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
32723700000041

第41章 通向21世纪的坦途——20世纪末信息高速公路问世

“信息高速公路”实际上是一个交互式多媒体网络,它把电视、广播、报纸、电脑、传真和电话等一般通讯工具所能提供的视像、数据、声音转换成数码信息,通过光缆传递到网络联结的用户终端,然后通过转换器还原成声音、图像或文字信息。“信息高速公路”提供的服务包括新闻、可视电话、影视声娱乐(包括500个电视频道、最新电影、足以乱真的电子游戏和许多歌星的唱片)等多种类型及办公、教学、图书馆、购物、天气、交通旅游、金融股票及物价信息、医疗诊断等咨询。

美国电视通讯公司(TC)总裁马隆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下个世纪给美国人的工作、学习和娱乐方式带来一场革命。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克林顿政府为振兴美国经济而制订的高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的科技发展战略从军事转为民用的重大转折。

应该说,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科技力量最雄厚的国家。不过长期以来,美国政府的科技开发重点一直是军事技术,民用技术主要由各大企业去开发,政府一般不加干预。20世纪80年代中,里根政府在开发“星球大战”(SDI)时,联邦政府的科研经费中75%都用于军事。鉴于这种情形,克林顿上台伊始,就强调政府要积极指导并参与民用技术的开发。1993年财政年度,联邦政府的科研经费中民用部分已占41%,但克林顿仍不满足,他要求1998年财政年度的科研经费,民用部分须提高到一半以上。联邦政府所属的726个实验室(年度经费有256亿美元),过去民用技术开发只占经费的5%,也被要求提高到20%。克林顿明确地说:“当前推动先进技术的动力来自民用工业,而不是军事工业。只有加强我国的民用技术基础,我们才能一箭双雕地解决国家安全和经济竞争力问题。”而在整个民用技术的发展中,“信息高速公路”被列入“最优先的地位”。

事实上,“信息高速公路”是在原来美国国防部的电脑“交互式网络”(Internet)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五角大楼这个网络是在1969年开始筹建的,原来只是连接国防部与各有关大学、实验室和军事基地的,以后逐步开放,也为企业和专家提供信息服务。现在通过卫星和电缆连接102个国家900多个网络中心。

为了加强对这项高科技工作的领导,克林顿派副总统戈尔负责,并由当时的商务部长罗恩、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泰森等一批经济技术专家组成“特别小组”具体组织信息高速公路的实施。从1993年9月起,他们在正式提出了《NII:一项行动的日程》报告以后,每周都在白宫开会。《纽约时报》说,戈尔“除了发展信息高速公路以外,几乎没有别的事情了”。

据估计,整个工程将耗时20年,总投资达4000亿美元,主要是靠民间投资、政府远期投资,总额大约300亿美元(相当于已对SDI的投入)。根据戈尔在1993年12月21日讲话,美国政府的政策是:一、鼓励私人企业增加投资;二、促进并保护私人企业间的竞争;三、公众都有机会获得信息高速公路的服务,包括合理的价格;四、避免在信息拥有方面出现“贫富不均”现象;五、维护技术设计上的灵活性。

在具体步骤上,1994年对1934年制订的《通讯法案》进行了修订,通过立法手段,放宽政府对电讯事业的管制,以推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同时还在一些地区进行试验,目标是100万个家庭;1995~1996年,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工程正式铺开。政府计划在2000年以前,把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事业都连成网络,并逐步普及到各家各户。

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关键是发展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集声音、视频、静止图像、动画等各种信息媒体于一体的信息处理技术,它可以接收外部图像、声音、录像以及各种媒体信息,经计算机加工处理后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多种方式输出,实现输入输出方式的多元化,改变了计算机只能输入输出文字、数据的局限,计算机开始能说会唱起来。

一台标准多媒体计算机包括主机、带音频视频功能显示器、声像输入输出装置、通信与控制端口、识读光盘驱动器、多媒体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

多媒体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构成了多媒体通信。

1984年当苹果公司推出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时,人们还不在意;但今天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大大小小的计算机展览会上,多媒体却成了最受宠的“公主”。90年代初盛行的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世界高技术竞争的焦点,多媒体、互联网络、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浪潮中出现最多的三个名词,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构成了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核心。专家们称,80年代是个人计算机时代,90年代是多媒体时代。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融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视频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高技术于一体,保持了其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应用又涉及其他多项高技术的特点。它将涉及众多的产业,从军工、科研、教育、信息咨询业到传播娱乐业等几乎所有产业,人们称多媒体产业为“大众产业”。因而,无论对美国和日本任何一家大企业来说,都不能“包打天下”,而需要各有关企业优势互补,通力合作,来共同开发和公平竞争。

由于美国法律规定,同一地区的电话公司不能兼营有线电视业务,1993年,美国出现了一阵电讯业与电视业跨地区兼并的“旋风”,先后发生了7起大的跨地区兼并事件,总金额达500亿美元。

最令人注目的是在10月份,以费城为基地的大西洋贝尔公司(承担美国东海岸几乎全部电话业务)宣布以330亿美元收购位于中西部的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美国全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系统——电讯通讯公司,这家公司在49个州拥有1000万用户,控制全美1/4的有线电视市场。

在这前后,西方电话公司以25亿美元买下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公司——时代华纳公司的主要股份;南方贝尔公司买下得克萨斯州有线电视的主要股份;西南贝尔公司买下华盛顿附近的赫斯有线电视系统……著名的派拉蒙影片公司的股份现在也成为电话公司争相收购的对象。这不是一般的兼并,而是意味着一个新的行业,即电话—电视业(甚至包括电影和出版)正在出现。因而近年来电讯业的股票价格节节上升,前景看好。

在电子工业方面,也出现了合作开发的势头,美国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公司)与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宣告结盟,开发多媒体的新产品。IBM与苹果两家电脑公司,也相互联姻,成立多媒体技术开发公司。AT&T也与世嘉公司联合开发多媒体的游戏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媒体的技术开发和销售中,各大企业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早在1991年5月,美国微软公司、AT&T和日本电气、东芝、富士通、荷兰菲利浦等全球12家大电子公司成立了“多媒体电脑市场委员会(MPCMC)”。1992年5月,美国的IBM、苹果电脑邀请松下、日本电气、日立、夏普和菲利浦、汤姆逊(法国)等大公司一起讨论建立统一的多媒体技术标准。

至于跨国的技术合作就更多了,苹果与夏普合作开发个人信息机器;摩托罗拉与索尼成立合资新公司;日本任天堂与菲利浦开发对话型光盘;美国时代一华纳公司(拥有许多新闻杂志、电视新闻制作)与英国韦斯特公司结成联盟。据报道,为了开发多媒体的软件和硬件,这种联盟公司已有几十家之多。

这反映了这些大公司对多媒体市场确实看好,大家都在抢占阵地,准备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来开发创新;同时这些大规模合作的态势也将促进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

从目前实际来看,确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批新产品已经上市,有的已成批生产,价格开始下跌。

美国电视已经普及,电话普及率达93%,家庭拥有电脑(PC机)率也已达31%。对拥有电脑、电视、电话设备的家庭来说,只要装一个Set-Top(香港译为“百宝盒”)或称Up8radeKits(台湾译为“升级箱”),就可具备多媒体的功能。多媒体的个人电脑也已大量上市,1993年美国的销售达71.8万台,比1992年27.9万台激增两倍半,价格也从1992年每台2500美元跌到只有1500~1800美元,与普通PC电脑价格差别已不大了。行销商估计今后一两年内销量还会急剧增加。

克林顿认为美国政府宣布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实施的成功,当是美国在未来世界的经济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他还把这个计划同60年代美苏空间竞赛相比,作为美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领先的象征。

无疑,这一耗资巨大的计划将会带动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高速公路”本身需要更高级的光导纤维电缆来传送数据,不但是光纤产业而且各种新材料工业将会有更大发展。几千万个家庭和企业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各种性能的多媒体电脑,这又会将电脑业的生产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中起关键作用的不仅是这些硬件,更需要的是软件。在这方面,克林顿政府清醒地看到美国比日本拥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克林顿将它视作美国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技术竞赛中,可以而且有把握压倒日本和欧洲的一张王牌。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功能将越来越多,软件市场的潜力将更为可观——这也是克林顿政府胸有成竹的。克林顿政府还看到,伴随着上述计划的实施,超级电脑、大型数据库以及卫星通讯等会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金融、贸易、电子报刊、电子图书、遥控门诊、讲课等等几十个有关的服务行业也将得到新的发展。据报道,在多媒体的带动下,家用电器产品也会有新的升级换代。美国现在的家用电器产品基本上是日本货的天下,美国一些企业现在正在加紧开发新产品,力争要收回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失地”。

再说多媒体的商业前景也相当诱人。据苹果电脑公司前总裁约翰·斯卡利估计,今后10年内,多媒体的市场销量将达3.5万亿美元。克林顿认识到,这将对美国经济的振兴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1994年1月,美国政界人士、电子专家、通信和娱乐界领袖1600多人汇集在加州大学展望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在当年就能把100万户家庭联结起来,5年内将把美国的大部分家庭联为一体。戈尔副总统在会上兴奋地表示,到2000年,信息高速公路会把美国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家医院和诊所、每一个图书馆”联结起来。更重要的是,“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方法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人们可以更快更多地获得各种信息,从而对经济科技的发展起无可估量的作用。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将有极大的提高。1992年使用电脑在家里上班的政府和商业雇员为十几万人(不包括在家经营商业和下班后把办公室工作带回家的人),而信息高速公路全面建成后,这种在家上班的人将会成数倍、数十倍地增加;人们不必风尘仆仆地往来于家庭和办公室之间……这样便使得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得到较大的改变。更深一层说,传统经济将逐步向智能型转化,如同未来学家们所说,信息社会真的来到了,而且比人们预期的还要来得快。

美国在20世纪末出台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执行克林顿总统新科技战略的重大举措。随着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军事对峙让位给经济“热战”。面对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克林顿入主白宫后,立即出台了一个经济振兴的一揽子计划,紧锣密鼓地加紧部署大规模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它被称为美国企业和产业在世界市场中能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并由此拉开了争夺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优势的帷幕。

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一出台,即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首先是欧共体和西欧各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对美国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网络的发展前景“纷纷感到不安”,于加紧制订自己的计划,奋起直追。日本国家科学信息系统中心的官员认为,日本的网络系统大约比美国落后十年。为改变这种状况,日本已计划在2015年建成一个全国光纤信息网络,目前的主要行动是一项耗资9500万美元的“省际研究信息网络”计划。英国《金融时报》信息服务社总经理认为,欧洲在联网服务方面比美国落后3~5年。1993年底欧洲联盟首脑会议批准的、由德洛尔提出的白皮书建议,在今后十年中投资1500万欧元用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克林顿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也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加感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感到一种危机感。新加坡国家电脑局当即宣布投资20亿新元(约合12.5亿美元)推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总计划;目前已经铺设了16000公里的光纤电缆。新加坡政府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最终把新加坡变成一个“智慧岛”。我国也不甘落后,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订规划。目前,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已经正式开通,1995年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这个数据网和一年前开通的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将与各部门的电脑网络和信息系统互联,构成包括人机通讯和计算机通讯在内的公用信息网络,为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道建设奠定基础。

面临全球奋起迎战的高科技发展趋势,1994年下半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发表题为《全球信息系统将促进发展》一文,进一步提出,把各国的信息基础设施网连接起来,以构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美国政府随之把戈尔方案提出的设想和原则,提交给包括在印尼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在内的一系列国际会议讨论。按照这一设想,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巨大神经中枢,圆形的地球将如同一个具有智慧的大脑。它将使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通过分布式智慧网络的联系分享信息,实现相互瞬间交流和沟通。

从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到各国后又到全球信息高速公路设想的提出与实施,只经历了短短一年时间。由于各国政府、有关国际组织的极力推进,各大企业的积极响应以及新闻媒介的大量宣传,这一被称之为“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浪潮正以不可抗拒之势席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