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独特疗法调治常见病精华版
32774100000030

第30章 膏药疗法

膏药疗法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是利用药物,施于病者体表或患部,借体表对药物的吸收和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的功能,而达到治疗的一种疗法。

由于膏药疗法施于局部,局部组织内的药物显著高于血液浓度,所以发挥作用充分、迅速,局部疗效明显。只要了解常用膏药的作用及适用证、禁忌证,病人就可根据疾病买药,按贴敷方法和要求自行治疗,使用安全,不良反应较小。

制备

1.将处方中的药物切捣为碎块,取香油或者蓖麻油、花生油、大豆油等油料适量,入锅内加热熬至40℃~80℃后,用“微火”将药物完全浸泡油炸透。一般按煎透的难易,先将大根、茎、骨肉、坚果之类放入油中,次下枝梗种子等,最后下细小籽种、花叶之类。另外,有些树脂和松香、乳香、没药等,因在高温下易着火燃烧,所以常在膏药将成时,息火等油微凉时才下锅,以免发生意外。香窜药物及珍贵细料如麝香、冰片、珍珠、藏红花不能同油共熬,必须碾成细粉在膏成后摊贴时掺入膏药内,或在膏成冷后掺入揉匀备用。

2.当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时,用漏勺将药渣与药油分离净尽。之后,将药油继续煎熬约10分钟。

3.将熬成的药油倾入盆内,等沉淀后再进行过滤。将滤过后的药油复入锅内,以先小火后中火的火力继续熬制,其间要不停地搅动,以免油在高温时发生燃烧。这一过程,一般约需5~6小时。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所谓“滴水成珠”,即以搅棒蘸油滴冷水中,油滴在水中不散开并凝聚成一团呈饼状。

4.将颗粒状红丹(四氧化三铅)均匀撒在油中,用木棍迅速搅拌,小心溅出,使丹充分与药油发生作用,勿使丹浮油面或结粒沉于锅底。比例为夏季每500mL油用丹240g,冬季用120g,秋春两季以210g为宜。由于丹与油发生化学变化,使油由黄褐色(丹染的颜色)稀浆变成黑褐色的稠膏,并逐渐变成黑亮的膏药。

5.膏药熬成后,倾入备好的冷水盆中,不断搅拌,以成带状,利于冷却。如水变热,另换冷水。凝结后取出反复捏压,制成团块。将团块浸泡在冷水中浸泡3~7天,并每日换新水1~2次,以除去火毒。

6.将已拔除火毒的膏药块,放在锅内用蒸气加热,或在热水浴上加热,使其熔化,搅拌均匀,然后掺入细料搅匀后,即可进行摊贴或收藏。

7.把拔过火毒的膏药以蒸气加热,至完全熔化后,搅拌均匀,摊涂在皮革被子、布纸被子或者纸被子上即可。

(1)皮革被子:一般使用狗皮,除去皮上的肉和毛,用皮硝鞣制柔软备用,也有用羊皮代替的。

(2)布纸被子:在布面上糊1~2层有很大韧性的鞣纸,以防止膏药渗过弄脏衣物。

(3)纸被子:将白纸浸透油,揭开铺平,置烈日下晒一整天,收藏备用。

8.使用膏药时,可将膏药放在小火上烘软,贴于患处部位即可。

注意

1.所贴患处应严格消毒,如有皮肤破损则不宜使用。

2.外敷的膏药应按时更换,因为其中有含铅化合物,所以绝对不能内服。

3.如果敷贴处出现瘙痒,可在膏药外面按摩,若不能生效,可将膏药取下,用酒精擦拭瘙痒部位,再将膏药加温贴上。如敷贴面发生水疱、溃烂,应立即取下膏药,消毒包扎。

4.膏药不可过热。尤其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对温度不甚敏感,极易发生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