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独特疗法调治常见病精华版
32774100000135

第135章 调治便秘

点穴调治

治疗

1.实热型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穴位”支沟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以拇指法按压上述穴位,一压一放为1遍,每穴按压100遍。

“说明”每日1次,一般1~2次即可见效。

2.气虚型 症见虽有便意,但每于临厕之时却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大便并不干硬,便后疲乏,面色白,神疲气怯。

“穴位”天枢足三里气海

“治法”以拇指法按压足三里和肾俞,一压一放为1遍,每穴按压100遍;以其余手指法,即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并拢按压天枢和气海,一压一放为1遍,每穴按压100遍。

“说明”每日1~2次。气海和肾俞操作时应用补法,即操作时力度较轻,频率较慢。

耳穴贴压调治

治疗

用医用胶布将布将王不留行籽等介质粘贴于下列穴位上。

1.拇指与示指轻柔地相对揉捏介质,刺激大肠,时间2分钟。

2.示指指腹置于耳甲艇后下部的介质,刺激肝,按揉2分钟。

3.示指指腹置于耳甲腔后上方的介质,刺激脾,按揉2分钟。

4.拇指与示指轻柔地相对揉捏介质,刺激直肠,时间2分钟。

5.示指指腹置于对耳屏内侧面的介质,刺激皮质下,按揉2分钟。

6.拇指与其余手指相对搓摩耳郭,时间2分钟,以其发热为度。

背部抓痧调治

治疗

1.实热型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穴位”脊柱两侧从颈椎至骶骨、大肠俞、脾俞。

“治法”常规抓痧4~6遍,指力宜重,至局部出现痧痕为宜。并重抓胃俞、大肠俞;配合以手掌逆时针按揉腹部约3~5分钟。

2.气虚型 症见虽有便意,但每于临厕之时却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大便并不干硬,便后疲乏,面色白,神疲气怯。

“穴位”脊柱两侧从颈椎至骶骨、大肠俞、脾俞、胃俞、命门。

“治法”常规抓痧3~5遍,指力宜轻,至局部微微出现痧痕为宜。并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命门约3~5分钟。

敷贴调治

治疗

1.实热型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方1 甘遂糊

“组成”甘遂3g

“用法”将甘遂研末备用。将药末用姜汁调糊,贴于支沟、天枢上。以艾卷隔药熏灸。

“说明”一般于药后6~24小时气通排便。

方2 大黄膏

“组成”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各32g 厚朴、陈皮、木香、槟榔、桃仁、红花各15g

“用法”将以上药物研末调匀,入麻油熬,再以黄丹收膏。将药膏贴于神阙处。

“说明”每天换药1次。

方3 蜗牛麝香糊

“组成”蜗牛连壳5~6个 麝香0.15g

“用法”上药捣烂为糊。将以上药糊敷于神穴处。

“说明”每天换药1次。

2.气虚型 症见虽有便意,但每于临厕之时却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大便干硬,便后疲乏,面色白,神疲气怯。

方1 芪香贴

“组成”黄芪5g 吴茱萸3g 木香5g 厚朴5g 白术5g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姜汁调药末炒热后贴于足三里、神阙。

“说明”一般药后6~24小时气通排便。

方2 葱姜饼

“组成”葱白50g(连须不洗,擦去泥)生姜30g 食盐15g 淡豆豉37粒

“用法”混合捣融,制成圆饼。将制成的圆饼,放火上供热,置于穴上,绷带固定,冷后再换。

“说明”一般12~24小时气通自愈。

3.虚寒型 症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喜热怕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

方1 葱醋糊

“组成”大葱适量 醋适量

“用法”将大葱切碎捣烂,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将大葱糊敷于神阙。

“说明”每天敷脐3次,每次30~60分钟。

方2 肉桂麝香粉

“组成”肉桂3g 麝香0.3g 食盐5g(炒)

“用法”三味药混合碾为细末,为1次量。取药末撒于神阙内,以艾叶揉碎做成圆柱形,放药物上面,用火点燃灸之。

“说明”一般5~7壮即通。

拔罐调治

治疗

1.实热型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穴位”支沟 天枢、足三里、大肠俞、八髎

“治法”

(1)留罐法:患者仰卧位,选择大小适中的火罐,于支沟、天枢、足三里进行吸拔,每穴留罐10~15分钟;然后患者俯卧位,于大肠俞、八髎进行吸拔,每穴留罐10~15分钟。每天操作1次,10次为1疗程。

(2)走罐法:患者仰卧位,先在患者肚脐周围涂抹适量润滑剂。再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吸拔于患者肚脐周围。然后做顺时针方向走罐数周。走罐时手法宜轻柔。然后再将火罐吸拔于天枢处,留罐10分钟。每天操作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虚寒型 症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喜热怕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

“穴位”八髎 脾俞 肾俞

“治法”走罐法。患者俯卧位,先在八髎穴处行旋转走罐法,至皮肤潮红。后在脾俞至肾俞穴之间走罐,上下推拉至皮肤潮红。仰卧位,于脐周处顺时针旋转走罐,手法轻,时间稍长,再于足三里穴留罐。隔日操作1次,10次为1个疗程。

3.气虚型 症见虽有便意,但每于临厕之时却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大便并不干硬,便后疲乏,面色白,神疲气怯。

“穴位”脾俞、胃俞、大肠俞

“治法”于上述穴位进行拔罐操作,每穴留罐10~15分钟,隔日操作1次,10次为1个疗程。

熏洗调治

治疗

1.实热型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方1 芒硝汤

“组成”芒硝、大黄、甘遂、牵牛子各等量

“用法”上药加水煎汤,煎取药液500mL,沐浴前把药液兑入温水中。将药液温度调至约40℃时沐浴全身。

“说明”每日2次。

方2 竹叶汤

“组成”竹叶1捆 绿矾1把 或萝卜叶或青菜叶适量

“用法”竹叶或萝卜叶或青菜叶洗净,放锅内,加水3000~5000mL,把水煮开20~30分钟,趁热把汤带竹叶一起倒入桶内;撒绿矾1把。坐熏。

“说明”每日1次。

方3 盐水

“组成”盐250g

“用法”将盐入水煎煮,待盐溶化后,加醋适量,搅拌均匀,待水沸腾后,倒入盆中备用。至温度适中,令患者坐浴盆中,擦洗小腹部。

“说明”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虚寒型 症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喜热怕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

方 温腹通便汤

“组成”生姜50g 艾叶50g 食盐30g。

“用法”生姜、艾叶加水煎煮10分钟,取药液1000mL,然后将食盐加入药中。待水温时以药液擦洗小腹部。

“说明”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3.气虚型 症见虽有便意,但每于临厕之时却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大便并不干硬,便后疲乏,面色白,神疲气怯。

方 棕榈汁

“组成”棕榈皮适量

“用法”将药物入水煎煮取汁。将药汁倒入盆中,患者坐盆中浴之。

“说明”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药茶调治

治疗

1.实热型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方1 大黄茶

“组成”生大黄4g 绿茶适量 白糖少许

“用法”将上药用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说明”每日3~5次。

方2 番泻叶茶

“组成”番泻叶3~6g

“用法”将番泻叶放入茶杯中,冲入适量沸水浸泡片刻,1次饮尽。

“说明”每日1次即可。

方3 槐花茶

“组成”槐花10g 蜂蜜少许 绿茶适量

“用法”将槐花和绿茶用适量沸水冲泡,加入蜂蜜搅匀,代茶频频饮用。

“说明”每日1剂。

2.血虚型 症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萎黄,或兼有头晕目眩,心悸等。

方1 肉苁蓉茶

“组成”肉苁蓉60g 沉香30g 当归15g 火麻仁15g

“用法”将上述前3味药切剁捣压成末,拌匀,每次取20g,装入纱布包,放入保温杯中,加入火麻仁10~15g,冲入适量沸水冲泡。

“说明”随时饮用,每日1剂。

方2 大枣麻仁茶

“组成”火麻仁3~5g 大枣10g 蜂蜜适量

“用法”将火麻仁炒香,捣压成末,加入大枣、蜂蜜适量,冲入沸水饮用。

“说明”每日1剂。

方3 四仁茶

“组成”炒杏仁10g 松子仁10g 柏子仁10g 火麻仁10g

“用法”将上述诸药切剁捣压成末,放入保温杯中,冲入适量沸水,闷置15分钟,代茶频频饮用。

“说明”每日1剂。

3.虚寒型 症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喜热怕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

方 决明子茶

“组成”决明子10g 肉苁蓉10g 蜂蜜适量

“用法”将决明子炒黄,与肉苁蓉一起研细,放入保温杯中,冲入适量沸水,盖上盖,闷20分钟后加入蜂蜜,代茶饮用。

“说明”每日1剂。

气功调治

预备

坐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约90°,两臂自然下垂,腹部放松,呼吸自然。

治疗

功法一摩腹通便功

1.放松腹肌,用两手示指和中指的指端,同时轻轻按摩两侧天枢约1分钟。

2.两手手心和手背相叠,以肚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缓慢地在肚脐周围小范围按摩腹部50圈。按摩力量要适中,以能带动内脏为宜。

3.在肚脐周围大范围按摩腹部50圈。

4.两手相叠,从胸口偏左处开始向下腹部方向按摩50次。

5.吸气时意念轻轻地收缩肛门周围肌肉,呼气时意念将大便从肛门排出。

功法二太极逍遥步

1.松静站立。

2.两步为1组。先出左脚,脚跟着地,头向左转,腰随头转。脚跟着地时鼻吸气1次,脚掌落地时鼻吸气1次。同时右手掌由右侧向左下方,像把一碗水向外倒似的,以大拇指领示指外翻掌,五指指向左脚趾,手背距左膝上前方约20cm。

3.再出右脚,脚跟着地鼻吸1次,脚掌落平时鼻吸1次。左手掌由左侧向右下方以大拇指领示指外翻掌,五指指向右脚趾,手背距右膝上前方约20cm。

4.如此反复操作。行走步速每分钟50~60步,锻炼20分钟。

坐垫调治

治疗

1.实热型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方 乌柏菖蒲垫

“组成”乌柏树皮500g 石菖蒲250g 黄芩250g

“用法”共捣烂,以酒炒热制备成坐垫。令病人坐之。

“说明”须触及肛门。

2.虚寒型 症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喜热怕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

方 补骨脂垫

“组成”补骨脂30g 决明子30g

“用法”将决明子炒黄,与补骨脂一起研细,制备成坐垫。令病人坐之。

“说明”须触及肛门。

手心调治

治疗

1.气虚型 症见虽有便意,但每于临厕之时却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大便并不干硬,便后疲乏,面色白,神疲气怯。

方 芪姜丸

“组成”黄芪、干姜、高良姜、白芥子、槟榔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末,取5g药末加水制成药丸。清早以花椒汤洗手,麻油涂掌心,握药1丸。

“说明”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即可。

2.实热型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方1 生军丸

“组成”川乌30g 吴茱萸30g 桂皮30g 干姜30g 黄连24g 橘红24g 槟榔24g 茯苓34g 枳实24g 石菖蒲24g 大黄50g 桔梗24g 延胡索24g 半夏24g 巴豆15g 皂角15g

“用法”研细末,水和为丸,每5g为1丸。开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清早以花椒汤洗手,麻油涂掌心,握药1丸。

“说明”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即可。

方2 通便商陆膏

“组成”商陆适量

“用法”研末调膏。涂手心,脐上。

“说明”每日3~5次。

3.内寒型 症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喜热怕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

方1 苁麻通便膏

“组成”肉苁蓉15g 火麻仁30g

“用法”上药共捣如泥状。一半握手心,一半敷脐。

“说明”每日2~3次。

方2 巴豆干姜丸

“组成”巴豆、干姜各适量

“用法”上药为末,蜜调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时以花椒汤洗手,麻油涂手掌,握药1粒,便后即以冷水洗手。

“说明”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即可。

方3 硫黄膏

“组成”硫黄6g 肉苁蓉15g

“用法”上药共捣烂。一半握手心,一半敷脐。

“说明”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即可。

方4 双姜膏

“组成”巴豆仁1.5g 干姜1.5g 高良姜1.5g 韭子1.5g 硫黄1.5g 甘遂1.5g 白槟榔1.5g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合匀,用米汤调分成2丸。先以花椒汤洗双手,然后用麻油涂手心握药。候大便得下,则以冷水洗手去药。

“说明”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即可。

4.血虚型 症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萎黄,或兼有头晕目眩,心悸等。

方 养血通便丸

“组成”当归12g 柏子仁12g 肉苁蓉15g 杭白芍9g 川芎6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米饭和丸,如桐子大。早晨先以花椒汤洗手,揩干,用生油少许涂手心,男左女右,磨合热,握药丸。

“说明”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即可。

发泡调治

治疗

1.内寒型 症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喜热怕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

方 大蒜甘遂发泡

“组成”大蒜、甘遂各适量

“用法”将大蒜、甘遂共捣烂成泥状,制成指甲大小的药饼,敷于天枢处,外用消毒纱布包好。一般4~6小时左右即可发泡。发泡后揭去药饼,以消毒纱布包扎水泡。

“说明”一般1次即可通便。

蛋滚调治

治疗

1.内寒型 症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喜热怕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

“组成”鸡蛋2个 生姜、葱白、艾叶各适量

“用法”将鸡蛋与生姜、葱白、艾叶共如锅中加水煮制1个小时,然后将鸡蛋取出,趁热依次在患者腹部肚脐周围、关元周围及腰背部肾俞周围滚动10余次。蛋冷即换另一只热蛋,两蛋交替使用,至患者局部微微出汗。每天早晚操作各1次,5天1个疗程。

“说明”注意控制鸡蛋温度,不要烫伤患者局部皮肤。

2.实热型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组成”生鸡蛋1个

“用法”用生鸡蛋在患者腹部肚脐周围逆时针滚动5分钟左右。每天早晚操作各1次,5天1个疗程。

撮痧调治

治疗

1.实热型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穴位”①颈部:后颈取大椎,大椎直上后发际处,大椎与后发际连线之中点及中点左右各旁开1寸处,②腹部:下脘天枢(双侧)。

“用法”先挟捏颈部穴位,再挟捏腹部穴位,均以局部出现紫红色充血斑为度。

“说明”取穴只要大体无差即可。只要在上述范围内施行手法即可取得疗效。

2.气虚型 症见虽有便意,但每于临厕之时却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大便并不干硬,便后疲乏,面色白,神疲气怯。

“穴位”关元气海 脾俞 胃俞。

“用法”先挟捏背部穴位,再挟捏腹部穴位,均以局部出现紫红色充血斑为度。

“说明”取穴只要大体无差即可。只要在上述范围内施行手法即可取得疗效。

插药调治

治疗

1.气虚型 症见虽有便意,但每于临厕之时却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大便并不干硬,便后疲乏,面色白,神疲气怯。

方 老姜栓

“组成”老姜适量

“用法”将老姜切成指头粗,5cm长,用草纸包裹,置于火中煨热取出,蘸上麻油塞入肛门内。

“说明”快则半天,慢则1天即可见效。

2.虚寒型 症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喜热怕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

方 皂角葱白膏

“组成”皂角1条 葱白60g 红砂糖60g

“用法”将红砂糖煎熬成浓缩液倒出冷后搓成条状,皂角煨黑研末,葱白捣汁,让糖条浸入葱白汁后蘸上皂角末,再纳入肛门。

“说明”一般将药纳入后不久即可大便畅通,1次见效。

3.实热型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方 大黄火麻钉

“组成”大黄15g 火麻仁60g 郁李仁30g

“用法”上药研细末,加水,文火炼稠,待冷却后搓成条状,如筷子粗细,长约3cm,备用。用时取1条塞肛门内。

“说明”此法每天上药2次,连续2~3天为1个疗程。

矿泉调治

治疗

实热型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方 单纯性温泉食盐泉重碳酸钠泉硫酸盐泉酸性泉氡泉

“用法”用硫酸泉、硫酸盐泉作矿泉疗法。一次饮入泉水100~200mL,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增加饮水量。

“说明”饮水1次不可过多,以免出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