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说锋语——子辑
32779000000024

第24章 富有与幸福与品质

(2010-04-2122:58:55)

调查:收入多少才会感到富有?

美国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不管实际收入水平如何,人们所认为自己会感到富有的收入中值,都大致等于他们实际收入的两倍。

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富有之家给自己的傻儿子娶了一房媳妇,该女子在一栋别墅里陪同其子生活了4年后终于不堪精神折磨而离家出走,并偷走了家中的细软及4000元现金。法院在判罪之时不外乎人情,允许该女子与对方离婚,而傻子家中闻听后改为撤诉……

无独有偶,让我想起一个身边的事例:我2003年的时候开始用一个女保姆兼生活助理,主要是为我打理日常事务兼接听电话和打字,其表姑是北京某大学的职工,大概3年后她终于为自己的侄女撮合了一桩婚事。这桩婚事她的所有家人都当成是一桩乐事呢,唯有我保持沉默。表姑为她找到大学里一个教授的儿子,小学毕业,40未婚,很有点魏淑芬相亲的小品味道啊?!据说家中已备有充足的可以养活二人的储备金,并120平方米房子和四万八千元结婚定金。让我不可思议的不光是婚姻的迅速缔结,而且是在我这里工作了长达3年之久的一个员工很快在短期之内产生了巨大的人性变革呢!首先她告诉我她准备理财、炒股;其次她跟我说拿到北京户口之后就可以离婚。我被雷住!理解她眼看着自己周围的白领们却无法实现自己从居住到衣着的脱贫。她的婚礼坚持要我参加,我如何参加?我写了一个代表公司的发言,请我的项目经理代为参加,我写道:婚姻不仅是一个仪式而是对彼此的责任……遗憾的是她迅速就怀孕辞职回家当专职太太了。呵呵……我对此事很有质疑,我完全没有歧视残疾人的意思,但这个教授之子如何可以登记结婚?而且还可以生子?智障人士可以产子吗?这难道不是国家可以适量优化人口干预生育的个案吗?对于这桩人人都看好的婚姻我认为根本是外地人、弱势人群的悲剧啊!更可悲的是她和她的家人都对这个富有的残障人士很看好啊!

我很想有机构能调查一下:拥有什么能感到幸福?

收入是可以量化的,而拥有呢?你住着豪宅却要为还贷款而奔波,住了几百平方米的房子却要天天花几个小时去打扫卫生?还是拥有足够的储备金可以颐养终老?再或者是打拼一个众人仰慕的职位却牺牲掉自己所有的私人时间和爱好?幸福与富有当然是有关系的但有多大的关系?就像是爱情与亲情和责任一样,是谁先产生了,又是谁牵制了谁?

再说说富有的品质问题。让我想起这几天在网上看到的赵本山在高尔夫球场一身名牌的山寨版伍兹照,他拿球杆的样子有点像《不差钱》里的农副产品。呵呵……估计真正让老赵娱情的还是二人转吧!干吗打球,为健身吧!他的时政敏感度真是独一无二的,你看他捐了200万的时候就说过,960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哪里出了事都是大家的事情……其实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啊!只可惜就是文化少了点呢。他那些徒弟们接受采访的时候连“偶像派”这三个字都有两个不会写,用拼音代替了。想一想这样的演员能出来还就得给本山师傅磕头了,我们文学界就少了赵本山了,品质这个词就是相对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说啥叫好?又跟富有有几分之几的关系了?

再怎么说还是期待哪日又有新的房改政策要出炉了,富有就是好,只要不用银行的钱,政策怎么改跟你都没有多大关系呢!但你拥有几套房子和拥有多少幸福却不见得成正比吧?而这些房子是提高了你的生活品质还是让你为此而忧虑或者付出了多少投资打理的时间就又是一码子事了,这些房子们总归得让你跟社会去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吧?人要得到总归就是要付出的,就算是那些含着金子生出来的娇子们既然是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也总归是要受一些苦的吧?哈哈……

就像是一个生病的人拥有健康就是富有了,爱情对他们来说根本是奢侈吧!再看古代的皇帝们,拥有了三宫六院锦绣江山还是怕死呀!所以说富有也是有阶段性的,至于品质与幸福更加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了啊!正写着呢白岩松在新闻里讲了地震里的一个小故事:说一个玉树的遇难者感悟,在地震前她正在与家人商量如何装修房子,地震让她的一家人都幸免于难,但他们的家人都决定以后有机会拥有了新家也不想再装修房子了。其实灾难常常让人们更加尊重和珍惜生命,就像战争能激起一个国家、民族的情感大义与凝聚力,富有其实只是幸福与品质的一个必要前提,相对于贫穷中的发展和强大的过程来说不是唯一。

如果我们只是看作品所

塑造的人物……(2010-04-2119:38:18)

刚才读了几篇关于大谈中国文学现状的文章,试想若不是能生在这个文学的土壤之中哪个文学人能在《收获》上发表处女作?王蒙先生是如何看好了郭敬明、韩寒又为何能一边辍学一边出书?现在网络降低了阅读和写作者的门槛,一个写手居然可以一个月更新一千万字!这个写手要能生在作家世家估计比韩寒要天才多了吧?如果我们只是看作品所塑造出的人物,抛开哪个作品哪个作家不谈,像能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如阿Q、堂吉诃德……不是现在网上的IN词族称,而是确确实实的作品中的人物,我们近几年甚至近几十年来也少见了呢。

大家热热闹闹地看电影、电视剧,记得了哪个演员演了哪个角色是真,而这个角色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符号和人性代表?难道只是一张随风而去的明星脸?现在人们忙着把孔子、纪晓岚、和珅包括花木兰与诸多历代名士、名妓等等通通演绎一遍却是有哪个作家塑造了哪个具有时代意义、具有阶级精神等人文领域的代表人物了?我倒认为:一个作家写了多少字?得了多少奖?有多少的读者?都不见得有多么重要,作品的畅销不代表传世,作品的获奖也不代表它就永远优秀!诺贝尔是个给过去几十年的作品评奖的文学大奖,说起来就比那个两年、几年评一次的奖来得实际。好的作品可能更加适合回过头来看,而我们的作家回过头来,看到的可能还是那些人和那些人的后代们,文学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继承的、可以世袭制,但它一定是一项先小众后大众的事业,这个象牙塔里的贵族原本就太多,现在全民创作,字数和故事都是响当当的了,但真立得住的人物恐怕还没有吧?如果一部作品的成功仅仅是为人们所知道并且得个什么奖?现在的运作模式很简单:你看那个遭到众人非议的董永!再看看连文学青年都嗤之以鼻的文学大奖!现在只要能找得来哪个冠名的企业弄个奖项自娱自乐一下还是很容易的吧?呵呵……我们吸引人的故事被写手们都写泛滥了。什么能吸引人?浅显易懂又悬念重重、科普多多、美女如云、瘦男弄姿?那日我看了部新《福尔摩斯探案》,也还是被异国武侠和同性恋倾向了的人物反刍呢!福尔摩斯与米老鼠和圣诞老人已经并称为三大世界形象了啊!看样子要塑造出经典的人物才是文学创作的真谛呀。

西方的戏剧有伪君子达尔杜夫、女店主米兰多琳娜……我们除了那几部样板戏和集体创作,也有贾宝玉、孙悟空,还有鲁迅先生的祥林嫂,还有民间传说的七仙女、白娘子!我们现在的阶级典型形象在哪里?余则成?还是还珠格格?哈哈!我们天天都在这个族那个族里自我概念着,倒是哪个作品里有和现当代的富二代、贫二代相得益彰的典型形象了?难道塑造个犀利哥还是芙蓉姐姐?网络恶搞着人们的笑肌,但文学作品是传世的,难道都是要世袭给了那些在象牙塔里走了捷径、少了生活的文学富二代?

文学不是数学,因此它的好与坏、大与小、是与非,常常要看捧场人们的口味和口舌,这些也常常是好作品难以被发现甚至流失的原因。如果连我们文学界的专业人士都不愿去好好品味和发掘,只是在自留地里自说自话,那我们的文学还有什么本土发展的前途?为什么换了国籍的作家画家都能得奖?难道这与我们文学人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没有关系吗?抛开是哪个作家的哪部大作品不谈,如果我们只是看作品里所塑造的人物(先不提思想与否立得住的人物,其思想性自不待言)到底什么才是优秀的作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