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3115:27:56)
听说了郭敬明《爵迹》的抄袭,上网搜了搜,由此知道韩寒天才的小说《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也存在问题。郭氏成名作的抄袭不是已在法庭落锤了吗?现在书市真像房市,托要是大了,盘子做大了,什么也是“拆”不动的,舆论都只是炒作的一部分,质疑和否定更加是不用怕的。
看到一个报道:郭敬明认为财富和手枪一样,在匪贼的手上和在警察的手上都是一样的。不是说《收获》认可的文学多样性已是确立了日本动画在中国青春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郭敬明才是真的精明,能让王蒙先生做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介绍人,又能让郑渊洁这样一个大闹退会的儿童文学作家呼吁自己去当个青年作协的主席。中国有句老话,叫英雄不问出处。如今的文学达人们怎么都成了梁上君子?这样的假英雄能否问一问出处?是文学还是文学的协管者们该因此而遭到鄙视?
笔者以为,文学本身是不能生产文学的。这是个不能去专业的职业,因为它的灵感和生成常常是来源于最好能越来越丰富的生活和思想,想一想一个几十岁的人尤其是男人,天天闷着就干这一件事。写出来的真不是变态也是过分的主观。史泰龙到了等死队的年纪却弄来一帮老明星拍了部《敢死队》,文学是不怕老的一项事业,但它的唯一性和个性一旦受到了侵犯和变相的蔓延,会不会成为社会和时代的悲哀?
现在要产生一个名人名作的速度绝对不适合哪个大作品的创作周期,能这么会抄又抄得是时候是地方已经够不容易的喽,倒是这些英雄都来自哪里?“忽如一夜东风吹,千树万树花正艳。”我想起,奥运会的前一夜,眼看着满满的拉着一棵棵茂盛的大树的大卡车停在通往自家必经的路上,第二天再走过,已是林荫大道了啊!又想起,大运会的时候自己还租住在位于中关村大街的旧民宅,也是一夜之间,发现那一栋旧楼的前脸上已刷了崭新的颜色了……这个时代说色彩缤纷不如说光怪陆离吧?文学能这样被鄙视和轻看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方块字多博大精深?我们的五千年文明都是秀给外国友人们看的吗?可我们不是没有,而是不需要诺贝尔认可的国家啊!
被名人盗梦的时代
——以丑为荣的“名文化”思索(2010-09-0800:27:24)
文化不能像经济,不管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那些越丑越名、越批越旺的文化现象到底会给这个民族造成什么样的“丑态效应”?估计不是这么快就能统计出个什么有效的数字的。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以丑为荣、以名为尊,那这个文化的发展方向可真成了现在的房价,高档房的空置率如同“名文化”的泛滥一样,在支撑和扰乱着市场。
新红楼随着不断地被“拆”也越发“红”起来了哦,就像我们的凤姐荣哥一样的被看客和哄客们炒作着,从导演到演员都很心安理得,真是各取所需了!只要有人气,流芳千古和遗臭万年是没有区别的,因为经济效应的数字可是实实在在的啊!对于演员的年龄和扮相也要花口水一争?一本书养那么多的闲人已是不该,拍成了鬼片还要据理以争呢,李少红在忠于原著的伪词间继承着自己《橘子红了》的风格,从张艺谋到冯小刚,谁也好像没有在自己原有的成就之下有些什么超越,但是只要观众买账,只要票房多多……中国人历来的奴性不但表现在崇官上,还有拜名!很多的垃圾文化就是出自这些大人物之手呀,电视节目除了新闻和动画片基本都是给家庭妇女和退休老人准备的,虽说精英文化该是小众才算是精英,但文化不同于其他,既然要传播,最起码不一定多么准确却该是正确的,不一定多么难懂却该有意义。
文化常是孤独者的爱好,不是热闹的找不着北;文化也不是让你纯看热闹,在熙熙攘攘之间不止是利来利往。看电视的时候好像总在转台,不是名人访谈,就是名人放言,这样那样的名人太多了!再就是没完没了的连续剧,我们好像走进了一个被名人盗梦的时代,他们是我们的造梦师、他们是我们的梦境搅局者,他们无孔不入地活在人们的眼前甚至心里,可那些人,能引领我们思索什么?追求什么?获得什么?经典的取而代之与个人反传统的伪“穿越”?呵呵!电影学院有很多的名人讲座哦,我昨天写了个信给新同学里的班长:如果很挤的话,我对看名人没有兴趣,我更想知道他们准备讲些什么?那日在夜半的电影频道看了《赤壁2》,吴宇森的港剧模式和演员的气质错位也是愧对了《三国》,但人家有大场景的古战场戏份,也没有拉什么“忠实原著”的大旗,看着那些继续能创造效益的红楼寄生虫节目,怎么就没人叫停呢?连挑错都能成就一档节目的收视率啊!“名效应”真是神奇啊!只是我为曹公不平啊!红楼诗词成了牙疼一样地呻吟,小女子痛心疾首……
我用手机拍下过曹先生题诗壁上的笔墨,有时看一看也算是一种激励。那时候的人要写个长篇多不易啊!用毛笔一字一字地写,而且穷困潦倒不说,何时能呈现于人,找到知己啊!我们现在写点什么,马上就可线上线下的交流,就算是狠心写废个几万字,也能在电脑上复制粘贴的。我曾经就彻底删了自己的很多心血,事后也是后悔,便以此照片自慰,写作的人永远是孤独的,而影视是靠协作,和工业产业的参与。红楼是四大名著中最考验演员和导演内功修为的戏,没有《三国》的大战,没有《西游记》的妖怪神仙,也没有《水浒》的林中好汉。在奢华背后有很多的心灵孤寂,在男男女女的莺莺燕燕之间有很多世间的悲情揣摩,那些演员有几个靠谱了?!却是盗了这一场好梦,成就了自己被骂到出名也心甘的“名文化”裹挟下的经济价值。
其实想要做真学问,先就不能急着当明星呀,也或者沉得下去,耐得住寂寞才是一个文化追求者的先决条件。只是名与利的关系是多么得亲近呀,丑与美的关注度和绩效如果没有了区别,那要文明来何用?最起码,我们的主流市场该对这样的卖丑说“不”吧?事实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与不好,大家还是有公论的,不过若是小众的精到不敌大众的喧嚣也是徒劳啊!大家既知是丑,为何又能让他(她)以丑为荣?你以为自己只是乐一乐吗?就像《盗梦空间》里那个又被热卖的小陀螺,一不小心,可就弄成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