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症状表现
感冒是宝宝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一个宝宝在一年内往往反复发生感冒数次之多,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更容易感冒。
1.宝宝感冒轻重程度相差很大,轻者,只是流清水鼻涕、鼻塞、喷嚏、或者伴有流泪、微咳、咽部不适。一般3~4天能自愈。有时也伴有发热、咽痛、扁桃体发炎以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可持续2~3天至1周左右。宝宝感冒时还常常伴有呕吐、腹泻。
2.重者,体温高达39℃~40℃或更高,伴有畏寒、头痛、全身无力、食欲减退,睡眠不安等全身症状。
应对方法
可给宝宝服用抗生素,抗生素可以通过杀灭或抑制细菌成长而起到抗感染作用。治疗感冒合并细菌性感染,一般需用足量抗生素7~10天,而且每天要服药2~4次。
家庭护理
1.让宝宝充分休息,宝宝的年龄越小,越需要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
2.按时服药。就大多数感冒而言,多数是由于病毒所致,抗菌药物无效,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
3.宝宝感冒发热期,应根据宝宝食欲及消化能力不同,分别给予流食或面条、稀粥等食物。喂奶的宝宝应暂时减少次数,以免发生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4.居室安静,空气新鲜,禁烟,温度宜恒定,不要太高或太低、太湿,有喉炎症状时更应注意,这样才能让患儿早日康复。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者发生并发症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发生意外。
小贴士:【感冒的宝宝要多喝水】
宝宝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新陈代谢特别旺盛,加上宝宝喜欢运动,如果穿得过多就容易出汗,出汗时毛孔打开,若遇到冷风,很容易造成感冒。宝宝应适当少穿一些,感觉有些冷,全身的毛孔都是收缩、紧闭的,运动后也不容易出汗。由于毛孔都处在紧闭状态,冷风很难入侵体内,对身体的伤害不是太大。宝宝通常会打几个喷嚏、流清水鼻涕,这时只要及时给宝宝喝些温开水,避免直接吹风,症状很快就能得到缓解。感冒后要加强护理,多喝水,给予易于消化的饮食,及时清洗鼻涕,注意病情变化。
肠炎
症状表现
肠炎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宝宝科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炎及下痢。如果父母对宝宝的下痢处理不当、掉以轻心、迟延治疗时间,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1.轻度肠炎。一天大便次数为5~8次,有轻微发热症状,没有脱水现象。
2.中度肠炎。一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大便为水样、泥状、细菌性带有黏液、脓或血液,俗称“痢疾”。有脱水现象,发高热;因细菌有毒素,常引起痉挛、昏睡、休克现象,严重者甚至死亡。
3.重度肠炎。一天大便在15次以上,水样大便喷射而出,有重度脱水现象,即皮肤干燥、眼球凹陷、眼圈发黑、小便减少,口渴、不安,此外尚有呼吸不适、虚脱、半昏迷等状态。由于钾缺乏及水肿的关系,腰部膨胀,有肠麻痹现象。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30%以上。
应对方法
1.细菌性肠炎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因细菌之抗药性逐渐改变,用药时须由专业医生指导,按医生处方服用。
2.静脉点滴。补充水分则可将死亡率减低到5%以下,所以下痢的最好治疗方法为点滴。补充食盐水及葡萄糖;酸血症厉害时补充硷液,缺乏钾时补充钾分。
3.饮食。下痢严重时暂禁喂食,让胃肠休息。病情减轻后可先用米汤或冲淡脱脂奶喂食,而后逐渐增加浓度。
家庭护理
1.尽量不要给新生儿吃街上用卖的生冷食品,在家中吃东西要煮沸以及用其他方法洗净、消毒灭菌。
2.食用器具要消毒干净,新生儿所有奶瓶都要严格消毒,冲好的奶或吃过一半的奶,不可在温室放置太久。
3.家里有下痢人时,应将病人隔离,其大便、呕吐等排泄物的用具要消毒,排泄物要小心处理,以免传染给其他人。
腹泻
症状表现
腹泻,除了感染病原体外,也有可能因消化不良或者疲劳、心理因素而引起。婴幼儿由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引起的腹泻(包括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一般按病情的轻重可分为:轻型(单纯性腹泻)、中等型和重型(中毒性腹泻)三类。
应对方法
通常口服治疗腹泻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抗生素类、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中药类等。
家庭护理
腹泻一般多有肠道感染,夏季多为细菌感染,秋末冬初多为轮状病毒感染,大多是由于小儿肠胃消化功能不足加之喂养不当所引起,所以调理脾胃功能必不可少。
1.保持清洁,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阴部,并外扑滑石粉,以预防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尿布疹及臀部感染。
2.勤翻身,特别是对营养不良的患儿、输液时间较长或昏迷的患儿,应预防继发性肺炎,避免褥疮发生。
3.呕吐频繁患儿应侧卧,防止呕吐误吸引起窒息,同时要常擦洗。
4.按时喂水或口服补液用的含盐溶液,以缩短静脉补液的时间及避免脱水。
中耳炎
症状表现
中耳炎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中耳部位发生炎性变化的一种耳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这两类又各自分为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种。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在宝宝中仅见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没有耳痛和耳道流水的症状,但会出现轻度听力障碍。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则会出现发热、耳痛、听力减退、脓液外流等症状,甚至还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
2.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婴幼儿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
应对方法
1.不管穿孔以前还是穿孔以后,全身应用足量的抗菌素,多饮水、多休息也是必须的,另外局部用药,在早期没有穿孔的时候,耳朵疼的时候要重视它,也可能宝宝没有到化脓穿孔的程度就被我们控制住了,没有穿孔以前我们一般用的是酚甘油滴耳,穿孔以后这个药就不能用了。
2.虽然酚甘油的止疼效果好,但是对中耳有刺激。所以穿孔以后应该改成氧氟沙星点耳,这是一种水剂。点耳以前可以用双氧水清洗耳朵,没有穿孔以前就没有必要用双氧水了。
家庭护理
1.药液温度要与体温相近,如果药液过冷,应稍稍加温,以免在药液滴入后宝宝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耳朵内常有脓液流出的宝宝,一定要经常将他耳内的脓液清洗干净。将宝宝的耳廓向后下方牵拉,同时将耳v屏向前推移,使外耳道变直张开,再用消毒棉签轻轻进行清洗。
3.宝宝的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让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肺炎
症状表现
肺炎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婴幼儿,是目前引起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与一般肺炎不同,婴幼儿肺炎有三大特点病情不典型、合并症多、死亡率高。
1.不同年龄、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多有发热,但程度可从38℃左右的低热到39℃甚至40℃的高热。
2.较为频繁,早期常为刺激性干咳,以后程度可略为减轻;进入恢复期后常伴有痰液。
3.多出现在发热、咳嗽之后。病儿常常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等全身症状。
4.病儿常出现口周、鼻唇沟发紫症状,而且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60~80次,可有憋气,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现象。就说明有肺炎的可能,就要赶紧到医院诊治了。
应对方法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春季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宝宝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其病因主要是小儿喜欢吃过甜、过咸、油炸等食物,导致食积滞而生内热,痰热盛,风寒使肺气不宣,生肺炎。
1.口服用药,一日3次。
2.痰黏稠不易咳出的患儿,可吸痰或用超声雾化吸入,每次吸入10~15分,每日2~3次。
3.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根据年龄、病情轻重,以往用药情况,参考药物敏感试验、选择适当的抗感染药物。
4.对重病肺炎生素治疗,应以静注或静滴为主。
家庭护理
1.勤开窗户,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以18℃~20℃为宜,并保持适当湿度约60%,以防呼吸道分泌物变干而不易咳出。
2.保证宝宝充分休息。患儿的房间要安静,尽量减少探视;妈妈不仅要有爱心,还要细心,最好将测体温、换尿布、喂药等操作集中起来一次做完,以免影响宝宝的休息,因为宝宝的哭闹、活动会使缺氧症状加重,增加心脏及肺部的负担,增加康复的时间。
3.强化皮肤护理。宝宝发热出汗多,要及时更换衣服,并用热毛巾将汗水擦干;同时,经常让宝宝变换体位,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还可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便于痰液顺利排出。
4.补足水分。饮食要求易于消化、多水分、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热病儿多给流质饮食,如牛奶、米汤、豆浆、蛋花汤、牛肉汤、果汁等;退热后可加半流质饮食,如煮烂的面条、米粥、蛋羹等。
小贴士:【通过呼吸判断肺炎程度】
防治肺炎,父母要特别留心观察孩子的呼吸情况。一是数呼吸次数,二是看胸部的凹陷程度。
观察新生儿的呼吸要在其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健康新生儿安静时的呼吸次数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每分钟为例,2个月内的孩子呼吸次数应少于60次;2~12个月的孩子应少于50次;1~4岁的宝宝应少于40次。
胸部凹陷,是指孩子吸气时下胸壁内陷的程度。如果宝宝咳嗽,并伴有呼吸增快,则为轻度肺炎;如果呼吸增快伴有胸部凹陷,则为重度肺炎;如果在上述基础上还伴有不能喝水和绀紫,则为极重度肺炎。
扁桃体炎
症状表现
扁桃体炎在中医称为乳蛾,这也是小儿常患的呼吸道疾病,扁桃体炎患儿可以见到咽喉两侧喉核红肿疼痛、吞咽不利。
扁桃体炎有急性、慢性之分。慢性扁桃体炎往往反复发作。急性患儿可以见到扁桃体充血,呈鲜红色或深红色肿大,部分患儿扁桃体表面有脓点,严重者有小脓肿。而慢性患儿则见扁桃体肿大充血呈暗红色,或不充血,表面有脓点。
应对方法
1.扁桃体炎的治疗及预防扁桃体炎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常规疗法为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
2.如果怀疑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医生可能会给抗生素药物,而扁桃体炎的症状通常会在数日之内消失。但是,一定要治疗彻底,以免发生并发症。
3.如果扁桃体炎非常严重而且经常发作,使得宝宝的全身性健康都受到影响,医生会建议用外科手术将扁桃体切除(扁桃体切除术)。
家庭护理
1.房间应该保持适宜温度,不要过热。可以使用医生推荐的药物以及大量饮水以缓解症状。
2.病儿应该经常喝饮料或水。但不要强迫。适当给宝宝吃冰淇淋等冷冻甜食,可以使咽部凉冷一些。温水湿敷或擦浴有辅助降温的作用。
小贴士:【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宝宝的作息时间一定要规律正常,防止过度疲劳;多鼓励宝宝参加体育活动,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对扁桃体患儿,应给予流质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润食物,每次饭后漱口。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症状表现
急性支气管炎或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较多、较重,常并发或继发于上下呼吸道感染,合并成麻疹、百日咳、伤寒及其他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发生支气管炎时,气管大多同时发炎,如果涉及毛细支气管,则其病理与症状均与肺炎相仿。
急性支气管炎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婴幼儿不会咯痰,多经咽部吞下。症状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发热38℃~39℃,有时可达到40℃,过2~3天即退。感觉疲劳,影响睡眠食欲,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再诉头痛及胸痛,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迁延2~3周,或反复发作。如不经适当治疗可引起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发现继发细菌感染。
应对方法
1.孩子须经常调换卧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给镇咳药,但应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
2.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实热喘。治法以疏风散寒、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主。有时需用适量的吐根糖浆,婴幼儿每次2~15滴,年长儿每次1~2毫升,每日4~6次,可使痰液易于咳出。
家庭护理
1.注意让孩子充分休息、饮食要易消化吸收,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注意孩子别再着凉,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以继发细菌感染。在宝宝气管支气管炎治疗中。
2.对症疗法十分重要,譬如定期更换卧位,翻身拍背和化痰、祛痰。
小贴士:【止咳的同时要化痰】
家长十分关注止咳,事实上在小儿气管支气管炎时痰液不除,止咳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使用化痰祛、痰药物,而不宜单使用止咳药。针对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可以选用不同的抗生素,但千万不要自行用药,应该去医院接受医生的指导用药。
异位性皮肤炎
症状表现
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时期、且容易复发的慢性病,幼儿时期的异位性疾病,包括异位性皮炎、气喘和过敏性鼻炎、结膜炎,这些都与个人体质及家族特殊敏感病史有密切关系。
所以异位性皮炎与气喘或过敏性鼻炎往往是“三位一体”,只要有其中一种症状,另外两种也会随之出现。
婴幼儿期患者的皮肤呈现大片干燥红斑、丘疹,并伴有继发性小水泡性、渗出性及结痂性病灶,成人期则会慢慢增厚,儿童期介于两者之间,但并非每个患儿都会完全经历这三期的变化。
除了皮肤表面的变化外,另一大特征就是搔痒,季节变换、环境变化及外界刺激,都可能造成痒感而导致幼儿搔抓,而搔抓又会引起疹子,起疹子又会导致搔痒,如此恶性循环,不易痊愈。
不同年龄的患者常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病灶分布,孩子型的异性皮肤炎,常在出生后2个月至1岁左右发病。双侧脸颊是多发部位,开始时会有红疹,严重时会有类似情形。大部分的幼儿会在2岁左右好转,当然也有可能持续进行,孩子型甚至成人型的异位性皮肤炎。
应对方法
异位性皮肤炎是一般轻微的湿疹,病灶大多只是零星分布,局部涂抹副肾皮质类固醇药膏,病情即可改善。如果湿疹广布,且病况时好时坏,或伴随其他过敏症状时,可能就是异位性皮肤炎了。
家庭护理
1.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它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不仅可提供被动性的免疫力,还可以主动性地刺激新生儿的防御系统。
2.减少环境过敏原。因此家中最好不要用地毯,家具改用皮质、木制质地的,保持环境清洁,以减少灰尘。
3.起居室内湿度不要太高。让孩子远离绒毛玩具、家中宠物、二手烟,同时清洁剂、洗衣粉、洗洁精、消毒水等化学物质,也不可直接接触幼儿皮肤。
4.掌握洗澡要领。补充皮肤的水分是各时期异位性皮炎的根本治疗法,每天至少补充保湿性产品2~3次,洗澡时让孩子以温的水洗澡,越快洗完越好。
5.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药剂和消毒性产品,洗澡后立刻涂抹保湿性强的乳液或乳霜,才能锁住水分,使水分不至于流失。尽可能减少肥皂的使用,不可用毛巾、刷子或海绵搓洗皮肤。
6.孩子衣物应为全棉材质。衣物的选择最好是宽松、柔软的棉质的衣物,甚至连寝具、家具装饰等都要尽量避免对皮肤刺激的因素,皮肤也不要直接接触羊毛、尼龙、牛仔布等人造或粗糙纤维。
小贴士:【异位性皮炎可能会复发】
幼儿期异位性皮炎。临床表现与幼儿湿疹相同。患儿可在2岁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儿至儿童期或成人期可能再次复发;还有部分病人很久都不能治愈,可持续发展到儿童期,直至成人期。到6~10岁时再次发病;也可以自幼儿期持续演变而来;还有少数患儿至儿童时期开始发病。儿童期异位性皮炎又可以分二型,即湿疹型和痒疹型。
手足口病
症状表现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
另外指趾端有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黏膜齿龈上也有水疱。
应对方法
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
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3.口腔因有糜烂,导致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5.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
6.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该病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它也不是终身免疫,以后还会感染发病。
家庭护理
手足口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1.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勤洗澡,要喝白开水,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儿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3.患病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过敏性鼻炎
症状表现
因为过敏性反应而发生鼻腔黏膜发炎,就称为过敏性鼻炎。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枯草热”,它只在春、夏两季出现,而长年型的过敏性鼻炎,则一年四季随时都可能发作。
还表现为慢性或反复性咽、喉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易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相混淆。1岁的孩子则多表现为反复流清水样鼻涕、咳嗽,易被诊断为支气管炎,多被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长期慢性鼻炎可引起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不佳、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和器官功能障碍。
应对方法
1.新生儿如果患了过敏性鼻炎,要远离过敏原和进行脱敏治疗,尤其是伴有哮喘的小儿,病情较轻者,可用4%色甘酸钠喷鼻或吸入色甘酸钠干粉100~200毫克,每日3次。
2.症状严重的患儿,可选用新一代的类固醇药,如丙酸氟替卡松或糠酸莫米松等喷鼻。每天一次,其剂量应为成人剂量的一半或更低。因为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小,对儿童发育影响小。
使用上述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医嘱控制药物剂量。家长要随时观察儿童的使用效果,及时与医生联系。
小贴士:【新生儿不适宜用滴鼻净】
新生儿对滴鼻净(萘唑啉)极为敏感,临床医生有时疏忽,用1%滴鼻净给新生儿治疗鼻炎而引起中毒症状。小儿只能使用0.05%淡液滴鼻净。新生儿不宜使用。
家庭护理
1.清洁环境,以消减尘螨。与气喘相同,要消除周遭灰尘和尘螨等过敏原,因此需要经常清扫室内,并使空气流通,维持一个尘螨难以生存的环境。
2.地毯、窗帘、布制的沙发、绒毛玩具等,容易积聚灰尘,成为尘螨的藏身之处,所以有时要用吸尘器仔细地吸干净,并在太阳下曝晒。另外,棉被也在曝晒后,也要用吸尘器吸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