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它雄奇高峻、傲视四方,以奇异的地理构造、地貌景观,及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历史皱褶,堪称世界一绝,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片海拔平均在4500米以上,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它东连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西达万山之宗帕米尔高原,北邻中国内陆沙漠地带,南眺热带亚热带风光的印度大平原,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和新疆南部山地等广大地区。
“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最主要特征。实际上,它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此外,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亚洲不少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形成之谜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之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地壳升降。
2.4亿年前,因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快速地向北移动、挤压,使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导致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升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运动,进而插入至古洋壳下,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以至于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板块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逐渐抬升成为陆地。此后,青藏高原地区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在距今一万年以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的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移动之谜
2000年,中国科学家发现,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竟然每年以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这个惊人的消息,使得人们纷纷探寻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片庞大的高原年年向东、向北移动。
有关专家认为,青藏高原移动的具体原因比较复杂,不能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挤压,这还不包括地幔动力学、地热等多方面因素。因为青藏高原本身是由许多地块构成的,如昆仑地块、拉萨地块等,每个地块的方向、活动性、动力传输也不一样,所以它向东、向北移动的速度每年都有所变化,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不会发生青藏高原解体的现象。
但科学家们一致认为,青藏高原的移动,肯定会影响喜马拉雅山的高度,而它对中国和世界大环境的影响短期内还无法预知。
藏族人民的传统饮食
酥油茶:藏族人民最普遍的饮料。制作方法是,先将茶砖熬煮成浓稠的茶汁,然后与酥油、佐料一起倒入酥油茶桶中,搅至水乳交融后煮开饮用。青藏高原气候干燥,缺少蔬菜,而藏民多以肉食为主,所以清热败火的酥油茶是他们日常必不可少的饮料。
青
属于大麦的一种,耐寒、耐旱,生长期短,是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将青晒干、炒熟、磨成粉状,加入酥油撮捏成团,成为“”,是藏民的主食。
青
酒:以青
酿成,酒精成分在10度左右,味道酸甜,似内地的米酒,更象是四川一带的糟。青
酒是藏民喜庆宴会不可缺少的饮料,内地入藏的游人,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能痛快地喝上几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