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子原来这样说
32631000000030

第30章 人和是治国之本

“原典”

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管子·形势》

“古句新解”

君主与臣民的关系不和谐,即使现在安定,表面安定,也必然会发生危机。

管子在此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意义。上下一心,精诚团结,是国家富强昌盛的重要条件,反之,君臣、百姓各怀一心,互相猜疑,肯定会影响到国事。虽然是暂时或表面上很稳定,但一有风浪,便会发生危险,因此,人和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孟子也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人和。再次证明了上下团结一致,是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提起人和之重要,就不得不提太平天国因内讧而导致失败的故事,这是一个“上下不和,虽安必危”的典型事例。

清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农民起义。两年后,起义军攻占南京,改称天京,建立了太平天国。太平天国上下团结一心,洪秀全、杨秀清坐镇天京,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亲临战场冲锋陷阵,数十万起义军英勇拼杀,接连打败强大的清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辉煌胜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站住了脚跟。然而,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太平天国内部却闹起了矛盾。

太平天国内部,杨秀清的地位仅次于洪秀全,被称为“九千岁”。他才干出众,很有军事方略,深得广大将士的爱戴和洪秀全的信任。但是,随着太平天国势力的壮大,杨秀清的私欲也不断膨胀。他仿效天王府建造了豪华的东王府,手下有两万多名大小官员,交给洪秀全的一切奏章,必须由他转呈,东王府成为太平天国政令所出的地方,杨秀清的助手的权力有的都超过了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和燕王秦日纲等人。对天王洪秀全,杨秀清也不放在眼里。他时常假借“天父下凡”训斥洪秀全。有一次,洪秀全责罚了一些女官,引起了杨秀清的不满。杨秀清就倒在地上,假托“天父”下凡附在了自己的身上,假传“天父”的旨意,要责打洪秀全四十军棍。韦昌辉等人再三恳求也不行,直到洪秀全当众认错才罢休。

杨秀清的野心越来越大,他想代替洪秀全当天王。咸丰六年夏季的一天,东王府里张灯结彩,鼓乐大作,正在庆祝胜利。突然,杨秀清脸色发紫,大声喊道:“天父下凡了。”全府人一听,都知道这时的东王已经是“天父”的化身了,立刻鸦雀无声,跪下听取指示。杨秀清慢腾腾地说:“我是天父,快叫你们二兄(指洪秀全)来听训话。”府里的侍从立即去报告洪秀全。洪秀全急忙赶来,跪在杨秀清面前。杨秀清以天父的口吻说:“天王和东王都是我的儿子。东王智慧比天王高,功劳比天王大。为什么天王称‘万岁’,东王只能称‘九千岁’呢?你必须封东王为万岁。这是天意,不得违抗。如若违抗,祸害无穷!”

洪秀全心里明白,这是杨秀清借天父的名义为抬高自己地位而玩弄的把戏。他想当场发作,但是又考虑到杨秀清权重势大,一旦翻脸,自己反而要遭殃,就连连磕头说:“天父说得很对,东王才大功高,早就应该加封‘万岁’。只是加封是件大事,需要选个好日子。等到东王诞辰那天,我一定当着百官的面加封东王为万岁。”杨秀清听后,满心欢喜,便以天父的口气说:“好吧,我回去了。”

洪秀全回到天王府,越想越生气:“杨秀清逼我封他为‘万岁’,岂不是要取我而代之吗?我不除掉他,他就要除掉我了!”想到这里,他就找亲信大臣赖汉英密商。赖汉英也对杨秀清的专横十分不满,赞同洪秀全除掉杨秀清。洪秀全当即亲手书写命令,秘密派人调正在其他地方与清军打仗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赶回天京,一同处置杨秀清。

韦昌辉这个人非常阴险。他表面上对杨秀清百般奉承,总是夸奖杨秀清见识超群,还谦卑地说:“小弟才识短浅,若不是东王指点,哪里懂得这么多道理?”但是杨秀清并不赏识他,从来不让他担任一方面的军事重任,因此韦昌辉对杨秀清非常嫉恨。现在,有了洪秀全的密令,韦昌辉感到机会来了,便立即带领三千亲信部队快马加鞭,趁夜晚悄悄回到了天京,和已经回天京的秦日纲密谋,迅速封锁了通往东王府的道路,包围了杨秀清的住宅。第二天凌晨,韦昌辉率领亲信部队,闯进东王府,杀死了杨秀清,命令部队将在东王府居住的杨秀清家亲属和东王府官员全部杀死。一会儿工夫,东王府内尸体遍地,血流成河。但是韦昌辉还不满足,又借机将杨秀清的五千多名部属和亲戚全部杀死。这些使清军闻风丧胆的太平军将士没有死在敌人之手,却惨死在韦昌辉的屠刀之下。由于城内尸首太多,无法掩埋,韦昌辉就命令把尸首扔到河里。浮尸随秦淮河一直漂流到城外,看见的人都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韦昌辉滥杀无辜,引起了石达开的不满,他气愤地质问韦昌辉:“杀杨秀清一个人就够了,为什么株连那么多人?从广西起义的太平军兄弟姐妹,被你杀掉大半,今后如何打仗?”韦昌辉就调集军队,准备杀死石达开。石达开及时逃走,免于一死,韦昌辉就将他一家老少全部杀死。石达开逃到安庆,调集四万军队,要来天京问罪,杀韦昌辉报仇。

洪秀全认识到韦昌辉是比杨秀清更跋扈的人。如果纵容他,不但会威胁自己的地位,还将是太平天国的心腹后患。于是洪秀全命令把韦昌辉、秦日纲连同他们的家属及死党二百多人全部处死,又把韦昌辉的人头割下来,送给石达开。这样,太平天国最有声望的首领,除了洪秀全,就只剩下石达开了,洪秀全就请石达开回天京辅政。

石达开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又兴兵讨伐韦昌辉,深得广大将士的拥护。洪秀全看到这种情况,又犯了猜疑,害怕石达开权力大了威信高了,会成为第二个杨秀清。因此他就采取手段多方限制石达开的权力。这引起了石达开的不满。他思前想后,决定分立出走,于咸丰七年夏天,带领十几万精锐部队离开了天京。这使太平天国又一次遭受严重损失。虽然后来洪秀全又起用了一批很有才能的年轻将领,但已不能挽回局面,终于在同治三年失败了。

杨秀清居功自傲,韦昌辉借刀杀人,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洪秀全乱加猜疑,石达开负气出走,又使太平天国自毁长城。太平天国与其说是被清军打败,不如说是自己打败了自己。由此可见,上下不和必将导致国家败亡。“上下不和,虽安必危”,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