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防治种子选用无病地、无病株采收的种子,以选用2年陈种为好,重病温室要进行2年以上轮作,及时除去病残体。种子处理用50℃温水浸种30分钟取出投入冷水冷却,晾干播种。栽培管理上要根据芹菜“喜冷凉怕酷热,喜湿润怕干燥”的特点,通过科学的管理,控制温湿度,既满足芹菜的要求,又能抑制病菌,尤其要杜绝大水漫灌。为提高芹菜抗病能力,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适量追肥。适时中耕,及时除草,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清除底叶、病叶,携出深埋,以减少病菌传播,并立即喷药防治。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多硫胶悬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喷洒1次,连喷2—3次。密闭温室可用百菌清烟剂,每亩200—250克,熏烟4—6小时。
(十一)叶斑病
主要为害芹菜、茼蒿等。
1.症状特征该病主要为害芹菜叶片,偶尔也为害叶柄、茎部。叶片发病初期出现黄褐色水浸状斑点,很快扩展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褐色或灰褐色,边缘黄色或深褐色,稍呈隆起;叶柄及茎上病斑条状、褐色,后变暗褐色,稍凹陷。高温高湿时病斑上生出灰白色稀疏霉层,霉层易被雨水冲洗掉,遇阳光很快消失。
该病主要为害茼蒿叶片。病斑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深褐色,后期在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
2.发病条件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喜高温、多湿环境,需要80%以上相对湿度,所以在高温多雨时易发病,在温室内易发病。此外,缺肥、缺水或大水漫灌,芹菜生长不良等都容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种子处理用50℃温水浸种30分钟取出投入冷水冷却,晾干播种。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天喷洒1次,连喷2—3次,注意接近收获期(至少1周)不可喷药。也可密闭温室用百菌清烟剂每亩200—250克,熏烟4—6小时。
(十二)黑斑病
主要为害油菜等。
1.症状特征叶片上形成淡褐色或黑褐色具有明显同心轮纹的圆斑,上生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子实体。球叶和外叶发病后病斑易腐烂和穿孔,潮湿有露的情况下更为明显,严重者诱发球叶腐烂,失去商品价值。
2.发病条件为交链孢属甘蓝黑斑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侵染所致。病菌能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土壤中、十字花科越冬作物及留种株上、种子表面等处越冬。因此,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广泛。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冲溅进行传播,萌发的芽管可从叶部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斑在环境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即黑色霉状物,不断重复侵染,危害也随之蔓延。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轮作;增施基肥及磷肥,并注意氮、磷、钾肥适当配合施用,提高植株抗病力;叶菜类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叶残体;选择合适的繁种基地,减少种株病菌感染。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摘除少量病叶后,喷洒1∶1∶400的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70%代森锰锌、58%甲霜灵·锰锌、14%络氨铜水剂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任选一种进行防治或交叉防治,每周1次,严重者3—4天1次。注意喷匀,以防药害发生。另外,在种荚成熟期,喷施上述农药2次,可获得带菌率低或不带菌的种子。
(十三)立枯病
主要为害茼蒿。
1.症状特征主要为害幼苗。苗茎基部变褐,病部收缩细溢,叶萎垂枯死。发病初期病苗白天萎蔫,晚上恢复正常;严重时扩展到整个茎基部,造成幼茎基部收缩,逐渐枯死,病苗直立不倒伏,故称立枯病。
2.发病条件该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而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发病最适温17℃—28℃。高温高湿,或气温忽高忽低,利于病害发生蔓延。秧苗过密,阴雨天气,湿度过大,病害发生严重。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应注意适期播种,防止播种过密,幼苗徒长。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72.2%霜霉威水剂5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十四)白锈病
主要为害油菜等。
1.症状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背面产生白色疱疹突起,大小1—5毫米,对应叶面呈浅黄色至灰白色,边缘不明显,后期疱疹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孢子囊,疱疹多的叶片黄枯。
2.发病条件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温暖地区因寄主终年存在,病菌以孢子囊借气流辗转传播,完成其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白锈菌在0℃—25℃均可萌发,潜育期7—10天。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进行隔年轮作。蔬菜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以减少菌源。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注意田间排渍疏株通风。
(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洒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10天喷洒1次,连喷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二、虫害防治
(一)白粉虱
1.为害特点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寄主众多,喜害瓜类、豆类和茄科蔬菜。幼虫及成虫均能为害,常群集寄主叶背吸食汁液,使寄主长势衰弱,甚至造成叶枯死亡。为害同时分泌蜜露,污染叶片与果实,引发煤污病。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5毫米,黄色,被有白色蜡粉,翅白色,不透明,前翅有2条脉纹,后翅1条脉纹。幼虫:共3龄,长椭圆形,扁平,半透明,黄白色或黄绿色。初龄幼虫有触角及足,复眼红色,能爬行,蜕皮后,触角与足消失,用喙固着于叶背;固定了的幼虫体缘密生蜡质细齿,背面常有弯形蜡刺10对。蛹:蛹化于老熟幼虫的皮壳中,长约0.8毫米,白色、淡绿色至黄褐色,前端可透见红色眼点。卵:长约0.2毫米,枣核形,表面平滑有光泽,初产时淡黄色,后变灰褐色,下端有短柄。散产于叶背。
3.生活习性白粉虱不能在室外越冬,多在温室内继续为害越冬,无滞育和休眠现象,完成1代约需30天,成虫能作短距离迁飞。白粉虱大多进行有性繁殖,也可进行孤雌生殖,每头雌虫可产卵324粒左右。成虫有趋嫩性,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对白色、银灰色有负趋性。
4.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蔬菜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和植株残体,减少虫源;春季重视温室内的白粉虱防治,不使这些越冬虫源转入大田;秋后温室栽培种植前要对棚室进行灭虫处理,并架设防虫网,防止大田虫源进入温室;内挂黄色胶板,利用趋黄习性粘杀成虫。
(2)培育无虫苗,防止直接将虫源带入大田或棚室。
(3)白粉虱为害初期,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000—4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6—7天喷洒1次,连喷2—3次。
(二)叶螨
1.为害特点叶螨又称朱砂叶螨,俗称红蜘蛛,宁夏各地均有分布。叶螨寄主广泛,多达32科113种植物,是蔬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
2.形态特征雌成螨:背面观呈卵圆形,体长0.4—0.5毫米,体锈红色,体背两侧各有1个倒“山”字形的黑斑。雄成螨:背面观略呈菱形,躯体较雌成螨稍小,体色呈淡红色,体背两侧也有倒“山”字形斑。若螨:刚孵化的称幼螨,体近圆形,色泽透明,足3对,取食后,体色变暗绿。若螨体色变深,足4对,体侧出现明显的块状色素。卵:圆球形,有光泽,直径0.13毫米,初产时无色透明,后渐变为深暗色。
3.生活习性叶螨每年发生10余代。以雌成虫潜伏在菜叶、土缝及杂草根部越冬,在温室中冬季不休眠,可继续为害。春季先在越冬寄主或杂草上为害繁殖,以后再移至菜地为害,初始在田边点片发生,靠爬行或吐丝下垂,借助风雨或人携带,在叶片和株间蔓延。先为害基部老叶,后向上扩散,高温低湿有利叶螨的发生蔓延。每雌成螨产卵50—110粒,叶螨也可孤雌生殖,只是未受精的卵多孵化为雄螨。另外叶螨中常混有另一类叶螨,俗称白蜘蛛。这类叶螨与朱砂叶螨形态上相似,不同的是该螨在生长季节无论雌雄、若螨或幼螨,体色均为淡绿色或黄色,当虫口密度很大种群要迁移时,体色变为橙黄色,但绝无红色个体,且营养条件越好,虫体色越淡,这种螨比朱砂叶螨寄主更广,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抗药性强,是一种更为危险的害螨。
4.防治方法
(1)清除温室周边杂草,结合收获清除残株败叶,耕翻土地,消灭虫源。
(2)发现有叶螨为害,可用73%炔螨特乳油2000—2500倍液,或5%氟虫脲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重点喷施叶背面,7—10天喷洒1次,连喷2—3次。
(三)茶黄螨
1.为害特点茶黄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全国均有分布,宁夏也广见茶黄螨的为害。成螨、若螨群集蔬菜幼嫩部位剌吸取食。为害叶片时,受害部位呈灰褐色或黄褐色,油渍状,叶片边缘向下卷曲;辣椒和番茄的叶片变小、变窄、僵硬、直立、皱缩;嫩茎嫩枝受害后,呈黄褐色,扭曲畸形、顶端干枯、秃顶,类似病毒病症状;受害的花和花蕾变小,重者不能开花、坐果,或落花、落果。茄子果实受害后,果柄、萼片以及果皮变为黄褐色,失去光泽,木栓化,最后果实开裂,呈开花馒头状,无法食用;辣椒果实受害,果实呈茶锈色,木栓化。由于虫体小,肉眼难以观察,因而常将其误认为是生理病害或病毒病。
2.形态特征雌成螨:体长0.21毫米,椭圆形,腹部末端平截,羽化初为淡黄色,后渐为半透明白色,足较短,第四对足纤细,附节末端有1条很长的鞭状刚毛。雄成螨:体长0.19毫米,长圆形,足较长而粗壮,第三四对足的基节相接;第四对足胫节、附节细长,向内侧弯曲,有1根特别长的鞭状刚毛。卵:椭圆形,无色透明,长0.11毫米,卵面有纵向排列白色小瘤。幼螨:椭圆形,足3对,乳白色,腹末端尖,有1对刚毛。若螨:体梭形,半透明,被幼螨的表皮所包围,是静止的生长发育阶段,有称此为“静止期”。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多代,以雌成螨在避风的寄主和杂草的根际或土缝中越冬,在温室周年可以为害。成螨活跃,有趋嫩性,当取食部位变老时,雄螨携带若螨向幼嫩部位迁移;雌若螨在雄螨体上蜕皮1次变为成螨后,即交配产卵;茶黄螨以两性生殖为主,也有孤雌生殖。卵散产于幼嫩叶背及果实凹处,卵和幼螨对湿度要求较高,只有相对湿度在80%以上才能孵化和生长,温暖多湿的环境有利于茶黄螨的发生。
4.防治方法参见叶螨的防治方法。
(四)蝼蛄
1.为害特点宁夏见到的有2种,即华北蝼蛄与东方蝼蛄。蝼蛄食性极杂,为害多种蔬菜。蝼蛄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咬食播下的种子、幼芽、嫩茎及根茎,造成缺苗断垄,同时将土面穿成纵横交错的隧道,使作物根、土分离,形成“吊根”,导致幼苗死亡。
2.形态特征
华北蝼蛄成虫体长36—55毫米,黄褐色或灰色,密生细毛,头小、狭长,触角丝状,前胸背板盾形,中间有一个凹陷不明显的暗红色心脏形斑;前足开掘足,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棘1根或消失;前翅短,黄褐色,后翅纵卷成筒状,突出腹端;腹部末端近圆筒形,尾须细长。卵椭圆形,黄褐色至暗灰色。若虫分13龄,初孵时乳白色至黄褐色,随生长发育色渐变深。
东方蝼蛄外观与华北蝼蛄相似,形体小,浅茶褐色。前胸背板有明显凹陷的长心脏形斑,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棘3—4根,腹末端近纺锤形。卵黄褐色至暗紫色。若虫分6龄,初孵时白色至黄色,随生长发育渐变深。
3.生活习性
华北蝼蛄约3年1代,以成虫及8龄以上的若虫在冻土层以下越冬,每窝1只,越冬成虫翌年3—4月份开始活动,平均气温和土温在15℃—20℃开始交配、产卵,产卵期约1个月,每头雌虫产卵288—368粒,卵产在深为10—25厘米,预先筑好的卵室内。夏季炎热时,若虫潜入土中越夏,入秋形成第二次为害高峰。
东方蝼蛄1—2年完成1代,其活动为害与华北蝼蛄相似,但交配、产卵及若虫孵化均较华北蝼蛄提早约20天,平均每雌产卵60—100粒,产卵场所多在潮湿处。蝼蛄均昼伏夜出,夜间9—11时是活动高峰期,雨后活动更盛,有趋光和喜湿性,对炒香的豆饼、麦麸以及马粪、农家肥等有强烈趋性。温暖湿润、多腐殖质的壤土、沙壤土、低洼盐碱地、施未腐熟厩肥多的地块蝼蛄为害重。
4.防治方法
(1)秋季深翻地,杀死一部分越冬虫体。
(2)用黑光灯或马、牛粪诱集捕杀。
(3)在蝼蛄上升活动时形成的虚土堆,寻挖虫窝捕杀。
(4)用2.5%敌百虫粉剂0.5千克,拌细土10—15千克,在翻耕前撒于地面,施后耙地;或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150毫升,拌秕谷5千克(先将秕谷煮成半熟,凉后拌药)制成毒谷,或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150毫升,拌入炒香的麦麸或豆饼5千克中,拌湿为度制成毒饵,每亩施用1.5—2.5千克撒在蝼蛄活动的隧道处。
(五)蛴螬
1.为害特点蛴螬为金龟甲类的幼虫。常见的有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的幼虫。蛴螬为害豆类、茄果类、瓜类、叶菜类等多种蔬菜,以及粮食作物、果树与林木等,在地下啃食萌发的种子和幼苗根茎,造成缺苗断垄,影响作物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成虫金龟甲则喜食大豆、花生及果树的叶片。
2.形态特征
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体长16—21毫米,长椭圆形,黑褐色或黑赤褐色,鞘翅革质,有光泽,两翅会合处宽而隆起,每侧各有4条纵隆线,前足胫节外侧有3个齿状突起,较锋利;幼虫体长37—45毫米,头部前顶两侧各有顶毛3根。
暗黑鳃金龟成虫体长17—22毫米,暗黑色,无光泽,前足胫节外侧3根齿突较钝,鞘翅及腹部有蓝白色短小绒毛;幼虫体长35—45毫米,头部前顶毛每侧1根,肛门孔3裂。
铜绿丽金龟成虫前胸背板和鞘翅均为铜绿色,具闪光,幼虫臀节肛门孔呈横裂状。
3.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