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说锋语——子辑
32779000000007

第7章 时尚是从人骨头里生发出来的东西

(2009-12-1122:43:31)

这几天老在谈论关于时尚的话题,因为《洛利香水》月底就出来了,对于时尚小说这种提法合不合适总在纠结之中。而且恰逢年底,我每天中午醒来都会收到比以往多得多的品牌活动和商场店庆的促销短信,一些我常光顾的专柜小姐还不厌其烦地致电我,让我想起上年的这个时候,我去欧洲的血拼,有时候能赚和会花是一个品位女人都应该具备的。我常开玩笑地说:C类女人以攒钱为乐趣;B类女人以花钱为乐趣;A类女人以赚钱为乐趣。花钱其实也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情,我指的是真的物有所值的消费。

其实时尚这个东西离中国人尤其是首都人民越来越近了,你看在医院排队的老太太,一个英文都不懂,你若问她,她会告诉你,她在排队做西剃(CT);你看满大街的LV皮包,假的是多,可上年我从法国回来去新光天地,还走不到中区就看到三个同样新款的包包,绝对真货。让我觉得香榭丽舍总店的小姐真是拿以前的老皮包在说事。

北京街头的时尚度十之八九都集中在CBD了,我2个月前因为回母校,去了一趟久违的双安商场,几乎找不到特in的牌子,看来北京在未来的两年东西方差异会越来越大了。

我盘点了一下短信,从赛特、金融街百盛到太平洋百货长时间的店庆加上新近人气集中的索拉纳和各大银行的刷卡资讯,做个时尚达人每天都要删掉此类10条以上的短信,真是年终的花钱大战啊!想一想前两年为了要个benfit的胭脂水,我都要专门去中友唯一的一个专柜去,可大不一样了。你口袋里的钱要怎么花,花去哪里才值得,恐怕跟赚钱一样要先做个市场调研了,呵呵。

时尚这个东西和人的气质一样,磨砺得多了,见得多了会有不少的长进,好比花钱多了的女人就自然知道了怎么计算和货比三家。要买东西尤其是品牌不是去比花出去了多少钱,而是要看你花了多么少的钱买了件适合自己又物超所值的东西,我惊讶地发现很多人去欧洲都不知道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筑,那去欧洲干什么呢?看房子吗?还是看房子上的雕塑?商场都在打折,你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还有哪里能让你花同样的钱买回双倍的东西。花钱谁不会啊!但是我觉得真有人不会,包括男人也是瞎花乱花,完全是为了花钱而花钱。买回来东西就是为了让人看到上面的一个标志吗?无外乎中国是世界假名牌的集散地了!

但是还有一些东西是从人的骨头里就长出来的,比如珠宝这个东西就是挑人的,即使最小物却最大价值化的钻石也一定要看是戴在了怎样的一双手上。常常有人说时尚与金钱无关,其实我倒觉得真正的时尚可以让钱变得有价值。钱本身只是流通的货币,它的价值就看你如何转换了。

前年我读张女士的《作女》里面有一段,记得是她写她小说里的一个女主人公与情人去香港约会,晚间用了一套刚买回来的欧莱雅而欣喜的心理描写,就让我觉得很out,看来就像那个新款的包包,其实你知道它是新款又怎样呢?A货里或许有很多真货里都没有的款呢!呵呵!

别又被阴暗了——终端产品必将导致

人们丧失隐私权(2010-03-0200:00:00)

“三网”融合将带来什么?

我国从今年开始,将在五年内分两步完成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建设。那么,“三网”融合会给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呢?

“对普通百姓而言,‘三网’融合最简单的体现就是‘3屏’融合,即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的融合。以后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说。目前老百姓要打固定电话、上网、看电视,家里需要接入3根线,“三网”融合后接1根线就够了;如果选用无线接入,家里甚至都不需要接线了。

总体资费会下降

目前广电、电信和网络服务都需要分别付费,而“三网”融合后用户只需要付1次费,就可以同时享用这3种服务。同时,运营者肯定会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用户会有更多的自由选择。“三网”融合后会增加农村地区用户的费用吗?根据监测,近年来随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在农村地区不断推广,“三网”融合后,农村地区的市场潜力将进一步发挥出来,农民也能分享到“三网”融合带来的实惠。

服务更个性多样

“三网”融合后,网络层上将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将互相交叉渗透,应用层上将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一种终端产品将兼具多种功能,比如只要买一台电脑就可以兼有电视和电话的功能,老百姓可以省下不少开支。比如可戴在手上的手表形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使一个终端产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便利。

2010-2-28《人民日报·海外版》

看到这则消息,让我想起2004年《手机》里的葛优:影片结尾就是葛优说我绝不再用手机了,电话铃声想起,一个殴亨利式的戏剧性再见,屏幕上出现了接听电话所在的地址和相关信息……

我曾经因为一个赌气的较量,让工作人员试图查过一个客户的资料,从家庭住址到电话、身份证号码、单位职务、电话,甚至包括部分信用卡消费过的场所。虽然是事出有因(想用躲的方式解决问题,在现在的有身份的人来说那是不可能的。小沈阳语)我后来很自责自己怎么能这样体无完肤地扒光了人的隐私、但有些人性中的恶不以毒攻毒实难消解呀!最近老虎伍兹不就是因为自己的手机短信被揭穿才弄得血本无归吗?再这样终端下去人们要丧失多少隐私权呀!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空气中连线交织、网络与交易纠缠的钢筋水泥之中,人们为了一套体面的居所、体面的工作、体面的社会名片包括一套体面的衣服、体面的皮包而奋斗着,呵呵……在这种种的体面背后往往包裹着的何尝没有阴暗和灼痛!3G了、GPS了,再这样弄下去家里的电视也能显示情人的短信了?哈哈,只要手机一接听,旁边的气场马上就曝光了?真是热闹加悲哀呀!

我常常感叹现在除了厕所、更衣室没有装探头,你都已经无处躲避了呢,还是让自己整整容或换个扮相?!哈哈,看样子以后选择结婚或离婚的人们若增加了就一定是终端惹的祸了!你不小心被终端了,成了用户,那个蓝牙自己找到了匹配,一切就都公开了……好玩加好笑,无怪乎我有时候短信有感而发连篇累牍得到的常常也不过是只言片语呢?!在现在这样一个道德观流失严重的注重发展和大局的时代,沉默或者才能维持残存的尊严呢,呵呵不如就写在网上,反正是公开的,爱谁看都可以啊!

我最近惯常有句自己发明的话叫:你再真诚也会被小人阴暗了。小心被这个终端阴暗了啊!还有使用和发明这个终端的人们……想起自己看过的一个电影,名字记不住了。讲科学家发明了一个有思想的机器人,但是那个机器人学会了哭也学会了人类的情感最后演变成了人类和机器人的战争,我们不要再为了能更加方便而制造更多人的不方便了吧!呜呼,人类的情感在方便中退化了,我们总是在使用和发明着高科技,却要当心(还是那句我发明了的话):别又被阴暗了……

互联网——从诺贝尔和平奖到中国两会的

网络参政(2010-03-0623:49:50)

诺贝尔和平奖历年来都是一个充满了口水和批判的奖项。2009年,互联网角逐诺贝尔和平奖更加是一个巨大的口水仗呢!中国由于网民的众多自然很容易就可以成为大国中的大国,只是这7年来谁又能料到这个网络的平台居然可以产生如此不能忽视和不得不重视的作用呢?

诺贝尔和平奖被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为什么没有人再提过SARS对中国互联网宽带的快速发展曾经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远程和足不出户的概念突然就进入到了平头百姓的生活之中了而且进入了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其原因和便捷自不待言,只一个草根的文化和参与就改变了太多太多了……网络参政更多凸显的是民生民意,更能说明的是网络时代在中国真的到来了……

互联网问鼎和平奖这一极具争议性的奖项,使诺贝尔和平奖的底座上又增加了一个大家早已熟悉的老朋友了,呵呵!据悉,因推进对话以及争论,互联网已获得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早在去年11月的最后一周,《连线》杂志意大利文版即联合多人发起了一项活动“网络和平”,旨在推动互联网获得201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连线杂志主编卡多·卢拉这样解释他们发起这项运动的原因:“互联网可以被用作最具有大规模杀伤力、最具破坏力的武器,但是我们也可以用它来消灭仇恨和冲突,推广和平。”此外,“网络在伊朗大选时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互联网在自由传播信息方面所起的作用都是最新、最有力的证据,可以用来证明互联网如何能成为一件给世界带来希望的武器。”另外,《连线》杂志还成立了专门的网站来造势,甚至拉来几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推广这项活动。由于互联网是由许多“人”组成的,因此他们的和平奖宣言是:“人人都得和平奖”。

早在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该年度人物,由于博客、视频共享网站You Tube、社交网站My Space等互联网用户自创内容的爆炸性增长和影响力,互联网使用者集体分享了这一殊荣。这期《时代》杂志封面显示一个白色的键盘和一个计算机显示屏。《时代》周刊执行总编辑施滕格尔说:“如果你选择一个个人为年度人物,你必须得给出他是如何影响数百万人生活的理由。但是如果你选择数百万人为年度人物,你就用不着给出理由了”,“我们只是感到没有哪一个个人可以代表这一现象。”

外电评:中国“E”两会参政热情如美大选,中国新闻出版网两会报道专题文章《两会对外报道:“外外有别”》。文中提到:利用网络资源吸引海外网民。

今年两会期间,央视再次携手几大中央外宣媒体打造《中国焦点2008》,并继续通过品牌栏目“我有问题问总理”进行网络投票、留言征集。该调查集合了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13家媒体,征集来的问题涉及海外华人华侨、关心中国的外国人以及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基本覆盖了外宣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调查紧紧围绕“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把征集来的问题分类整理,通过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找答案、邀请政府官员和代表委员给答案,与专家学者一起共商国是等多种途径,更广泛地汇聚民意,更有效地传递民情,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强化了“我有问题问总理”的品牌效应。

各媒体在外宣报道中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出各具特色的报道形式。《中国日报》在网上征集“我有问题问总理”的同时,选取有建设性、有意思的问题和建议刊登在报纸《网民心声》栏目中,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充分利用所拥有的亚洲最大的英语新闻网站、中国日报电邮报和中国移动联合推出的双语手机报等新兴媒体全方位地报道此次盛会;中国日报网站推出大型英文和中文专题,利用网站在国内外宣网站中排头兵的地位和其国际影响力,充分运用视频、音频、幻灯、动漫等互联网传播的新手段、新技术,对两会进行报道。在我国最大的网上英语论坛——“中外论坛”上,网民关于两会的流言和跟帖十分踊跃,论坛每天都吸引了逾百万人次参与。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各语言部在会前推出受众调查,征求听众和网民对中国两会的关注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报道选题。如华语广播网推出“请代表委员捎句话”网民留言征集活动和“百姓关注的问题”调查表;俄语网设立有奖问答专区,吸引网民参与。两会期间,国际台又在国际在线中文网及其35个外语网站同时开辟2008两会专题,利用环球网络电台、手机广播、手机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播客、论坛等形式,多载体、多样式地报道两会,使得国际在线的两会报道实现多媒体联动,达到文、图、音、视异彩纷呈的效果。

我们的三网合并5月份即将试点了,无形的空中连线缩短了人类的距离也便捷了人类的沟通、它已经无处不在地体现出了自己的优势和魅力;也无处不在地创造着人们不可想象的奇迹。最近有几个商户都推荐我工作室购买一款新软件,据说可以无处不在地显示你想要推广的产品呢!而且反屏蔽绝对关不掉,哈哈!我说,梳妆还需时日啊!丑媳妇岂可随便见公婆啊!虽然我们的网络还面对很多正确引导和使用的新问题,但无需多言,一切的一切都表示:中国互联网大时代真的到来了!

犀利哥—文化导航别忘了头顶上

日益增加的卫星……(2010-03-1000:03:12)

最近是很适宜高层社交的时候啊!因为两会,各路领导与各界名人汇聚北京,但也听说了今年的委员和代表们语出雷人大有另类之势!哈哈……今天疲于奔命几个地方连导航仪都在抗议,我被迫重停在路边,重新阅读说明书操作更新,仪器搜索到了头顶上7颗正在为我服务的卫星,或者我想它需要升级甚至需要重新格式化了。想一想,其实文化又谈何不是一个人心灵上的导航仪啊!只是不管是政策、文献还是民族经典、文化精品都是你去认识和学习它的一个方略,现在的文化引领已不比从前了,开放的媒体格局、全球化的一再推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大家头顶上日益增多的卫星……

听到很多人在议论犀利哥啊!我专门找到几张他的照片来看,这个被称为极品乞丐的非一般震撼,真是把网络的传播从传说变成了现实了啊!现在要在网上弄个高点击率真是挺简单的呢,怪不得老有人毛遂自荐要来工作室演示推广的新招呀?人们的文化空虚和审美倾向问题真的要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了!人肉搜索不但找到了犀利哥的真实身份,还有人为了追逐这一网络第一潮人置行头要自己丈夫变身浪子!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快,但快就难得准、快就难得稳啊!所以这是一把快功磨出的双刃剑,如何妥善用之、长远发展?别忘了抬头看一看那些看不到又日益增加在我们生活中的卫星吧!这一代人的思想不是一部简单的导航仪,可以更新可以扩容可以格式化,你用了哪颗卫星不重要,重要的是哪颗卫星能把你带到你想去的地方,你想去的地方又在哪里啊?

香港商报撰文:《从犀利哥看社会问题的改善》。中新网3月9日电《香港商报》9日刊出署名文章说,“犀利哥”热潮除了带有强烈娱乐、“八卦”、炒作成分,同时带出一个问题:国人应如何对待社会“另类”族群?网上热潮,来得快,退得也快。不过,如果这股热潮能让人反思社会问题,让更多社会边缘人得到更合理对待和尊重,令制造大量弱势族群的一些机制得到更多合乎公义的改善,“犀利哥”现象就真是值得国人快慰的“犀飞利”了。3月4日,英国《独立报》以“Handsome Chinese vagran tdraws fans of'homelesschic'”为题,报道这股席卷东亚的“犀利哥旋风”,并以“China's coolestman”和“Brother Sharp”来形容、称呼他,令他正式成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中国“巨星”。3月6日,有传媒报道,指已证实了“犀利哥”的真正身份,他一度被送入精神病院,已由家人接走,将回乡生活。

这名流浪汉现在莫名其妙地红透半边天,究其原因,居然是今年的1月30日,一位摄影爱好者偶然拍到该流浪汉的照片,将照片上载互联网后,流浪汉的衣着、发型、眼神、姿态、样貌,受到广泛注意和讨论而生,现在犀利哥已经成了娱乐界的名人,大有导演要将其拍成大片之势呢!怪不得现在电影学院毕业的不如王宝强,戏剧学院毕业的不如小沈阳啊!中国有句俗语云:功夫都在江湖啊!

我们文化的导航对80后、90后能重新格式化吗?抬头看看那些看不到的卫星吧!它们怎么都越发让我迷失了……如果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异化了的孔子名著,崇拜的都是那些口才比文采好的伪学者,着迷的都是无厘头的超级情节故事,难怪看腻了明星脸找个乞丐当噱头!不久的将来,犀利哥一定是可以步上红毯的影视新星了,事实上他现在已经是明星了。哈哈!国将不国了呀!!

两会代表谈“人口红利”我考

《勾践灭吴》(2010-03-1300:44:39)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摘自《勾践灭吴》

译文:越王勾践召集父老兄弟宣誓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四面八方的百姓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似的。如今我无能,只能带领男女百姓繁殖人口。”然后就下令年轻力壮的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老年男子不能娶年轻的妻子;姑娘到了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就要判罪,男子到了二十岁不娶妻子,他的父母也要判刑。孕妇到了临产时,向官府报告,官府就派医生去看护。如果生男孩就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就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了三个孩子,由官家派给乳母,一胎生了两个孩子,由官家供给口粮。嫡子为国事死了,免去他家三年的赋税徭役;庶子死了,免去他家三个月的赋税徭役,并且要像埋葬自己的长子那样埋葬他。那些死了妻子的人、寡妇、患疾病的、贫困无依无靠的人家,官府就收养他们的孩子。那些知名之士,官家就供给他整洁的住舍,分给他漂亮的衣服和充足的粮食,激励他们为国尽力。

链接:专家称:我国人口红利是透支消费建议调生育政策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题: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红”多久?——权威专家解答人口红利“三问”

“因为多,所以便宜”这个在商业圈内横冲直撞的道理,在劳动力市场也不例外。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尽情享受着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优势,然而新一轮的“用工荒”已经敲响了警钟,这样的“人口红利”正在面临挑战甚至是行将枯竭。

人口红利,因此成为2009年人口学与经济学讨论中的流行术语。

什么是人口红利?中国的人口红利到底能“红”多久?又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人口红利的枯竭?对此,权威专家纷纷答疑解惑开“良方”。

人口红利制造了“中国奇迹”?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研究员分析说,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人口红利”就已经显现,但由于经济发展模式过分依赖重工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人口红利的优势并未完全释放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经济高速发展。

蔡昉认为,人口红利“红”在低成本,30多年来,外商在中国投资的最大动力除了低廉的原材料成本外,就是人口红利。农村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走向发达地区,“农民工”占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高达46.5%,建筑行业占80%。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已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人口红利除了在生产领域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外,对社会消费和储蓄的影响也很大。”美国经济学家、夏威夷大学教授安德鲁梅森研究认为,处在人口红利期的中国,每年劳动力供给总量约为1000万人,较高的劳动人口比例,为拉动购房需求和储蓄积累提供了强大动力。

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总抚养比每降低1个百分点,将促使经济增速提高0.115个百分点。1982年至2000年,中国总抚养比下降了20.1%,带来经济增速2.3%,而同期的人均GDP增速在8.6%左右,也就是说,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人均GDP增长贡献达到26.8%。

“虽然人口红利的出现并非意味着经济的必然增长,但社会发展一旦步入快车道,人口红利便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上海市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研究员说,“30多年来,中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劳动力供给充足、储蓄率高是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毋庸置疑,中国已经享受到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成果。”

两会报道:代表委员提出积极应对

“人口红利”衰减问题

当前我国在人口问题上正面临劳动力成本剧增、人口结构不平衡和老龄负担加重未富先老的压力,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针对近两年沿海地区持续出现的招工难、用工荒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指出,“招工难、用工荒是劳动力成本剧增、人口结构不平衡和老龄负担加重这些问题的一个缩影。这些社会现象已经表明,我们正在逐步进入‘人口红利’衰减时期,有关部门和全社会都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

“人口红利”指的是一个国家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儿童与老年抚养赡养负担均相对较轻的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劳动力成本低廉,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生育率出现了急剧下降,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出现上升,“人口红利”现象在我国呈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1979年到2003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9.1%,其中资本贡献了4.4%,劳动力贡献了2.3%,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了2.4%。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举足轻重。”彭富春指出。

但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用工荒现象的出现,以及我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超过10%),“人口红利”衰减,逐渐进入“微利”时期。

“之所以出现‘用工荒’,不是劳动力绝对数量减少的问题,而是劳动者希望提高收入、改善务工条件等综合性的劳动力成本增长问题。”彭富春说,“几年前四五百元一个月就能招到人,而现在一千两三百的工作也不具有吸引力了。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成本增长的趋势不会减缓,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国际相对竞争力减弱。”

此外,我国人口结构的不平衡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在劳动力人口中,大学毕业以上高素质、技术性人才比例低,大量的劳动人口是来自农村的一般劳动力,这样的特点对我国经济的转型不利。”全国政协委员王玉英指出,“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罕见的‘未富先老’的国家,是在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下就进入老龄社会的,因此养老问题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压力。”

如何应对中国“人口红利”的“微利”时代,代表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首先,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是应对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国人口首先要在结构上发生变化,不再是以低廉的简单劳动力为依托,而要以高素质人才为主力军。要实现这个转变,教育至关重要。用高素质的人提高劳动效率,可以替代用人口数量提高经济发展的模式。”彭富春说。

“为应对‘未富先老’,我们应尽快把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资本积累问题提前解决,把全国社保基金迅速壮大起来并全国联网,为即将到来的‘人口红利’枯竭做好储备。”全国政协委员吕建中建议,“一定要尽早解决沿海地区出现的农民工放弃养老保险的问题,以免在二三十年后措手不及。”

“加快城市化进程也是应对人口新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全国人大代表刘建明说,“一些条件成熟的城市应积极通过政策手段有序地消化吸收农村年轻人口,并把这些人口融入城市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体系,为促进城市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年轻、具有较高现代科技水准的人口环境。”

我们的人口毋庸置疑的需要继续计划,但我们的人口素质也毋庸置疑的需要提高,但是没有高素质的母亲,哪来高素质的孩子呢?勾践曾将8岁孩童藏于山洞中训练成日后灭吴大军,其卧薪尝胆的良苦用心不能不为我们的今日治国大计为之考证学习啊!我们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消退,我们的微利时代已不期而至了,高素质的母亲被限制了生育其损失在国家?还是流失到了另一个国籍的新生产力?我们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迎来的又是新一轮亟待解决的人口素质提高问题呢!看样子最好用考试的方式来决定生孩子问题比较明智呢!哈哈,这个计划该是分阶段有层次的逐步实施才见得奏效呀!“人”才是国家的未来,高质量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