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智慧防骗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32803900000020

第20章 皮包公司的买卖

一九八四年七月的一天,两个在县城当工人的年青农民——一个叫徐敏连,一个叫金银法,忽然心血来潮,想办一个公司,也学一学那些发财致富的人。

可是,两个农民没有一点儿门路,连营业证也开不出来。

于是二人找了一个神通广大的金茂全来作经理,终于成立了“山东省苍山县购销贸易公司”。本来一无资金,无场地的皮包公司,却在营业证上填着经营资金四万元,营业场地三十平方米。

皮包公司成立一个月,一分钱的经营额也没有。三个臭皮匠再三商议,又请来县化肥厂工人韩海成出任业务经理。

韩海成走马上任,于一九八四年九月下旬,从家里包了二斤玉米,只身去闯广州。因为广州有他的老关系汤士贵,二人在两年前的一场诈骗活动中作过搭挡。这次韩海成一到,汤士贵便向他介绍了广东省四会县下寮综合厂业务员张金初。

韩海成拿出自家生产的玉米对张金初说:我们公司有大批干姜片、玉米亟待推销,质量最好,价格便宜,供货及时,恪守信誉……

张金初被吹得懵头转向,便开始讨价还价。后来,又引韩海成去见他的经理严松,终于签订了由山东苍山县购销贸易公司向下寮综合厂供应一万吨玉米的合同,每吨价格340元。还签订了二千吨干姜片的合同。两个合同总金额一千四百八十万元,购方预付总金的30%作为定金。

严松老于世故,他没有急着汇定金,先让张金初到苍山去看货。张金初一到苍山,便被山珍海昧美酒佳肴轮番围攻,四五天没见到货的影子,最后逃回广州,向严松作了汇报。严松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暗自庆幸自己多了一个心眼儿。

韩海成头一炮“哑火”,并没有死心。过了几天,他到临沂麻纺厂买了十条麻袋,又二下广州。

这次又找到张金初,开口便问:“做麻袋生意吗?”

当时,广东麻袋供不应求,捣一回麻袋可挣上百万元,实在诱人。可张金初鉴于上次的经验,不得不加倍小心,反复地追问货源。然而经不住韩海成大话吹嘘和巨额利润引诱,最后还是签了合同。这次是七百万条麻袋的合同,总金额一千一百五十五万元。合同签订后,严松便把九十三万元预付款汇往苍山。

预付款汇出后,迟迟不见发货。严松不得已亲赴苍山。到了那里,除了每天被宴席包围之外,并未见到一条麻袋,才知道受骗了,后悔已来不及。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韩海成又带上几条麻袋三下广州,这一回有了钱,住进豪华的白云宾馆,又通过汤士贵结识了广东曲江县重阳贸易公司驻广州购销部的邹德起和叶志荣。双方签订了一份三千万条麻袋合同,每条1.85元,合计款额三千七百万元。重阳公司先预付货款二百万元,但没有汇,而是由叶志荣带着二百万元支票到苍山看货。

韩海成一伙象接天神一样盛宴接待叶志荣,几张嘴说得天花乱坠。可是叶志荣不见真佛不烧香,支票仍不肯拿出来。韩海成一伙日夜策划,决不能让二百万元从手边溜掉。一天,韩海成几人领着叶志荣来到连云港,指着港口正在装麻袋的几条船对叶志荣说:你瞧,这都是我们的货。这边的发往潮州,湛江,其余的留给你们。

叶志荣见到了货,便把二百万元支票交给韩海成,放心地回广东去了。

然而,他们看的货究竟是谁的,连韩海成也不知道,后果当然可想而知。

一九八五年初,韩海成和金茂全二人又四下广州在华侨酒店和双阳贸易公司签订了五百万条麻袋的供货合同。韩海成以“解决货物向港口运输问题”为由,要求对方解决两辆汽车,再弄几台彩电。对方以为反正抵预付款,也就应允了。结果。

把自己公司的一辆丰田牌面包车和工具车各一辆,作价十三点七万元给了韩海成,又弄了四台二十二寸彩电并送了五千元路费。

韩海成回到苍山以后,因为双阳公司的预付款还未交够,又五下广州,要去一张十八万元的转账支票。韩的代理人又向双阳公司要了五台彩电。

韩海成再回到苍山,又给双阳公司发电报,谎称:货已起运,请即汇货款。结果,双阳公司又汇款二十一万多元到苍山。谁知,双阳公司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连一条麻袋也没见到。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韩海成就这样先后和十多家单位签订供麻袋、玉米、干姜等空头合同十一份,总金额十亿两千万元人民币,一亿七千万美元,骗取了四份合同的预付款三百六十多万元。

这个皮包公司终于把自己送进了大牢,但造成的损失却无法弥补。

[评析]:皮包公司是全民皆热的副产品。一时间,中国有多少皮包公司,实在难以计算。那种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混乱局面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皮包公司,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他们都是以行骗为目的。好一点的搞一搞转手倒卖,从中渔利,坏的竟是赤裸裸地大行其骗。他们的骗术,大多是以紧俏物资为诱饵,以索取付款为目的。识破这样的骗局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认真进行调查,严格按法律办事,骗局总是可以识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