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
32772600000076

第76章 甲骨文之谜

仓颉的妻子丽人公主在仓颉出走后的那天上午,在清理仓颉的书斋时,发现书桌上平放着一块约二尺见方的竹简,竹简上满满地刻着一个“逝”字。

丽人公主试图从字体结构上找出其读音。那显然不是象形字,不能依据其形状读音,也不是会意字,更不能用认半边、读半边的办法。“走、折,走出去折什么?折树枝?折绸缎、麻布?都不可能。折那些刻有书契的竹简?也不可能。因为竹简只卷不折。不读折,更不能读走。”

音不可解,意更不可解。走,是无疑的,仓颉留下这个字是为了告诉家人他走了吗?显然不是,也无此必要,可见问题的关键在折字上。

丽人公主寻找了仓颉关于折字的注解。折字的含义极广,除了断、弯、曲、折合、损失、折扣之外,更含有折服、判断、挫折、反转之意。她首先排除了前六种含义,留下最后四种反复推敲:所谓折服,意为以理说人、使人信服。而判断,就是判断案件使曲直分明。仓颉出走的目的绝不可能是去做说客,去审理案件。

“只有挫折、反转才比较接近仓颉出走的原因。”黄帝在听完丽人公主的分析后说:“仓颉在挫折面前向来是百折不挠的,最近好像变了。那也许正是他意欲反转的信号。所谓反转,也就是走到半路上又返回去或形容世事多转折。”

“最近他似乎厌倦了,看穿了,也许正是因此而折回。”

“何以折回?是下地狱忍受上刀山入火海、下油锅的折磨还是回天堂去享清福呢?”

“这都不是仓郎之所求,他似乎悟到了什么,而且这种悟在使他变得更为聪明智慧的同时,又更痛苦,更不可思议。”

“啊……”黄帝像是明白了,又似乎更糊涂了。

“看来要解开‘逝’字之谜只有寄希望于诵儿了。”

仓颉的无故出走,对丽人公主的打击太大了。她无法理解仓颉为什么走,为什么要在君宠臣敬,万民歌功颂德,事业突飞猛进的时候走。仓颉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他离不开娇妻爱子,离不开识才、爱才、重才的黄帝,更离不开他曾为之流血、流汗甚至险些献出生命的造字事业。是急流勇退,还是另有所求?是躲进深山老林、山间洞府去潜心“悟”字,还是受不了那白发老翁的责难羞辱?

白发老翁的小小责难与当年从囚笼入虎牢之苦、金殿痛打臀部、法场险遭车裂的奇耻大辱相比,又何足挂齿呢?

丽人公主且哭且叙,越哭越觉得仓颉的出走不可理解!

丽人公主出于对丈夫的恨,也出于母爱的本能,一直没有将仓颉留下的那卷写着逝字的竹简交给沮诵。

沮诵似乎在故意与其父作对,他自幼智慧过人,尽管仓颉在出走前特地在其名字前面加一个沮字,仍然未能阻止其才智如涌泉般的喷射。年仅十二岁的沮诵便子承父业继任左史,任职期间沮诵比仓颉更勤奋,更有灵气,造出了更多、更好、更有实用价值的文字。

30多年后,丽人公主已经是年过古稀,临终前她把儿子沮诵叫到身边,把仓颉一生中因造字而蒙受的苦难向他复述了一遍。在详细讲述了文曲星君下凡“挑刺”之后,丽人公主不无惋惜地叹道:“几死几生你父亲都挺过去了,文曲星君在数以万计的书契中仅仅挑出三五个错字来,他反倒挺不住了,为娘死也解不开这个谜啊!”

“听说父亲临走前留下了一节竹简?”沮诵恳求地问。

“这是你父亲的唯一遗物,千万不能丢了啊!”丽人公主将竹简交给沮诵时含泪叮嘱道。

“母亲放心,孩儿……”

“你父亲说过,人生最难得的是醒悟,最痛苦的也是醒悟,做娘的既怕儿永不醒悟,又怕儿经受不住醒悟后的痛苦,所以……”丽人公主的话还没说完便咽气了。

面对二尺见方的“逝”字,沮诵陷入久久的沉思:逝由走、折二字组成。走就是去,折是一种葬具。形状像床但没有脚,因此逝便是走向葬具,离开尘世,所以逝与世同音,本意是往、去。在这里是朝着葬具而往,向着死亡而去。因此,仓颉留下的这个“逝”字如言死逝。

因为走与奏相通,折与哲共义,逝又与誓相通,因此这死只能是心死并不一定是身死。与其说是走向死亡,不如说是“醒悟”之后,发誓要脱离这不可思议的尘世。

那么仓颉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有人说他上天堂去了,有人说他下地狱去了,更多的人说他躲进了深山老林继续造字去了。

那天上午,仓颉刚刚走到阳虚山下,就碰到一位樵夫请他造字。仓颉没来得及细想便答应了。那樵夫首先指着他挑来的那担柴说:“三句话不离本行,别人都喊我们这些打柴的为樵夫,我们又管这种干枯焦黑的木头叫做柴,你就先帮我造个樵字、枯字、柴字,怎么样?”仓颉望着那担焦黑的木柴说:“焦木为樵,古木为枯,此木为柴,还有别的字要造吗?”

樵夫见仓颉造得又快又在理,便说:“山里人管地下冒出来的一股水叫做泉水,管陡峭的石壁叫做岩,可是我们山里人只会说不会写……”当仓颉问明详情便用山石二字造了岩,用白水二字造了个泉字。那樵夫高兴地说:“先生,我们山里人最喜欢的就是像您这样的识文断字的人啊!”说完又真心诚意地请仓颉去为山里人造字。

仓颉去了,他在为山里人造完他们急需的字之后几乎跑遍了中国的大山圣景。每到一处都是首先为当地百姓造字,然后隐居于山间洞府,他将造好的字刻在龟板兽骨上埋藏起来供后人使用。据说,后来考古学家们在山里挖到的刻有甲骨文的龟壳兽骨,都是仓颉留下来的呢!

讲 述:李二伯 周海堂

整 理:周濯街

流传地区:湖北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