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智慧防骗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32803900000061

第61章 怪叟智骗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画家,是当时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不过,郑板桥的书画出名是后来的事。当初,他还是一个穷秀才的时候,曾经三次从老家兴化县到扬州卖画。虽然当时他的书画已经非常地精妙,但是他人不出名,字画没人欣赏,二两银子一幅还是没有人光顾。卖画得到的钱还不够吃饭,郑板桥只能穿着破衣烂衫,饥一顿饱一顿,一副落破可怜的样子。

乾隆年间,郑板桥中进士,做了山东维县知县。从此,郑板桥有机会和朝廷官吏和各界各流交往,他的书画也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不久便名声大震。可是,郑板桥当知县时间不长,便因赈济贫民得罪朝廷权贵,被罢官。丢官后,郑板桥又回到扬州居住,这时候,向他索要字画的人便络绎不绝。

郑板桥此时虽然名声大了,但他依旧过着穷困的生活。原因是郑板桥愤恨扬州人不识书画优劣,只识名气。还是他这个郑板桥,当初二两银子一幅都没人要,现在却又挤破门槛争着要买。因此,郑板桥不愿随便把自己的书画给人。有索要书画的,非出高价不可。这不仅是为了卖钱,而且是显示他书画的价值。为了发泄愤怒之情,他刻了一枚印章,即是二十年前旧板桥,以此嘲笑那些只认名气而实不懂书画的人。

有一次,江西道士张真人进京朝见皇帝回来,路过扬州。

扬州的商人为了巴结讨好张真人,争着赠送金银珠宝。有聪明的商人别出心裁,专门到江西定做了一张大纸,长一丈,宽六尺,在当时,可说是独一无二的一张纸。商人买了这张纸,为的是让郑板桥写一幅对联,送给张真人作礼物。商人知道郑板桥看不起唯利是图之辈,专门托了一个秀才去求郑板桥,请郑板桥画画并写一幅特大对联。

郑板桥开口便说:“一千两银子!”

秀才只答应给五百两。郑板桥也不还价,便提起笔来,横笔直扫,几下写成了一联。

秀才见他写了一联便搁下笔要银子,便说道:先生为何不写下联?

郑板桥说:我已说明要一千两,你只给五百两,我也只给你一半。

秀才无奈,只好返回去把事情告诉商人。商人也无计可施,只好再拿出五百两银子,让秀才取对联。

郑板桥得了一千两银子,这才提笔又写了一下联。

当时,因为扬州地方官吏看重郑板桥,所以那些趋炎附势的商人也附庸风雅,均以得到郑板桥一字一画挂于堂上为莫大荣耀。于是,商人便通过各种各样的门路,千方百计去买郑板桥的书画,不惜银钱,那怕是一幅对联,一个斗方,一个条幅,也爱如珍宝。

商人某甲,出身低贱,生性卑劣,郑板桥十分厌恶他。因此,某甲不论出多少钱,郑板桥坚决不给他一个字。某甲见多数富商的堂上都挂起了郑板桥的书画,只有自己的客厅里没有郑板桥的一字一画,心里感到十分羞愧。可是心机用尽,百计不灵,终究没弄到一个字,某甲便另打主意了。

郑板桥生性爱游玩,在扬州游完了名胜古迹,无事时便到荒郊野外无人的地方去游玩吟诗。

这一天,郑板桥领着一个书堂为他背着诗袋子,出了东城门,漫无目的地向荒草野树丛走去。走到一个荒无人烟的乱葬岗时,忽见一片乱坟杂树中间露出了草房的一角,还冒出一缕淡淡的炊烟。郑板桥不由高兴地大笑道:难道这里还有隐士居住吗?

再往前走了一段,翻过一座不高的土岭,抬头一看,乱坟中间,花柳参差之处,竟然有一个小院子——几间草房修建得十分精雅,旁边没有邻居,也没有墙头阳隔。郑板桥高兴地走过去,过了溪水上的一座小桥,便到了小院门口。只见白色门板上写着一幅对联,道是:逃出刘伶禅外住,喜向苏髯腹内居。上面一块小匾额,道是:怪叟行窝。

走进院门,里面还有一道门,这道门上也有一幅对联,道是:“月白风清此处聚,平生喜与鬼为邻。”上面匾上横联是:

“富儿绝迹。”过这道门,便看见院里挂着鸟笼子,摆着金鱼缸,地上种着各种花草。新种的芭蕉树才有巴掌那么大,才栽的几棵杨柳树,刚刚比人高些。朝南两间堂屋,打扫得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堂上摆着一几一案四把椅子,两只杯子,木棍、藤枕、书橱各一个。墙上挂着一把剑,几上摆着一只琴,案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中央悬着一幅青藤老人画的《女娲补天图》。画上女娲神梳着高高的发髻,仰着高高的额头,正在注视一只炼石的鼎炉,炉中热气腾腾。

郑板桥一-一见那幅画,便停下脚步目不转睛地看。因为他一眼便看出了这幅画是他所效法的徐?胃(即青藤老人)的真迹。

所以,倾刻问爱屋及乌,便对草房的主人产生了几分敬意。也顾不得主人在不在,便径直走进草房,仔细观看起来。

一个光头小童从里面走出来,对着郑板桥看了好大一会儿,才转身对着里面大声呼叫:“有客人来了!”

随即听到里面主人命令小童逐客的声音。看来主人不喜欢客人打扰他的安静。

郑板桥的书童听得主人要逐客,便把郑板桥的大名报了出来。主人这才慢慢从里面出来。只见他头戴文士折角帽,身披仙人鹤衫,腰系风流缓带,脚踏飞云履,手执拂尘,翩翩然有隐士风度,头发皆白不知年届几何。

郑板桥转过身来和隐士行礼见面,说了几句话还挺投机。

隐士便请郑板桥坐,命小童煮茶。

隐士说:老夫姓甄,是四川省人。流浪到这里,便在这儿住下了。因别人都说我脾气太怪,所以自己叫自己怪叟。

郑板桥又问:“门楣上‘富儿绝迹’四个字,作何解释?”

怪叟说:扬州城里富家子弟,近来颇好风雅,听说这里有些花草,便争相前来观看。然而这些人都是一身铜臭气,来到这清静地方,有许多不方便。有的失足掉进溪水里,有的被花刺划破了衣服,有的被看门的花狗咬伤了脚,有的被树上掉下来的鸟粪弄脏了俊脸。更为奇怪的是,一天,一位富家子弟在这里下马刚刚坐下,房上老鼠弄掉了一片瓦,正落在他的额头上,弄得鲜血淋漓狼狈而去。从此以后,富家子弟都不敢到这儿来了。我写了这条横幅,实际是记着一段实事。先生如果。

是个清贫的人倒还罢了,若是富有人,恐怕也会遇上倒霉的事,那就快些走吧!

郑板桥叹口气,颇有同感地说:我也是最恨那些有钱的人,幸亏我福大命大,不曾作过富人,今天才能平安来到这高雅的地方,听听您的教诲,实在三生有幸。

一会儿,小童端上茶来,怪叟请郑板桥饮茶,又弹琴助兴。听那琴弹得叮咚叮咚地,音调倒也激越,只是听不出是什么曲子。

怪叟忽然停了弹琴,问郑板桥:“先生能喝酒吗?”

郑板桥说:“能!”

怪叟说:只是这里离市集远,没有几样菜,可怎么办呢?说罢想了一想又说:锅里有刚煮烂的狗肉,但是这东西怎好用来款待贤人呢?

岂不知郑板桥一生最爱吃狗肉。听说有狗肉,他口里立刻流出涎水,说:“我最爱吃狗肉,是希望狗长八条腿的人啊!”

一会儿,怪叟有些醉意,便拿剑在院子里舞起来。只见一道白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也不知道是什么路数。只是看那样子,倒象个会舞剑的人。正舞得一团白气时,怪叟突然跳出圈外,仍旧回到座位上,倒也面不改色。

郑板桥站起来连表敬意地说:老人家真是世外高人啊!

我敬你一大杯!真恨见到你太晚了。两人直饮到红日西坠,郑板桥才站起来告辞。怪叟十分殷勤诚恳地送郑板桥出来,一直送过了小桥,离别又说:我和先生都是不合时宜的人,如有闲暇,可经常来走走。

郑板桥十分高兴地回答说:老人家放心,我会不请自来的。

自此,郑板桥天天到怪叟处喝醉了酒才肯离开。

转眼过了一个多月,怪叟和郑板桥谈论的题目总是诗词,却从来没有提起过书画。郑板桥心里便忍不住了。

这天,郑板桥见怪叟还是不提书画,便问道:老人家知道我擅长书画吗?

怪叟毫不为怪,只是平平淡淡地说:“不知道。”

郑板桥不无遗憾说:我沉迷于书画多年,如今也小有名气。近来士大夫颇有喜欢我的书画之人。许多人想得到我的书画,我还不轻易给他呢!我看你堂上四壁空空,为什么不拿几张白纸来,让我来画几张画写几个字?我也可借此酬谢你的殷勤款待,啊!

怪叟听了说:先生且饮酒,我让小童磨墨侍候。家里倒是有纸,已经放了很长时间,只是见到的人没有一个象先生这样高雅,所以,至今堂上仍旧空空。既然遇见了先生,怎好错过了良机呢?

郑板桥多日不画,十分技痒,便站起来走到屋中,见案上笔墨纸砚都现成,便提笔挥毫,不大功夫便写好了十几张。写好之后,又一一落款。

怪叟在旁见了说:既然是专为我写的,就在前面写上我的字吧,贱字小泉。

郑板桥听到“小泉”二字,愣了一愣,问道:老人家如此高雅的人怎么和那贱商人某甲同字呢?

怪叟说:不过是偶然相同罢了,同名有什么何妨?一清一浊,各行其道,世人还是分辨得出来的。

郑板桥听了怪叟解释,信以为真。于是,便在每幅字画上都写上“书赠小泉”字样,交给怪叟挂起来。

怪叟高兴地说道:有了先生的墨宝,我这草房从此蓬壁生辉。然而先生墨宝却不可给那些商人,商人只知道赚钱,懂什么书画?更分不出好坏,给那样的人写字画画,会损害先生一世清名的。

郑板桥深以为然,又坐下来喝了好长时间的酒,直到天黑,才告辞回家。

第二天一早,几个朋友来拜访郑板桥,问他昨天到哪里去了。郑板桥告诉朋友说认识了一位隐士,便把怪叟的高雅人品大大夸赞了一番。

朋友听了惊讶地说:这地方从来没听说有过这样的人,你莫不是见到妖怪了吗?况且那个地方坟墓极多,荒草杂树,从来没有人居住,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人呢?明天,我们一同去访一访,看究竟是人是鬼!

当天,郑板桥和朋友饮了一天酒,第二天一早,便结伴来找怪叟的住处。郑板桥领朋友找到那地方一看,原来的草房已渺无踪影,只剩下许多狗骨头和果核扔在地上。

郑板桥以为真的遇见了鬼,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不由跌足叹息道:这个贱商人某甲如此狡狯,竟然骗去了我的书画。

回城以后,郑板桥雇人去某甲家中悄悄侦视。果然某甲客厅里挂满了郑板桥的书画,墨迹尚未干。

[评析]:商人虽卑劣,但他设的骗局颇有雅趣。为了得到郑板桥的书画,他竟别出心裁,去扮隐士,这实是摸透了郑板桥的脾气秉性,对症下药。当郑板桥找到时,他又投其所好,弹琴、舞剑、饮酒,以致谈古论今,从而骗得郑板桥的尊敬。然而一个月间只谈诗词不谈书画,是有意激郑板桥施展才能。这也是他处心积虑想出来的妙主意,也是整个骗局中最精彩的细节。

而郑板桥身为书画大师,不可谓不聪明,他一生多灾多难,见识过各式各样的人,饱尝了人情冷暖。也正因为如此,当陷入怪叟的骗局之时,却丝毫没有觉察。可见,既使是文人雅士,两袖清风,对投其所好的行为也会失去抵御之力。因此看来,人有所好,对自己虽然不算什么缺点,但却很容易因此而上当。所以,对自己的爱好,也应该谨慎执之,以防人乘隙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