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吃药不如吃对食物
32794200000036

第36章 痛 经

1.疾病简述

痛经是妇女的常见病,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严重时甚至痛及腰骶。痛经是随每月月经周期而发作,严重时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发生昏厥,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目前,在临床上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没有明显病变者,因此又称之为功能性痛经,常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

2.食疗选方

⑴丹参芍药汤

原料:丹参、赤芍、乌药、香附、五灵脂、山楂、延胡索、三棱、莪术各10克,吴茱萸3克,肉桂5克。

做法:以上原料一同用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

功效:活血调经。

⑵泽兰汤

原料:泽兰、香附、续断各14克,当归、柏子仁、赤芍12克,牛膝6克,延胡索8克,红花2克。

做法:以上原料一同用水煎服。每天1剂,用甜酒为引。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调经。

⑶韭菜炒羊肝

原料:韭菜150克,羊肝200克。

做法:将羊肝切成小片,和韭菜同放入锅内,用急火炒熟即可。经行前5天开始服用。

功效:补益肝肾,调经。适用于肝肾虚损型痛经患者。

⑷枸杞炖兔肉

原料:枸杞子20克,兔肉250克,精盐适量。

做法:将枸杞子洗净,兔肉切成块。枸杞子和兔肉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炖熟,加精盐调味即成。日常食用即可。

功效:滋养肝肾,补益气血。适用于肝肾亏虚型痛经患者。

⑸羊肉粥

原料:鲜羊肉250克,粳米100克,葱、姜、精盐各适量。

做法:先将羊肉洗净,切片。和粳米、生姜、葱、精盐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常法熬成粥,直至羊肉熟烂为止。早、晚服食。

功效:补气,养血,止痛。适用于气血亏虚型痛经患者。

⑹乌豆蛋酒汤

原料:乌豆或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

做法:乌豆和鸡蛋加水一起煮即可。吃豆,喝汤,食鸡肉。

功效:调中,下气,止痛。适用于气血亏虚型痛经患者,并有和血润肤的作用。

⑺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羊肉500克,当归60克,黄芪30克,生姜5片,精盐、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羊肉洗净,切成块。和当归、黄芪、生姜一同炖汤,加入精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吃肉饮汤。

功效: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亏虚型痛经患者。

⑻乌鸡汤

原料:雄乌鸡1只,陈皮、良姜少量,草果2只,胡椒、豆豉、葱、豆酱各适量。

做法:将陈皮、良姜、胡椒、草果洗净,装入布袋内。将乌鸡去毛和内脏,洗净后切成小块,和药袋一起放入砂锅内炖熟,然后再加入葱、豆豉、豆酱,熬成汤即可。可日常食用。

功效:温中健脾,补益气血。适用于血气暴亏引起的痛经。

⑼当归艾叶汤

原料:当归30克,生艾叶15克,红糖60克。

做法:以上原料一同用水煎熬,取3碗,分3次温服,每次月经期服用。

功效:温经散寒,行血止痛。适用于痛经,症见经行腹痛、下腹凉、手足不温等症。

⑽二香饮

原料:广木香、当归、香附、川芎各3克,青皮、牡丹皮、枳壳、生地、蓬莪术各3.6克,生姜8片。

做法:以上原料一同用水煎煮。空腹时服用。

功效:补气活血。适用于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

⑾八物养血汤

原料:人参、白术、当归身、茯苓、川芎、白芍、生地、醋炒香附、生姜各3克,炙甘草、木香1.5克,青皮2.1克,大枣2枚。

做法:以上原料一同用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服2次。

功效:健脾养血,行气解郁。适用于气血虚弱、虚中有滞型痛经的患者。

⑿黑木耳红糖饮

原料:黑木耳、红糖各适量。

做法:将黑木耳焙干,研成细末。每次3克,每天2次。用红糖水送服。

功效:治疗妇女月经过多、淋漓不止、带下、痛经。

3.药茶/药酒选方

⑴益母草茶

原料:红茶1克,益母草(干品)20克。

做法: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大半杯,加盖,5分钟后即可饮用,直到冲淡。

功效:适用于原发性痛经,对兼患高血压妇女作用更佳。

⑵泽兰叶茶

原料:绿茶11克,泽兰叶(干品)10克。

做法:用烧沸的开水冲泡大半杯,加盖,5分钟后可以饮用。可当作饮料饮用。头汁快速饮尽,可略留余汁。再泡再饮,直到冲淡。

功效:活血化淤,通经利尿,健胃舒气。适用于月经提前或错后,经血时多时少、气滞血阻、小腹胀痛的患者甚宜。一般用于原发性痛经。

⑶葛麻酒

原料:石菖蒲根30克,活麻根、金鸡尾(凤尾草)各60克,八爪龙30克,黄酒适量。

做法:将以上原料研成细末,备用。口服。每次服用时兑入适量黄酒吞服3克,或取药6克、黄酒30毫升用水煎服。每天服用3次。

功效: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痛经患者。

⑷益母草酒

原料:益母草100克,丹参30克(气血虚损者丹参量加倍),元胡、小茴香各50克(寒凝痛经者小茴香量加倍),白酒700毫升。

做法:将益母草、丹参、元胡、小茴香研成粗末,放入容器内,加白酒密封,浸泡7~14日后,过滤去渣,即成。口服。在月经来潮之前的5日开始服用。每次服15~30毫升,或兑入白开水等量服用,或加适量红糖矫味服用,每天服2次。

功效:活血化淤,行气止痛。适用于痛经的患者。

⑸当归元胡酒

原料:当归、元胡、制没药、红花各15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将当归、元胡、制没药、红花捣碎,装入布袋,放入容器中,加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口服。每次空腹服10~15毫升,每天服2次。

功效:活血行淤,调经止痛。适用于痛经患者。

⑹山楂止痛酒

原料:山楂(切片晒干去核)100克,60°白酒300毫升。

做法:将以上原料放入容器内,加白酒密封,浸泡7日备用。取用之前再加白酒200毫升。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每天服2次。

功效:健脾活血,消除疲劳。适用于妇女痛经、身体疼痛等症。

⑺归芪酒

原料:当归、黄芪各15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将当归、黄芪切碎,放入容器内,加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即可使用。口服。在行经前5日开始服用。每次服用10毫升,每天服2次,7日为1个疗程。

功效:补中益气,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⑻红花酒

原料:川红花120克,60°白酒400毫升。

做法:将以上原料洗净,放入容器内,加白酒密封。每天振摇1次,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口服。每次服10毫升,也可兑入凉开水,等量对服或加适量红糖服用,每天服2次。

功效:活血化淤。适用于妇女血淤性痛经。

⑼凤仙酒

原料:白凤仙花120克,黑豆6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黑豆炒香,和凤仙花一起放入容器内,加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口服。在行经来潮之前7日开始服用。每次服用20毫升,每天早、晚各服1次。

功效:和血调经。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⑽丹参红花酒

原料:丹参、红花各5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丹参切片,和红花一起放入容器内,加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口服。在月经来潮之前2日开始服用。每次服用15毫升,每天服用2次。

功效:活血通经。适用于痛经。

4.生活建议

⑴学习和了解一些卫生常识。对月经这一生理现象应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这样可预防原发性痛经产生,或是提高痛阈,以减轻疼痛程度。

⑵及时补充矿物质。钙、钾和镁等矿物质都能够帮助缓解经痛,所以在日常饮食上应多注意摄入含有丰富钙、钾、镁等矿物质元素的食物。

⑶服用维生素。建议女性可服用综合维生素和矿物质,最好是含有钙且剂量较低的,一天可服用数次。

⑷戒酒。如果在月经期间容易出现水肿,而喝酒将会使此问题加重。在行经期间应戒酒。

⑸经期注意饮食调理。在行经期间应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食多餐。且在经前和经期忌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免因寒凝血淤而使痛经加重。月经量多者则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以免热迫血行,造成更多的出血。同时还应少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茶、巧克力等,因为其中所含的咖啡因容易使神经紧张,可导致月经期间产生不适感,而咖啡所含的油脂会刺激小肠。

⑹注意经期和性生活卫生。在行经期间应保持好卫生,以防经、产期间上行感染。同时还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引发经血潴留的疾病,以防经期患得其他疾病。

⑺经期注意保暖。月经期间应忌受到寒、凉、生、冷的刺激,以防寒邪侵袭引发其他疾病。身体暖和会加速血液循环,还可松弛肌肉,特别是痉挛和充血的骨盆部位。

⑻注意休息。月经期间不宜过度劳累,尽量减少疲劳。要加强营养的补充,以增强体质。

⑼保持心情愉快。尽可能控制剧烈的情绪波动,以免身体因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发生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