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全球研发网络: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空间结构研究
32792500000038

第38章 4 创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节点区域

流量经济中核心区域的作用在于“通过自己的平台和条件,来吸收各种流量向其集聚,然后通过整合、放大后,再向周围区域辐射”。同样,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节点区域的形成不但要集聚各种研发要素流,而且要形成自己的高位势能,从而促使整扩后的要素流向其他区域扩散。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中处于中等位势,发展潜力巨大,集聚流向明显,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要素流的主要接受地。但是,聚集以市场导向的技术开发和适应性研究活动并不能快速有效地促进我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中能级的提高,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薄弱以及内外向流动的不均衡限制了我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攀升。如何将各种要素流整合、放大,构建世界研发要素流的重要来源地?这是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节点区域的创建需要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要继续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优化研发投资环境,吸引跨国公司投入或扩大在华研发业务,促成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全球或区域性研发基地在我国的聚集;二是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本土企业,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在海外开展研发活动。

8.4.1 区域层面

采取“以点带面”战略,由跨国研发活动频繁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先期融入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逐步引领中西部的西安、成都、武汉、兰州等科技资源密集城市进入。通过各地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不断优化研发创新环境,改善研发服务水平,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继续聚集,并利用跨国研发资源服务本地科技发展,提升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并搭建研发要素流动的平台,发挥集聚效应、整合效应和扩散效应,使我国最终成为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节点区域。

(1)促进研发经费的多元化投入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首先应该重视对研发活动的投入,应当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利用政府投入有效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同时,要加快科技投入体制改革步伐,要广泛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实现由政府计划与投入推动向政府规划与政策机制推动的转变;由政府投入为主向政府投入引导为主的转变;由科技投入分割、封闭方式向开放互动方式的转变。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规定企业将固定比例经费,采用企业捐助形式用于大学、科研院所等进行研究开发活动,对与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发的企业,政府提供一部分启动资金或者财政扶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科技领域,鼓励发展民间的风险投资,切实解决风险投资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激励社会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多元化投入。建立科技创业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由政府带动社会投资,拓宽科技投融资的渠道,还可以联合发达国家共同设立研究与发展基金对应用前景良好的项目进行资助。

(2)完善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系统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大学,力争一批优势、特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或国际先进水平,以重大项目研究为载体,带动学科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改革现行学科设置体系,给若干研究型大学在学科设置方面的自主权,使这些学校能够按照当代科技发展的潮流和社会需求,自主设置相应学科,研究课题、教学方法与系所分类,也应配合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弹性调整;加强科技与教育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引导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跟随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使人才的培养与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成一批现代化职业技术学校和职教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若干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重视社会培训和商业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社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岗位技能教育和计算机、英语的普及教育。

(3)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途径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科技政策,创造技术创新环境,使各个创新主体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引导各司其职的研究开发活动,确立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支撑的创新机制。加强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和综合协调能力,从注重科研院所转变为调动和组织全社会科技力量,成立由官、产、学、研多方高级权威组成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科技顾问机构;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科技管理网络体系及时收集、传递、整理重要科技、经济信息,为政府决策服务;科研院所要加快改制步伐,推动重点产业科技研究,为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在关键技术领域培养和提高核心技术能力,并通过科研院所进入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联合建立研发中心等形式,促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机制的形成。

(4)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

要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进一步探索有利于优秀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激励机制和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流动机制。逐步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使科技人员的权益确实得到保障,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各类人才特点、体现工作业绩、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探索产权激励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设立国家或地方创新奖,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进行表彰。进一步改革人事制度,尊重用人单位的自主用人权,尊重各类人员的自由择业权,促进企事业单位通过市场自主择人,人才进入市场自主择业;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提高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加强对人才流动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疏通公有制组织和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积极招聘国内外科技人才,尤其是海外人才,吸引外国专家在华全职或兼职任职。

(5)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体系发展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设施,必须不断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发展提供必备条件和物理空间。在健全道路交通网络和其他市政设施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快捷高效的信息提供、采集、处理、传递网络建设,建构功能齐全、行为规范的科技咨询系统和信息服务网络,建立设施先进的信息技术工程中心和高效能的情报图书系统,建设大型现代化的图书馆、科学会堂、科技会馆、交流中心等科技公共基础设施。另外,应制定符合本地区科技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科技基础设施体系的发展战略,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对本地区的科技资源进行配置与利用,有重点、有步骤地对本地的科技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完善或改造。大幅度增加投入,支持有关部门以整合现有资源为重点,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加速建立一个服务于全社会的科技条件公共平台。

(6)创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

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推动科技进步,更新观念,努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同时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处理好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素质,特别要注意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要立足实际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尤其是高新科技领域,结合国际潮流和我国发展实际重点推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技术开发,在此基础上确定重点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目标,建立起我国的创新体系,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制定导向性的政策或措施,在知识产权制度上、产权交易的平台上、在人才流动的体制上,都更优越、更科学,让科技成果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应尽快成立外商及外省市企业研发中心一站式服务机构,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8.4.2 企业层面

采取“重点突破”战略,利用跨国公司研发资源向中国汇聚,有条件的企业应提升创新能力,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对自主研发尤其是基础研究的力度,积极在海外开展研发活动和建立技术联盟,争取以科技实力跻身世界500强,为国内外研发要素流转和交换准备组织渠道和交流机制,从全球研发网络中获取所需要的技术资源,并对该网络有所贡献,最终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

(1)鼓励企业设立自有研发机构

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中心,推动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刺激企业产生进行研发活动的热情,在企业内部恢复或新建研发部门或技术开发机构,发挥企业在研发创新活动中的创造性。对国家级和省市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提高企业申报国家级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国内创新资源,鼓励本地企业向价值链较高的技术创新方向转移,鼓励本国企业在国内的科技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形成国内的创新高地,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走出国门,到世界技术卓越中心设立研发机构,追踪世界技术前沿。

(2)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必须扭转技术梯度转移的产业发展模式,变跟踪模仿和引进技术为自主创新,创造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同时,要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而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应更多地体现在立法、规章制度、税收优惠和补贴上,鼓励企业获得商务部自主创新企业认证,在设备购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为自主创新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设立国家创新奖,表彰企业的技术创新,包括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在国际竞争中表现突出的产品和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表彰引进技术,还是自主研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整理,2004年5月18日,http://www。chinainfo。gov。cn。,并给予一定份额的财政补贴,支持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跻身世界500强。同时高度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合资的研发成果,要出台相关政策保障中方权益。

(3)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投入和支持

企业要认识到研发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与销售额之比),提高基础研究投入的比重;政府通过设立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研发投资,使企业真正成为我国研究开发的投资和实施主体。政府应从财政中拨出一笔专项的研发基金,向企业提供低息贷款,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研发。在科研设备和技术基础设施方面,国家应给予大力支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实物援助,为开展企业研发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政府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应强化研发投入效率,改事前资助为事后补贴,同时制定适当政策引导私人资金对企业的创新项目进行投资。

(4)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有技术、无产品也是中国企业遭遇的尴尬之一。调研发现,一些企业的技术达到国际水平,但是却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方面是由于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弱,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需求量少。企业必须强化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形成市场—科研—开发—市场的良性循环,强调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选题立项原则,瞄准市场和生产需求,确立科研方向,提高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应用性、适应性。在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建立服务性中介机构,一方面为科研机构提供成果的成熟程度、市场的需求状况、成果的价值咨询和判断;另一方面,向企业提供相关新技术的咨询服务,促进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变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

(5)培养和引进企业科技人才

通过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形成企业自己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国内大中型企业应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自己的人才培训中心,采取学术报告、技术专题座谈、合作开发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提高。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优化科研基础设施,为科技人才的引进打造优良的软硬环境。尤其是国有企业,更要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重用人才,重奖人才,提高人才利用效率,激励人才实现自我价值、释放能量。同时,重视利用社会人才,动用全社会的力量为开发新产品服务。

(6)加强企业技术联盟与合作

企业应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开展合作研究和其他方式的技术合作。目前我国企业参与的技术联盟正在日益增多,应进一步扩大联盟范围,从零散的、小型的、短期的项目式的合作转向系统的、有规模的、中长期的战略联盟,联盟的战略目标定位要从单一的技术、产品开发转向推动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内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地区的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同时,应积极参与全球化发展,深化国际合作和科技交流,大力推进本地企业与大型跨国企业以及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有效合作,鼓励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合资设立研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