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全球研发网络: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空间结构研究
32792500000025

第25章 1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因子分析

研发活动的特殊性,使研发网络的空间分析要比研究营销网络、生产网络复杂得多。对一个公司而言,随着海外机构运营业务的扩大和海外机构数量的增多,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体系会逐渐趋于完整,它们在地域上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功能上分工明确,和全球销售网络、全球生产网络一起构成跨国公司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全球空间层面上,全球研发网络是跨国公司推动的全球研发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具体反映。随着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全球研发网络中的一些节点区域已经明确。本章将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因子分析和静态描述,并总结其分布规律。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结构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书选择了一系列相关指标,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全球区域布局进行定量实证分析研究。指标的选取立足于反映国家的经济发展实力、FDI流量规模、本国研发投入、外资研发资金比重、市场容量、教育状况、交通通信设施等方面的区域条件,包括:GDP、人均GDP、国家收入水平、FDI流入量、研发总投入、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外国研发资金规模、企业研发投资规模、高技术出口总额、教育经费、教育指数、WIPO专利授予量、研发人力、研究者数量、每百万人口中从事R&D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每千人固定电话在线率、每千人拥有移动电话数、每千人拥有个人电脑数、每千人网络使用者数量、公路里程、铁路里程、机场数、总人口、劳动力、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和政局稳定性27个指标。指标数据以2000年为主,如2000年数据不可获取,则选用最近可获年份的数据,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发会(UNCTA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银行(World Bank)、经合组织(OECD)、世界工业专利组织(WIPO)、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网站以及人类发展报告2002~2004、英国tiscali国家信息等。并据数据的可得性和完全程度确定了84个样本国家或地区。选取的27个变量与84个国家或地区构成原始数据矩阵,采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SPSS10.0进行分析。

利用因子分析技术,首先对2000年的数据矩阵进行处理,根据其特征根分布特点(碎石图略),可判断选取3个主因子比较合适,累积方差达到84.429%,能够解释全部信息量的近85%。由于原始数据之间有些变量指标的相关系数很大,即部分因子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因此进行斜交旋转。对比发现,旋转后的Pattern Matrix的解释能力增强。斜交旋转所得的3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载荷矩阵。根据斜交旋转结果确定了影响全球研发空间结构的三个主要因子,按重要程度依次为综合实力、研发环境和市场规模。

6.1.1 第1主因子

综合实力 主要反映了19个变量的综合信息,方差贡献达49.376,该因子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GDP、教育经费、WIPO专利授予量、研发总投入、高技术出口总额、企业研发投资规模、研究者数量、FDI流入、外国研发资金规模呈高度正相关,与铁路里程、研发人力、公路里程、机场数呈较强正相关。另外,每百万人口中从事R&D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每千人固定电话在线率、每千人拥有个人电脑数、每千人网络使用者数量、人均GDP、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也具有较大的正相关性。它总体上反映了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教育实力,因此,可把这一因子命名为综合实力。

综合实力因子得分以美国最高,达到8.173,远远高出第二名的日本(2.523)和第三名德国(1.324)。排在前20名的国家或地区还有:英国、中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印度、意大利、韩国、澳大利亚、荷兰、中国台湾、墨西哥、西班牙、瑞典、比利时、阿根廷。第1主因子得分分布规律是:得分最高的美、日、德作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中三个极点,是全球研发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以及完备的教育体系;北美、西欧的发达国家构成了全球研发网络中的第二梯队,也具备相当的综合实力;亚太地区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科技实力和教育水平也得到相应提升,是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中最具潜力的国家或地区,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集聚势头非常明显;而非洲(除南非和少数国家外)和中东地区几乎还是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白区域。

6.1.2 第2主因子

研发环境 主要反映了11个变量信息,方差贡献达25.938,与国家收入水平、每千人拥有移动电话数、每千人网络使用者数量、每千人固定电话在线率、每千人拥有个人电脑数、人均GDP、政局稳定性呈强相关,与教育指数、城市化率、每百万人口中从事R&D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呈较强正相关,主要反映的是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可将这一因子命名为研发环境。

研发环境因子得分在1以上的国家(地区)共21个,包括瑞典、冰岛、日本、美国、丹麦、卢森堡、挪威、芬兰、瑞士、荷兰、德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台湾、比利时、奥地利、韩国、以色列,除瑞典(2.115)和冰岛(2.009)得分最高外,其余国家分数差距不大。这些国家或地区收入水平高、信息化程度高、研发基础设施健全、研发资源丰富、政治局面稳定,为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提供了优越的运行环境。第2主因子得分的分布规律是:欧洲的很多国家尤其是西北欧国家、北美和日本具有跨国公司开展研发活动的优良环境,对跨国经济体的研发业务部门非常有吸引力;世界其他区域只有澳大利亚和作为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的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以色列研发环境得分较高,余者多为负分,均排在第三等级之后;中国因为人均收入水平和信息化普及程度都较低,研发人员相对规模偏小,研发环境得分为负,仅排在第55位,处于第四个等级;非洲除南非在第四等级外,其余国家多属于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环境薄弱(甚至空白)地带。

6.1.3 第3主因子

市场规模 主要反映了3个变量信息,方差贡献9.115,与劳动力、总人口高度相关,与城市人口呈较强正相关,主要反映的是国内市场的大小和容量,因此命名为市场规模。前文提到抢占市场份额、扩展市场范围是跨国公司进行研发全球化的动机之一,相当规模的市场容量是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入的可能性条件,但是这一战略动机处于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低端,常常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市场规模大的国家并不一定能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

市场规模因子得分最高的国家都是人口大国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排在前20位的国家或地区是: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巴基斯坦、法国、墨西哥、埃及、乌克兰、越南、意大利、加拿大、韩国、土耳其、英国、菲律宾。第3主因子得分分布特征是:亚洲国家和拉美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中的大国大多得分较高。市场规模是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市场规模大的国家未必是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而市场规模得分较低的国家中既有西欧的发达国家和中北欧的转型国家,也有非洲的欠发达国家。

6.1.4 综合因子分析

为了求得一个反映各个国家或地区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中所处地位和发展潜能的综合分数,本书按照三个主因子的贡献率,计算各国或地区综合因子得分。综合得分在0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共29个,其中:>1.0的有美国、日本和德国3个国家;中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荷兰、俄罗斯、澳大利亚、瑞士、丹麦、韩国、冰岛、中国台湾、芬兰、新加坡、挪威、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印度、西班牙、奥地利、爱尔兰、以色列、巴西、新西兰等26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得分在0~1.0之间。这说明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活动仍然高度集中在以美、日、德为中心的三极区域,但是向亚太及拉美扩散的趋势已经明朗化,以中国、澳大利亚、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度、以色列、巴西、新西兰为主,形成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第二等级区域。印证了各个样本国家或地区综合得分的分布特征:美、日、德为全球研发网络的重心,亚太、西欧和北美是研发活动频繁的区域,拉美国家、中东欧国家和南非处于更低一级的地位,而非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是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活动的空白区域。

在各个样本国家或地区综合得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的空间现状及未来趋势,在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结构中划分出五种区域类型,并通过计算各类区域在每一主因子上的得分和综合得分的平方和均值及平均值,来判断各个类型的特征。综合得分>1.0的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核心区域;综合得分在0.2~1.0之间的中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荷兰、俄罗斯、澳大利亚、瑞士、丹麦、韩国、冰岛、中国台湾、芬兰、新加坡、挪威、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印度20个国家或地区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高密区域;综合得分在-0.2~0.2之间的西班牙、奥地利、爱尔兰、以色列、巴西、新西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墨西哥、希腊、阿根廷、波兰、捷克、匈牙利、塞浦路斯、爱沙尼亚、乌克兰、马来西亚、南非、斯洛伐克20个国家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中密区域;综合得分在-0.4~-0.2之间的有智利、立陶宛、乌拉圭、克罗地亚、拉脱维亚、土耳其、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委内瑞拉、菲律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罗马尼亚、毛里求斯、伊朗、巴拿马、哈萨克斯坦、秘鲁、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古巴、阿塞拜疆、泰国、牙买加、埃及、突尼斯、亚美尼亚、萨尔瓦多、玻利维亚28个国家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低密区域;综合得分在-0.4以下的厄瓜多尔、巴拉圭、越南、摩尔多瓦、叙利亚、吉尔吉斯斯坦、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赞比亚、马达加斯加、乌干达13个国家以及其他的数据缺失国家共同构成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弱势区域。另外,世界上尚未开发的无人区则是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空白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