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读书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32813200000013

第13章 了解遗忘的规律

遗忘与记忆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要巩固知识经验的保持,必须克服遗忘。而要同遗忘作斗争,就必须了解与掌握遗忘的规律,并能采取相应的方法,防止遗忘,从而增强记忆的保持。

遗忘是指对于识记过的知识和事物,经过一段时间不能(或者是错误地)认知或回忆。遗忘就是保持的丧失。从生理上看,遗忘就是大脑皮层中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由于抑制而全部或部分不能兴奋起来。其中有的知识经验的遗忘可能是暂时性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

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是描绘遗忘速度的曲线,它表明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由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它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而后逐渐变慢。在艾宾浩斯以后,许多人做了类似的实验,也都大体上证实了艾宾浩斯研究的结果。

根据遗忘的这一规律,我们为了防止遗忘,提高记忆效果,在学习遗忘曲线示意图之后应当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同时要多次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增长。例如:阅读1小时后便可以复习一下读过的内容,可使50%以上的内容得以保持。然后1天复习1次,再以后可以5天、10天、半个月、1个月、3个月以至半年复习1次。这样经过及时复习和有间隔地多次复习,就可以达到长时记忆,而不容易被遗忘了。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与其借助复习去恢复记忆,不如借助复习去防止遗忘。”

在记忆活动中,应当去“巩固建筑物”,而不要去“修补已经倒坍了的建筑物。”

值得指出的是,根据后来心理学家的研究,遗忘速度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材料的性质和数量,遗忘曲线的形式也因之而不同。熟记有意义的材料,遗忘速度在最初较慢;在材料分量显著增加时,由于不易形成牢固联系,遗忘速度就先快后慢,而接近于无意义材料的遗忘曲线。例如心理学实验证明,被试识记有意义的材料,经过400天之后,记忆仍保持60%,而无意义的材料只保持30%。根据这——遗忘规律,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去理解文献内容的意义,不要靠死记硬背去识记。

遗忘的两种形式

遗忘的根本原因是大脑皮层神经活动抑制所致,以下介绍遗忘中的两种抑制形式。

1.前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刚刚熟记的材料与当前所要识记的材料相似,容易引起混淆,而使后者的识记效果受到消极影响。这是过去的神经过程痕迹抑制当前的神经过程的结果,有一个实验:让被试者识记4个无意义的音节表,然后分析对每个音节表的遗忘情况。结果为:首先识记的第一个音节表遗忘最少;第二个音节表次之;第三个音节表又次之;对第四个音节表遗忘最多。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在对无意义材料的识记中,前摄抑制是造成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有意义的材料的识记,由于联系较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较少。

阅读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和劳逸结合原则的贯彻,可以防止前摄抑制的产生。

2.倒摄抑制

倒摄抑制是指刚刚熟记一种材料后,立刻又去识记同它相似的另一种材料或做较难的作业时,使前一种材料的熟记效果受到消极影响。这是后起的神经过程抑制其先前发生的神经过程痕迹的结果。例如,有一心理实验:被试者在熟记词之后,去解答数学难题时,结果使后来对词的再现降低16%,而去进行较为容易的任务(如口算乘法)时,对同样一些词的再现就只降低4%。前者就是倒摄抑制影响再现的主要原因。上述实验说明,在学习两种不同材料时,如果后来学习的材料在难度上不同,倒摄抑制的作用也就不同。此外,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时间的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多方面的条件的制约。

综上所述,在遗忘中的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其产生的条件基本上是一样的,一般都是在学习两种不同的,但又彼此类似的材料而产生的。前后识记的材料越相似,则相互之间的消极影响就越大。但是,有时在学习同一种材料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两种抑制现象。例如,识记一篇课文,一般总是对材料的开头和结尾容易记住,不易遗忘,而中间部分往往容易遗忘、识记较难。

这是由于课文的开头部分,只是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课文的结尾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在识记课文的中间部分时则同时受到这两种抑制的作用,而影响记忆效果。

根据遗忘的抑制现象的原理,我们要合理地安排阅读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尽量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产生。首先,应当注意不要同时阅读两种类似的材料,以免相互混淆。

如果学习两种材料,或进行一种识记活动之后,中间要适当休息,以免发生前摄抑制。其次,在进行一种紧张的识记活动之后,要变换另一种比较轻松的脑力劳动,以免发生倒摄抑制。

再次,采用头尾记忆法,把重要的内容放在阅读活动的开头或结尾时来识记。这样可以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材料的中间部分要多加识记和复习,有时可以适当调整识记的次序,把中间部分的内容放在阅读活动的开头来识记,以增强识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