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偏方验方治百病
32794900000027

第27章 胆结石

1.疾病综述

胆结石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指胆管树和胆囊内形成的凝结物。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发作性腹痛、急性炎症,大部分患者没有任何其他症状,但如果结石进入胆总管后,可能会导致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

在中医学理论中,胆结石被认为是“胆胀”、“胁痛”、“黄疸”、“结胸”等范围,病机是由于饮食不节、七情所伤、外邪内侵、蛔虫干扰等累及肝胆,使肝胆功能失调,肝胆之气郁结,胆汁由清变浊。浑浊的胆汁使降浊不畅,渐致胆腑壅阻,浊汁淤积,久而凝结不散,成为结石。

2.民间验方

⑴柴胡加鹅不食草治疗胆结石

今年64岁的马阿姨,身体一直比较健康,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因为有些劳累过度,开始出现高烧,而且,右边肋下有胀痛感,并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家人陪伴马阿姨去看中医,经过诊断后,得出结论为胆囊炎引发的胆石症。中医称之为“胁痛”。因为马阿姨年纪比较大了,医生建议采用保肝的治疗方法,开出的药方:取柴胡、郁金、延胡各6克,鹅不食草、北茵陈、金钱草各15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用水熬成汤药,每日1剂,1日2次。仅仅服用了3天,马阿姨右边胁部的隐痛减轻,相关症状也明显好转,体温正常,继续巩固治疗了半月后,隐痛消失。3个月后,化验的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正常,B超检查胆内已经无结石。

⑵党参加白术治疗胆结石

徐女士曾因胆道有残余结石而先后做了3次急性手术,术后也出现过多次复发。在发作的时候,常有黄疸、发热、右上腹疼痛的症状,目前体质虚弱,四肢无力,精神状态不佳,而且,还有便秘。经过一个朋友的介绍,她在一个知名的老中医那里得知他的病是由于病久体虚、肝胆失和所引起的。应以健脾益气、疏肝利胆的方法,药方党参、生山楂各12克,白术、云茯苓、枳壳、木香、炙大黄各9克,玄明粉4.5克,虎杖15克,金钱草30克,煎熬成汤药后服用。治疗两年后,徐女士的病得到了康复。

⑶大黄加芒硝治疗胆结石

赵女士最近右肋持续疼痛了好几天,并且高烧不退。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她的胆囊增大,并有胆囊壁增厚的情况,应该属于胆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医生认为该病应以清热祛湿、行气通腑为主。并建议她用一个中药药方治疗:大黄10克(后下),芒硝3克(冲服),柴胡、龙胆草各12克,山栀子、枳壳各15克,茵陈、金钱草、车前草各30克,甘草6克,熬成汤药后,每日服1剂,服药2周后,症状缓解,黄疸消失。复查血常规及血清胆红素均在正常范围。

3.民间偏方

⑴金橘山楂粥:金橘50克,山楂12克,粳米100克,将粳米粥煮熟后,加入金橘和山楂,煮熟到软即可,每日1次。有清热利胆的功效。

⑵紫苏菊花粥:紫苏25克,菊花15克,粳米50克,当粳米煮至八成熟的时候,将紫苏、菊花共同放入煮沸即可,每日1次。有清热利胆的功效。

⑶玉米须炖蚌肉:玉米须50克,蚌肉200克,将玉米须和蚌肉同放入砂锅内,加水用小火煮至烂熟即可,隔日服1次。清热利胆。

⑷蚯蚓葱白汤:蚯蚓15克,葱白30克,将蚯蚓与葱白一起煮汤喝。每日饮用2~3次。清热解毒,消石。

4.外用偏方

⑴疏肝利胆散:穿山甲80克,莪术、皂角刺各60克,川芎、木香、冰片各30克,前五种药物一同研磨成粉末后,再与冰片一起混合均匀,每次取本品0.8克填入神阙穴内,覆盖薄棉团,外裹胶布,以防止药粉外露,每3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⑵利胆膏:大黄、金钱草各60克,栀子、川芎、茵陈、郁金各、枳实、乌梅各40克,青皮30克,鲜牛胆1个,食醋适量。将药前9味一起研磨成细致的粉末,再加入牛胆汁和食醋调和成膏状。将本药贴敷于太冲、期门、日月、肝俞、胆俞穴,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

5.其他疗法

推拿疗法:取肝、胆、十二指肠、三焦为主穴,以天枢、期门、胃、口、直肠下段、肛门等酌情选配。用5毫米见方的橡皮胶布,中心粘一粒王不留行籽贴于所取耳穴部,隔日1次,两耳轮换,1个月左右为1个疗程。患者每日可自己按压数次,饭后按压效果更佳。

6.生活建议

预防胆结石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做起,具体措施如下:

⑴饮食有节:不要暴饮暴食,营养摄入需要均衡,餐桌上要常有改变,荤素混搭,粗粮细粮也要混吃,少吃一些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多吃含维生素A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

⑵坚持锻炼:要有规律、有恒心地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⑶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