小时之后他又会主动要求吃这种食品。

教会婴儿咀嚼

当婴儿开始出牙时,应该给他们咀嚼的机会,鼓励婴儿咀嚼。当婴儿开始尝试用手抓东西吃时,不要制止他,就让他拿着一块饼干或水果吮吸和啃咬好了。但一定要把婴儿的手洗干净,婴儿可能吃得满脸满身都是食物渣,这非常正常,母亲必须有足够的耐心。

饮食越简单越好

有些母亲想方设法地给婴儿变换饮食品种,精工细做,天天有鱼有肉有虾。其实用不着这样,其实只要食用日常的水果和蔬菜,以及肉类,就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尤其是冬天,用不着非得买温室里栽培的青菜,应季的家常菜就好,各种菜都吃才能保证营养均衡。

受益终身的饮食好习惯

对于1岁后的婴儿来讲,除了吃适当的食物外,还需要培养婴儿良好的进餐行为。其目的一是为了培养婴儿良好的进餐行为和进餐礼节;二是为将来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打下基础。

培养婴儿良好的进餐行为

认识婴儿的吃饭模式

婴儿学会爬行、站立、行走后,仿佛一刻也安静不下来。他们整天忙着在屋子里“探险”,没有时间乖乖地坐着吃饭;即使能坐下来,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也不能乖乖地坐在餐桌前把饭吃完。满9个月的婴儿,手的精细动作发育为能用拇指和示指捏起小东西,并且日渐熟练。为了练习这项重要的新技能,他会用手指拣起盘子里的小块食物或者伸手去拿盘子里的东西,搞得餐桌乱七八糟,这时是喂婴儿吃饭最困难的时期。

变化无常的饮食习惯

学步期的婴儿饮食并无规律,昨天的胃口可能还很好,今天就可能一口都不肯吃。看似毫无章法的饮食习惯搞得母亲晕头转向,同时很为婴儿担忧。有专家建议,把婴儿1周或1个月所吃下的东西平均一下,你会发现他的饮食其实比你想像的均衡。他们往往不会天天摄取同样热量的食物,或许今天吃得很少,但过两天就会补回来。

因此,婴儿没有胃口时,少吃一些食物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时家长也不必过分担心,只要婴儿体重在持续增长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言传身教

婴儿虽然还小,但是他已经有了很强的模仿能力。在餐桌上,如果他看见别人含着满嘴食物大笑、乱丢食物、敲餐具等,他也会模仿这样做。所以,大人要注意自己在餐桌上的言行举止。

固定地点

每次固定在一个地方喂婴儿食物,容易使婴儿明白,一旦坐在这个位子上就是要吃饭了,可以养成在固定地点吃饭的好习惯。如果婴儿真的饿了,只要坐在这里,就能很快地进入准备吃饭的状态。

餐桌上的表演

在餐桌上,婴儿会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当婴儿把餐具或一块食物掉到地上时,身边人的反应会让他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开始了他的表演: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就是不放进嘴里。对于他的行为无论你是笑还是骂,婴儿都认为你的回应是让他继续表演,会让他对自己的主导能力更加有信心。应付小家伙的胡闹,最好的办法是不予理会。这样,他就会自觉无趣,而不再继续。

婴儿不饿

如果婴儿在餐桌上只顾摆弄餐具、食物,而坚持不肯吃东西,证明婴儿根本不饿。

这时,不用强迫婴儿吃,需要及时地将食物收走。等婴儿饿了的时候,自然会回来吃饭。

鼓励婴儿

如果婴儿有了一点进步,哪怕仅乖乖地吃了两口东西,父母都需及时地鼓励他。这样才能促使他向你希望的那样发展。

对于婴儿期的宝宝,父母不能强迫婴儿用餐。否则,用餐的时间对于婴儿和父母来讲,都会充满压力。长此下去,必将影响婴儿身心发育。父母可以采取变换食物花样的方式引导婴儿吃饭,但不要过度地关注婴儿每顿吃的食物量够与不够。总之,喂养行为是关系到母子双方的行为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婴儿的营养结局,即身心的健康,所以必须引起每位父母的足够重视。

一旦婴儿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父母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来纠正。因此,平时就需注意让婴儿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而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培养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良好膳食习惯的养成

避免挑食、偏食习惯的形成

该年龄段婴儿的进食特点是:喜欢吃熟悉的饭菜,不喜欢吃那些不常接触、比较陌生的食物。长期如此,有可能造成婴儿偏食、挑食。父母应注意食物品种要多样化,经常更换,让婴儿有机会接触各种食物,熟悉它们的味道,可以避免其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此外,任何一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都不全面,只有多样食物通过营养素互相补充,才能达到营养平衡。父母千万不要在婴儿面前表现出对某些食物的厌恶。

如果婴儿已形成挑食、偏食的习惯,父母需有耐心地、慢慢地纠正。父母应借助各种形式向婴儿讲道理,说明偏食、挑食的坏处;不要打骂、批评婴儿。婴儿喜欢色彩鲜艳、味道鲜美的食物。因此,父母对婴儿不爱吃的食品可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保证色、香、味、形俱佳,来吸引婴儿的兴趣。应坚持不断地尝试,不要因为婴儿一次不吃就不再提供了,更不要因为心疼婴儿而使你的尝试屡屡失败。因为如果婴儿掌握了你的心理后,便会利用不断地哭闹、拒食,迫使你换成他喜欢的食物。

不随便吃零食

吃零食会使孩子缺乏饥饿感,这样会影响对正餐的食欲。同时,胃肠不断工作,得不到休息,易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和胃炎等。许多零食属于高糖、高盐、高脂肪食品,营养素单一,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和营养素缺乏。尤其是甜食、零食过多,主食超量,再加上运动量少,饮食中所含热量长期超过身体的正常需要,多余的热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脂肪堆积过多,体重就会增加。因此,父母不要给婴儿准备许多零食,以免让他养成随时想吃就吃的习惯。而应保证让婴儿定时、定量地吃好每一餐。

不要让婴儿边吃边玩

准备吃饭前,应提前让婴儿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并鼓励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餐前准备。比如摆碗筷等,以吸引婴儿对进餐的注意力。固定时间、固定座位、固定餐具可使婴儿树立正确的进餐观念。同时,进餐时父母不要追着喂婴儿。因为这样,婴儿只需被动地张口接受食物,将有更多的精力注意周边的事情。应鼓励婴儿自己进餐,这不仅是一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还可增进婴儿进餐的主动性。婴儿通过使用餐具的训练,还可增加手的精细动作以及协调能力。

细嚼慢咽,不狼吞虎咽

细嚼慢咽可使食物在口中充分地被研磨并与唾液充分混合,可刺激胃肠各种消化液的分泌,可减少胃肠道负担并使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同时,多咀嚼还有利于颅骨和牙齿的发育,增强牙齿抵抗力,防止牙颌畸形以及龋齿。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大脑饱食中枢有充足的时间告诉你:“吃饱了!”以免食入过多的食物。

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要让婴儿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吃东西要吃完,不要吃一半扔一半,好的食物可以吃的食物不要轻易的扔掉。

培养进餐礼仪

比如等待全家人共同进餐,不要自己先吃;懂得礼让和分享食物,大家都喜欢的食物不要据为己有,坚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婴儿进餐时应有哪些好习惯

3岁以下的婴儿进餐时,可以把饭和菜拌在一起吃。因为婴儿小,还不会自己掌握平衡地吃饭和菜,往往会一个劲地吃饭或吃菜,拌在一起可以吃得均衡一些。

3岁以上的幼儿可以将饭和菜分开,培养幼儿一边吃饭一边吃菜,均匀地搭配着吃,这是生活能力的培养,也是文明习惯的养成。

关于如何喝汤,有不同的习惯,有人习惯先喝少量汤再吃饭,也有的吃完饭后再喝点汤;有些家庭则把汤和菜同时放在餐桌上,边吃饭菜边喝汤,其实这样的做法各有各的好处。

吃饭开始先喝几口美味的汤,有助于提高食欲;吃完饭后喝点热汤,在冬天会感到暖和舒服;而边吃饭边喝汤幼儿不易掌握,也容易影响对饭菜的咀嚼。要注意的是,饭前或吃饭过程中,不宜喝汤太多,以免影响饭量。

帮助婴儿戒除安抚奶嘴

安抚奶嘴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可能确实帮过你大忙,它能给婴儿带来安全感,能暂时让婴儿安静下来,使你可以脱身。可是,如果婴儿已经开始学走路了,还离不开安抚奶嘴,那就要想点办法,让他逐渐忘掉这个习惯,因为除了影响牙齿排列等生理因素,婴儿还可能会在心理上越来越依赖奶嘴。

转移注意力

如在婴儿哭闹时,多抱抱他,多和他说说话,陪他玩玩,睡前给他讲故事,像这样转移婴儿的注意力就可以了。

让婴儿有安全感

在帮助婴儿戒除安抚奶嘴时,父母需要对婴儿付出更多的关爱,多花时间满足婴儿的需求,不让他缺乏安全感。

当婴儿做得很好时,并给予其充分的鼓励,及时与他沟通,了解他需要安抚奶嘴的原因,因为婴儿有时会因生活中缺乏安全感才对安抚奶嘴表现出依赖。

减少无聊时间

许多婴儿喜欢安抚奶嘴,是因为他们太无聊了。如果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游戏的乐趣,他们可能就想不起来自己还有这样的爱好了。

与其他小伙伴比较

告诉孩子:“你看别的小朋友都不含奶嘴了,含奶嘴是小宝宝才做的事,你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再用了。”

不能采用恐吓的方法

比如在奶嘴上涂抹一些辣味或有异味的东西,以及用处罚或强制的手段,这些方式只会带来负面效果。

不让小嘴闲着

当婴儿的小嘴闲着想吮奶嘴时,可以让他唱一支“啦啦”歌,或者和母亲说故事,最简单的方法是让他亲亲你。

满足婴儿的其他需求

别让安抚奶嘴成为替你看管婴儿的保姆,一到想让他安静时就想起这个救星。如果婴儿哭闹或缠着你,想一想其他的解决办法,看看他到底还需要什么,而不是一味地拿安抚奶嘴来堵住婴儿的嘴。

让他拿开奶嘴再说话

婴儿嘴里含着奶嘴时,说话含糊不清,你就不能准确地理解他的意思。时间长了,他可能就习惯于用手去指想要的东西或嘟嘟囔囔说不清楚,这样会影响他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告诉婴儿,他得把奶嘴拿开再说话,这样你才能听清楚。

睡个好觉

依靠安抚奶嘴让婴儿睡好觉不是长久之计。如果他已经习惯了中途醒来找奶嘴,就需要你来帮他慢慢改正这种做法。不过这样一来,或许会有几个晚上你们都睡不好,但只要你付出足够的爱和关怀,或是帮他建立一个新的夜间安睡模式,你和他就会享受一整夜美好的睡眠了。

寻求援助

如果对婴儿讲过多次而婴儿还是不改,可以带他到医生那里,请医生配合。医生一边给婴儿做检查,一边告诉婴儿安抚奶嘴有些什么不好的效果,如会让他变得不好看了;如果他已经上幼儿园,就请老师帮他做做思想工作。

对于婴儿来说,他们使用的许多东西都具有典型的阶段性,安抚奶嘴也是如此,当婴儿逐渐长大,它的阶段性任务完成后,记得让奶嘴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