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心思你要懂:家庭教育心理学
32797000000050

第50章 把“卫生”的概念植入孩子心里

个人清洁卫生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人们常说活着就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获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孩子的个人卫生意识非常差。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住在集体宿舍的学生,穿戴却乱七八糟,衣服裤子皱皱巴巴,油渍斑斑。集体宿舍的卫生更是惨不忍睹。桌子上杯盘狼藉,有的剩饭剩菜已经长出“霉菌”,床上更是成了“杂货铺”,被子已经看不出是什么颜色,床下的世界更“精彩”,空瓶子、臭袜子、脏球鞋等横七竖八地堆在一起。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感染疾病,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也有深远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塌糊涂,特别不注重个人卫生,他的精神面貌肯定很差,更谈不上什么精神升华。衣冠不整,精神上也必然是散散漫漫。父母要让孩子明白:穿着不整洁,不讲卫生是邋遢、没出息的表现。

那么,家长该如何把“卫生”的概念植入孩子心里,帮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呢?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让孩子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没有真正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只是在老师或父母催逼下,被迫讲卫生,是很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不讲卫生的害处,或者让他们自己去查资料看讲卫生有什么好处,也可以引导孩子回想自己的行为,比如说:“记得你昨天拉肚子是因为什么吗?”孩子回想起医生说他拉肚子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水果,他就会把“水果不洗就吃”和“不讲卫生”联系起来,并意识到不讲卫生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

有条件的话,父母也可以找一台显微镜,让孩子通过显微镜看看他们脏兮兮的小手上有多少细菌。这能使孩子获得深刻的印象:手上那么多的细菌,不洗手就拿东西吃,细菌可能就会和食物一起被吃进肚子;细菌进入体内,要是像孙悟空那样在肚子里蹦跳打滚,肯定会肚子疼的。如此一来,孩子就会自觉讲卫生。

2.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家长要逐渐地给孩子灌输卫生的知识与概念,告诉他什么是脏的、什么是干净的,教育他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吃脏东西、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吃手、不挖鼻孔、不抠耳朵,要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要定期给孩子剪手和脚的指甲,这时期孩子的手到处乱摸,手指甲一定很脏。在给孩子洗脸、洗手时,要开始教孩子自己来洗手,教他如何擦肥皂,如何洗手。父母还要教孩子刷牙。要让孩子每天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公共场所的卫生。

3.制订具体的卫生规则

父母要和孩子共同制订具体的卫生规则,并向他讲明这些规则的意义。甚至可以将这些规则以标语的形式张贴在墙上。例如:不撒饭粒,饭前洗手,饭后擦嘴,吃水果要洗净等。这样可以时时提醒孩子遵守卫生规则。

4.告知孩子讲究卫生要注意的细节

有些孩子在家从来不乱扔垃圾,一出门就忘记了,垃圾随手就丢。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塑料袋,让他随身带着,以便把垃圾放在里面。喉咙有痰时教育孩子不随地乱吐,最好是吐在纸上,然后丢在垃圾箱里。再如:勤剪指甲,剪完指甲要洗手和剪刀;红领巾等物品要保持清洁;书包、文具盒等器具要保持整洁;身边常备纸巾;嚼完口香糖后用纸包好再扔进垃圾箱等。

5.言传身教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总是以父母为榜样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要想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杜绝丢三落四、不爱整洁的坏习惯,让爱整洁、讲卫生的习惯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孩子拥有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才会拥有更加正常的心理状态;而干净整洁的服饰,又会增加孩子的必胜心理,让孩子更好的面对生活。

写给父母

孩子不讲卫生,一是孩子不明白讲卫生的益处,还有一个是觉得洗手麻烦。很多成人不讲卫生也是觉得麻烦,只是大人会说自己是懒得洗。其实,这是一种没有养成卫生习惯的表现。习惯是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孩子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他就会觉得饭前洗手跟我们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正常,而不是吃饭之前“不必要的程序”。如此一来,饭前洗手就会成为饭前的一个自然反应,而不是一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