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好活着全集
32756200000066

第66章 对自卑说“再见”

自卑是人性共有的弱点,不管你是否成功过,或者已经成功,你都无法否定你内心潜藏着的那种对自我的不满意。人因为有了对自己的这种否定,所以,懂得了自尊,自爱,自重。这是自卑带给我们的好处,但过分的自卑则会妨碍我们对真实的自己的正确认知,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从而阻止我们的成功。

人生本是一条五彩缤纷的河,每时每刻都会翻起巨澜和漩涡。人生又似高山上的树,经受着春夏秋冬风雨霜雪的考验与摧折。然而,不论在什么环境中,河仍然奔腾前进;不论在什么季节里,这树总是挺拔向上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在一帆风顺的条件下,慷慨陈词,信心百倍,可一遇逆境便萎靡不振,如霜打秋荷一般。须知,“战胜自己的自卑和怯弱,是对活得好的最好祝福”。在逆境中,应该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手提智慧剑,身披忍辱甲”,这样则更需要人拥有非凡的自信。

一则寓言说,有一只乌龟在沙滩上晒太阳时,几只螃蟹走过来,它们看到乌龟背上的甲壳嘲笑道:“瞧瞧,那是一只什么怪物啊,身上背着厚厚的壳不说,壳上还有乱七八糟的花纹,真是难看死了。”乌龟听后,觉得很羞愧,因为它自己早就痛恨这身盔甲,可这是娘胎里带出来的,没法改变,它只能把头缩进壳里,来个眼不见、耳不听,落得个清静。谁知螃蟹们见乌龟不反抗,便得寸进尺,“哟,还有羞耻心哩,以为把头缩进去,你就能改变你丑陋的命运吗?”乌龟没有应答,螃蟹自讨没趣地走了。

乌龟等螃蟹们走后,伸出头,迈动四肢,找到一处礁石,把它的背部靠在礁石上不停地磨,想磨掉那件给它带来耻辱的“马甲”。终于,乌龟把背磨平了,“马甲”不见了,但弄得全身鲜血淋漓,疼痛不堪。一天,东海龙王召集文武百官升朝,宣布封乌龟家族为一等爵位,并令它们全体上朝叩谢圣恩。在乌龟家族里,龙王一眼就瞧见了那只已没有“马甲”的乌龟,便大怒道:“你是何方妖怪,胆敢冒充乌龟家族成员来受封?”“大王,我是乌龟呀!”“放肆,你的外壳是你们龟类的标志,如今你连标志都没有了,还有什么资格说是乌龟呢?”说完,龙王大手一挥,虾兵蟹将们就将这只没有马甲的乌龟赶出了龙宫。

自卑是人类一种反常的自我意识,是一种消极而有害的情绪,它会使人感到生不逢时,命运多舛,甚至颓废悲观,自暴自弃。自暴自弃的人却大有人在,他们也曾经在信心的指导下曾获得过辉煌,但是当他们一遇到挫折,就开始了自卑,于是悲观、失望,总看不到希望的灯火,最终一败涂地。所以说,自卑是生活绿洲上的瘟疫,它像一条腐蚀和啃啮着人们心灵的毒蛇,吸取着人们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其实,我们自己也会犯这样的错误,当别人谈论我们的不足,认为我们的所做所为不合常理时,我们也会有一种自我关注的情绪在否定着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更有甚者,会暗自将自己拿到人群中加以比较,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越比较越自卑,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渐渐失掉自己的本来面目,渐趋于他人的言论和行动。

著名的成功学家卡耐基发现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生来就胆怯、害羞、脸红的人。这些心理的异常现象都是人在后天接触社会后因某种经历诱发形成的。既然是后天,就是能克服的。卡耐基还说:“世界上没有一点都不胆怯、害羞和脸红的人,包括我自己。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而已。”

自卑毕竟是一种负性情绪,从心理学上讲,自卑感是自我怜惜的一种反映。一个人要是不将自卑感去除,一直被失败感所支配,那就会像是患了绝症似的,心情渐受浸蚀,生活在低迷状态,何谈活得幸福呢?很多自卑者都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对自己缺少应有的自信。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自己活得很累,也让别人感到不舒服。

因此,你若想优于他人,追赶他人,就只能靠日后信心的补偿。不管今后是否成功、成材,至少可以远离自卑,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努力追求生活质量的人。如果你真想摆脱自卑心理,不妨用以勤补拙、扬长避短,读一些名人传记,停止对自己的贬低等办法,使自己获得真正快乐的生活。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8岁的时候还是一人脆弱胆小的男孩,在他的脸上总显露着一种惊惧的表情。在课堂上,如果他被喊起来背诵,他会立即双腿发抖,嘴唇颤动不已,回答得含糊不清且不连贯,甚至连呼吸也像喘气一样。

直到有一天,他意识到所有这一切都必须要做出改变的时起,他开始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眼前的一切: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颤动而克服他的惧怕。就是凭着这种积极的心态,罗斯福不仅战胜了自卑,而且最终成为了美国的总统。在他的晚年,甚至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有过严重的缺陷,他甚至成为美国最得人心的一位总统。

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就是以内在的充实来补偿外在的缺陷而获得成功的。亚历山大、拿破仑、纳尔逊,生来身材矮小,但他们在军事上获得了辉煌成就;苏格拉底、伏尔泰,虽其貌不扬,而他们在思想上痛下功夫,结果在哲学领域中大放光芒,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人的缺陷不但是可以补偿的,而且可以转化为获取成功的动力。

科学家法拉第,因发“R”音上的缺陷而遭老师挖苦,被迫中途辍学,然而他另辟蹊径,走上了科研之路,40岁发明磁转化电,之后又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打开了人类通往电气化的道路。他的名字轰动了全世界,但他此时还说:此种情况下,越发需要点自卑心理。他不停顿地攀登科学新高峰,又多次获得科研上的成功。故而,人有一点“适度自卑”也未必不好。这就也是生活的辩证法。

温馨小语:

我们之所以要克服自卑,是因为它有很大的副作用。但事物都有其两重性,有一点“适度自卑”,恐怕也有些好处。它可以抑制自己的狂妄、焦躁,使我们思想有一点压力,可以激发忧愤感,而获取前进的心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