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好活着全集
32756200000037

第37章 “完美”不能苛求

人生的确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其实,没有缺憾我们便无法去衡量完美。仔细想想,缺憾不也是一种完美吗?

人生不是一盘棋,如果走错一步就会痛失全局。人生比较像足球赛,即使最强的队也会在比赛中失手,即使最差的队也有扬眉吐气的一天。生活中,我们都在寻求完美,可是完美空间是什么呢?

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处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

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这个思路太奇特了,尽管这有点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个世界上谁不需要找点理由自我安慰呢?而且,这个理由又是这样的善解人意,幽默可爱。

原本,人生就是充满缺陷的旅程。人类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己的生活水准。然而,这些不满足就决定了人类不断创造和追求,从简单的发明到航天飞机,从简单的词汇到庞大的思想体系。缺陷是前进的动力,是前进的推动器,没有缺陷,产品便不会一代代更新。没有缺陷就意味着圆满,绝对的圆满便意味着没有希望,没有追求,便意味着停滞。

人往往在有所失去的时候,特别盼望能够回复完整。其实,心中满怀希望和期待并不糟,它会让你懂得珍惜和感恩,使你受益一生。能认识到自己有种种遗憾,勇于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而坦然的人,可以说是完整的。

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个圆被切去了很大一块三角,它想让自己恢复完整,没有任何残缺,于是四处寻觅失落的部分。因为它残缺不全,只能慢慢滚动,所以能在路上欣赏野花,能和毛毛虫聊天,享受阳光。它找到各种不同的碎片,但都不合适,所以只能把它们留在路边,继续往前寻找。

有一天,这残缺的圆找到了一块非常合适的碎片,开心得很,它急切地把它胡乱地拼上,开始滚动:现在它是完整的圆了,能滚得很快。但它却发觉因为滚动太快,看到的世界好像完全不同,于是它停止了滚动,把补上的碎片丢在路旁,又慢慢地滚走了。

古语云:甘瓜苦蒂,物不全美,也即所谓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能如残缺之圆继续在人生之途滚动并细尝沿途滋味,就能达到完整。这就是生命所能赋予我们的:不求事事如愿,但求问心无愧即可。

正如天下物无全美一样,当然这世间也不存在有十全十美的完人。在认识自我、看待别人的具体问题上,许多人仍然习惯于追求完美,求全责备,对自己要求样样都是,对别人也全面衡量。

难道那些伟人、名人果真那么十全十美、无可挑剔吗?绝非如此。任何人总有其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过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但他在晚年却固执地反对交流输电,一味主张直流输电;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创造了生动而深刻的喜剧形象,但他却极力反对有声电影。

由此可见,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与人类现有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汇集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不及格。一位经营者如果只能见人之所短而不能见人之所长,从而刻意于挑其短而不是着眼于其长,这样的经营者本身就是弱者。有些人,搞不清楚为什么要放弃完美。因为不追求完美将达不到理想的目标,这只是一种惯性思维,而事实上,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有放弃完美,才能树立起自信自爱的意识,才能真正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价值、选择和追求。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写道:倘要所有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最多是形成一个平庸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必然“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明显,有高峰必有深谷。

任何人都有缺点和弱点,任何人也都有无知无能方面,只不过表现在不同的事情上而已。因而,人人在自我表现和与人交际中都会有“出丑”的表现。有些人由于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缺点,拿出勇气,去革新和突破自己,所以,他们情愿不做事、不讲话、不交际,也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在灯光灿烂、乐曲悠扬的宴会厅里,他们很想站起来跳舞,可是怕别人笑话自己舞技拙劣,宁愿做一晚上的看客。跳得好的人越多,观众越多,他们就越鼓不起勇气。

温馨小语:

生活中的完美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用豁达的态度来看待完美,才会在如释重负时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