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糖尿病家庭自疗法
32656700000037

第37章 糖尿病的心理挑战

糖尿病的病因除遗传、病毒、代谢及自身免疫等因素外,与心理因素也有密切关系。医学研究证明,持续的心理应激,可导致丘脑—肾上腺髓质和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发生变化,使胰岛分泌出现障碍,从而诱发糖尿病。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心理调适尤为重要。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身心康健地走过一生,没有人喜欢被贴上“病人”的标签。尤其当这个疾病是只能“控制”,没有办法“根治”的慢性病,像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这些疾病一旦发生,几乎就注定要跟随我们一辈子。俗话说,“好汉只怕病来磨”。许多患者觉得糖尿病是一种煎熬,是人生的挫折或打击。就像人生必须面对的种种挑战一样,每一个人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患者惊慌失措,到处寻求偏方,不但伤身而且有时还被骗钱;有的患者满不在乎或是逃避现实,使病情延误。直到有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使身体极度不适,才被送到急诊,这时许多器官受到的伤害可能已经无法挽回,徒然留下残障或失去宝贵生命。只有坦然接受并且勇于面对的患者,才能够将糖尿病对我们的伤害降到最低。

然而对糖尿病的调适并不是单一的,也大多不是个人可以独自完成的。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曾经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彷徨、忧郁最终坦然接受等不同的心理阶段,也有患者没有办法度过接受的阶段,受困在无法逃脱的情绪深渊里,使彩色的人生变成黑白。

本章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阐述心理压力对糖尿病的影响,并提供患者自我管理压力之道,以及患者的亲人及同事可以协助的方式。后半部以问答的方式,解答糖尿病患者心中常有的疑惑,期使患者能以更积极、更自信的态度来面对糖尿病。

TIPS

糖尿病与忧郁症

忧郁症是困扰现代人的重大疾病之一。许多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比起非糖尿病患者群更容易患忧郁症,糖尿病患者容易有疲倦、提不起精神、情绪低落等情况。部分原因是来自于疾病本身和并发症,或是来自与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但是反过来说,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患者积极的药物顺从性(和医师配合)、积极的生活形态调整(和营养师、教师、患者会、家人等的互动),而忧郁所造成社交障碍和缺乏积极性等症状,会使患者没有糖尿病与忧郁症办法为自己做这些事,进而影响糖尿病的控制。所以忧郁和血糖控制不良就变成互相加强的恶性循环。糖尿病患者应该自己照顾自己;我们也要开心、鼓励我们患有糖尿病的亲人或朋友,一旦发现有疑似忧郁症的情况就要向精神科医生请求帮助,不要陷入忧郁症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