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40岁后要懂的120个养生常识
32783600000058

第58章 常洗手——别让手掌成为病毒的载体

人们常常讲:“病从口入”。实际上,在“病从口入”的过程中,两只手发挥着无法代替的作用,因而也可以说是“病经手入”。因此,洗手成了最重要、最迫切、最健康的卫生习惯。

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最简便、最有效、最实用的莫过于洗手了。天天洗手,经常洗手,饭前便后洗手,打手机、电话后及时洗手,挪用东西后洗手……。人们要对洗手认识有提高,现已查明手机上细菌不得了,它与厨具上的细菌一样多,现有多少人打手机后去洗手,可见洗手对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没真正认识。

经常洗手是防止各种病毒——不管是普通流感病毒,还是人人畏惧的H5N1病毒入侵的最有效方法。专家认为,流感病毒大都是经手而传到口中的。打完喷嚏,擦擦鼻子,然后又去摁微波炉开关,或者咳嗽,这些不经意的动作都会使我们手上沾满有害微生物。医生们认为很多病毒都是这样通过手传播的。所以,要经常洗手。

春秋时节是传染病的高发期,这些病的病菌很多是从口鼻传入的,而一些用品、把手、桌椅、衣物、粪便和汗液上粘有病菌,手与它们接触后,这些病菌就粘在手上,然后再通过手带到口鼻上引起感染。

研究人员表示:勤洗手是非常必要的卫生习惯,长每隔2小时就应该洗一次手,以降低细菌密度。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经常用肥皂和洗手液洗手,可以既简单又有效地预防疾病。勤洗手会极大的减少细菌及病毒感染率。在常使用肥皂洗手的人群中,肺炎的发生率下降50%,腹泻的发生率下降53%。

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洗手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14条“洗手指示”,重新上一堂“洗手课”吧:

(1)饭前洗手,保证饮食卫生;

(2)便后洗手,洗掉肠道细菌;

(3)吃药之前;

(4)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

(5)做完扫除工作之后;

(6)接触钱币之后;

(7)接触别人之后;

(8)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

(9)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

(10)抱孩子之前;

(11)与患者接触后、接触过传染物品的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

(12)触摸眼、口、鼻前要洗手;

(13)戴口罩前及除口罩后应洗手;

(14)接触公用物件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要洗手;从外面回家后要洗手。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讲究方法,洗手当然也不例外,正确的洗手方法简述如下:

洗手打开水龙头后,流动的水冲洗手部,应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打上肥皂或洗涤液,均匀涂抹,搓出沫儿,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都沾满,然后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30秒,最后再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干净,直至手上不再有肥皂沫儿为止。一般情况下,应照此办法重复两到三遍,以保证把全部脏东西去除。触摸过传染物品的手,洗时更要严格消毒,至少应照此办法搓冲五至六遍,使“保险系数”更大一些。再用清水冲洗,冲洗时把手指尖向下,双手下垂,让水把香皂泡沫顺手指冲下,这样不会使脏水再次污染手和前臂。

在洗手中,有几个细节不能忽视,否则即使洗了手清洁效果也会打折扣:

(1)要注意清除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务必将其中的污垢去除;

(2)要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的部位,因为手上戴了戒指,会使局部形成一个藏污纳垢的“特区”,稍不注意就会使细菌“漏网”;

(3)注意随时清洗水龙头开关。因为洗手前开水龙头时,脏手实际上已经污染了水龙头开关。开关处也要用手打上肥皂沫儿摩擦一会儿,再用双手捧水冲洗干净,然后再关水龙头。如果用的是“脚踏式”或“感应式”开关,则省事多了;

(4)手洗净后,一定要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毛巾、手绢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干双手,并勤换毛巾。如果用脏毛巾或脏手绢,甚至用衣襟擦手,实际上会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洗手间置有“自动干手器”,洗净后及时把湿手烘干,当然更好;如果上述条件都不具备,让湿手自动“晾干”,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因此,常洗手真是好处多多,就让我们赶紧行动起来,用清洁的双手来托起我们健康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