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墨青花,刹那芳华
32758700000003

第3章 2

林则徐是个急脾气。他也知道自己这个“毛病”,为提醒自己不要发火,他还曾请人写了“制怒”两个大字挂屋子里,以自警醒。但,全没用。1837年至1838年之际,林则徐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按说应该平和处世,兀自安然。可是这一回,他还是怒了。其实林老爷子从1823年正月赴任务江苏按察使(有点类似现在纪律检查官员),就开始严打鸦片,经验不是一般的丰富。1938年,时任鸿胪寺卿(相当于外交官)的改革派名臣黄爵滋奏了一本,仔细说明了银两外漏与吸食鸦片的关系,并且希望朝廷判吸食鸦片者死罪,以示禁烟决心,一时间朝野为之哗然。道光帝组织大家讨论。眼看万事俱备,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站出来了,他就是那一缕东风。

林则徐对道光帝说,鸦片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以前没能“严禁”(类似于现在的“严打”)。一边是明修栈道,一边是暗度陈仓,一面是禁止的天书下达,一面是外商烟船勾结巡海兵弁,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结果烟毒是越禁越凶,不严打实在不行了。林则徐发出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听了这话,可能不由得要出一头汗。可了不得。一个国家正常运转的两条重要臂膀——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如果都遭重创的话,那这个国家的末日估计也就不远了。道光帝还不算太昏庸。他连续召见了林则徐8次,内心七上八下打了许多次鼓,终于在林则徐强大的气场和伶俐的口才面前,拨云见日,看清局势,并委派林大老爷为钦差大臣,南下广东禁烟。

接下来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见诸中学历史课本)。雷厉风行的林则徐命令外国烟贩交出鸦片,按期不交的,二话不说全部没收。英国烟贩子一通挣扎过后傻眼了,这回来真的了。他们只好眼看一箱箱的鸦片被没收。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竖起了硝烟的战旗。围栏高筑,烟坑深挖,灌入海水,倒进石灰,就在水与石灰融合起化学作用,咕嘟嘟沸腾的时候,鸦片被悉数投下,彻底销毁,大快人心。虎门销烟,浓墨重彩,痛快淋漓,深深地在近代史上刻了一痕。

林钦差带领众人大干了20天,销毁鸦片19719箱、2119袋,总重达2376245斤,严打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了防止英国人报复,林则徐还不忘整顿海防,牢固炮台,训练水兵,严阵以待。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谨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的古训,开始组织人翻译西方的图书报刊,作为参考资料。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睁眼看世界”,林则徐不愧开风气之先。他的种种举措,直接启发了后来的洋务派。

林则徐的估算一点没错。英国的鸦片贸易出了问题,不只影响到了烟贩子的钱袋子,还消损了大英帝国上层的利益。英国政府不干了。断人财路,等于杀人父母,英国人还指望着鸦片给他们赚外汇呢。一阵喧嚣后,英国开始派兵侵略中国。

1840年6月,由48艘舰船、陆军4000人、海军两三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的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7月5日,英军进攻舟山定海,第二天早晨便攻了进去,定海知县投水自尽,定海水师9分钟内全军覆灭,而英军舰船仅发3弹,无人员伤亡。定海的失守,似乎注定了清政府再无“安定海洋”之日。其后,无论是英军的进攻,还是清政府官员的斡旋,都像是一出出丑剧。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偌大一个清政府,被英军折腾得死去活来。

朽腐的大清国,像一道年久失修的堤坝,一队小河鼹打了洞,它就有点吃不住压力了。跟英军作战,清政府是屡战屡败。反倒是三元里民众的反击,还了英军以颜色,只可惜,这样的反抗,在清政府的负面干预下,也只是扬汤止沸。

英国军队像一条疯狂的蟒蛇,在中国大地游走。道光帝吓坏了,当年9月就革了林则徐的职。第二年战事越来越坏,林则徐又被上头怪罪,被发配新疆伊犁。1842年,英国军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一路杀到南京城下。清政府彻底丧失信心,犹如惊弓之鸟,惶惶然在英军的炮口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偿2100万西班牙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个通商口岸,同时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特权。至此,大清帝国江河日下,烂摊子越来越不可收拾,而英国殖民者却凭借坚船利炮,为自己罪恶的鸦片贸易大开方便法门,给别国民众造成了极大痛苦。

可即便这样,西方列强的贪欲已经没有得到满足。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12年。英国想要修改条约,获得更大特权,攫取更多的利益,清政府拒绝。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12年。美国要求修改条约内容,清政府再次拒绝。两次拒绝大大激怒了西方列强。很快,他们便随便找了一个根本不叫借口的借口(“亚罗号”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时清政府内忧外患,一面要镇压野火烧不尽的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一面又要对付洋鬼子,根本没这个精力。而且,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对西方人的坚船利炮也是心有余悸,于是对于洋人,他们是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十足的鸵鸟样。结果,曾经残酷镇压广东天地会起义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奉行清政府的旨意,对于来犯广州英法联军采取“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策略,而且还自备粮食,耻食敌粟。他被英国人抓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囚禁,绝食而死,堪称鸦片战争令人惊愕的注脚。同第一次一样,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完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得一塌糊涂。它们像两记响亮的巴掌,热辣辣地打在清王朝的脸上。对于统治阶级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效果有二,一部分人继续麻木,依旧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还有一部人被这两巴掌扇得疼了,开始觉醒,虽然这觉醒的最终诉求,是为了统治阶级能够继续安安稳稳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