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下)
32625900000046

第46章 悬而未决的主权争夺战——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是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战略要地。1982年3~6月,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等三个群岛的主权问题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以阿根廷的失败而告终,一共持续了七十四天。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靠近南美洲大陆的大西洋洋面上,是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战略要地。与马尔维纳斯群岛在地理上相隔较远,但在地缘上几乎融为一体的另有两个群岛,这就是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1982年3~6月,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等3个群岛的主权问题爆发了一场战争。虽然这场战争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不长,但它为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特别是海上作战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创造了新经验,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英阿两国围绕马岛的主权争执渊源较深。英国认为,马岛最先由英国人发现;阿根廷则认为,马岛在1770年已归西班牙所有,在此之前英国缺乏有效先占行为,而阿根廷则是从西班牙手中接管马岛的(1820年)。1833年,英国以武力夺取了马岛,1943年向岛上派出了第一位总督。此后,阿根廷保留了对马岛的主权要求,两国纷争一直延续下来。

1981年底,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后不久,阿军方制定了旨在武力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行动”计划。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一行60人,乘海军运输船来到南乔治亚岛利斯港,上岛工人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3月22日,英国外交部就此事向阿根廷提出抗议照会。3月26日,阿根廷出动3支海军特混舰队,分别于4月2日和3日实施登陆突击行动,一举夺取了马岛等3个群岛。

对阿根廷的行动英国作出了迅速反应,在马岛被占的当日下午,英国政府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作出了同阿根廷断交,并派出特混舰队收复失地的决定。

随后,英国进行了紧急出征准备。英国于4月7日宣布,自4月12日格林威治时间4时起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域实行海上封锁。

针对英国的反应,阿根廷也进入了占岛后的战略展开阶段。完善了岛上的行政和作战指挥机构,成立了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从4月2日到12日,从海上和空中向马岛紧急空运人员和物资,使岛上兵力达到1.3万人。

由于英阿两国军事行动的展开,国际社会作出了强烈反应,许多国家表明了各自的立场,并作出了援助行动。与此同时,国际调停和斡旋活动也开始积极进行。但是,由于双方在先撤兵或先承认主权问题上相持不让,国际调停没有取得成功。于是,随着英国宣布的封锁日期的到来,战争进入了下一阶段即封锁与反封锁阶段。

整个封锁与反封锁阶段从4月12日起至5月20日英军开始登陆行动的前夜止,其间根据形势的发展,以4月30日为界,又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阿军继续完善防御部署,英军则经阿森松岛向马岛开进,并且取得下步作战行动的临时后方基地,于4月23日夺取了阿军防守薄弱的南乔治亚岛。后一阶段,英军特混舰队已抵达马岛海域,开始按计划对马岛海域实施严密封锁,并于4月28日将封锁圈从海上扩展到空中。在此过程中,为了威慑阿根廷海军,消除其对英国特混舰队的威胁,英国潜艇在封锁圈以外击沉了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作为反击,阿出动海军航空兵寻击英舰。5月4日上午,阿海军航空兵3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以法制“飞鱼”式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在双方封锁与反封锁斗争激烈进行的时候,还进行了一些谈判和调停活动,但仍未取得收获。因此,英军加紧了登陆作战的准备。5月7日,英特混舰队指挥部最后通过了“萨顿”两栖登陆计划。5月12日,作为特混舰队后续部队的第五步兵旅乘“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从南安普敦启程,开赴战区。5月11至14日,英军特种军队“特别舟艇中队”的突击队员又摧毁了英选定登陆点附近的贝卡尔岛上的机场等目标。对这些情况,阿方未能做出准确判断,误认为英军是企图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因此在军事上陷入了被动。

英军选定的登陆点位于同马岛首府斯坦利港相反的马岛东岛的最西端。5月20日,英国登陆突击编队完成集结。21日凌晨,登陆行动全面展开,至上午10时许,第一批2800名官兵和大部分装备已上陆完毕。部队上陆后,立即构筑了防御阵地,并以舰炮及各种防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组成了防空火力网。

阿根廷军队在查明英军登陆情况后,立即组织了大规模空中反击。阿根廷航空兵的反击给英军造成了严重损失,但由于实力的限制和英军的抗击,它并没能起到完全破坏英军登陆计划的作用。英军在猛烈的空袭下,继续扩大登陆成果,至5月25日晚,第一梯队5000多人连同3.2万多吨作战物资全部上陆完毕,登陆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从这时起,激烈的战斗就从海上移到了陆地。

英军登陆后,根据地形和阿军防御态势,下定决心南北两路分进合击,向斯坦利港外围发动钳形攻势,待后援的步兵第五旅上陆后,向斯坦利港发起总攻。阿军在斯坦利港外围共设有三道防线,最后一道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等高地为依托,被称为“加尔铁里防线”。英军行动开始后,南北两路分别于5月31日和29日到达斯坦利港外围指定地域。后续部队第五步兵旅则于5月30日在登陆点上陆,并于6月10日辗转进入总攻阵地。

6月11日黄昏,英军两个旅共8个营向阿军主阵地发起总攻。经3天激战,于14日晨突破了阿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当日下午,英军登陆部队司令官穆尔少将同阿根廷守岛部队司令官梅嫩德斯少将举行会晤,同意自格林威治时间当日19时起实行正式停火。6月19日,英特混舰队的一支特混小队又夺取了南桑德韦奇岛。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领土主权争夺战。这场战争在战争指导、战争动员等方面都给予人们以深刻启示,最重要的是它展示了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给战争,主要是海战带来的变化。战争中,双方都有一些成功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例子。最突出的是,阿根廷海军航空兵用“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特混舰队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英国海军潜艇用“虎鱼”式鱼雷击沉了阿根廷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洋舰。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使传统海战“大炮巨舰”的模式发生了变化,海战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了。

各个国家通过对英阿马岛战争得失分析,认识到要取得未来海岛作战主动权,就必须在平时战备、作战体制、武器装备、军事训练、作战思想等方面适应海岛战争的发展和要求。英军完备的预备役动员机制,快速的机动能力,有效的后勤保障,以及掌握电子干扰技术和高敌一筹的精确制导武器等,对战争胜利都有着重大作用;同时阿根廷战略决策失误、战争准备不足、战争指导不力、指挥员运用不当、协同作战能力低等,都是战争失败的基本原因,这正反两方面情况,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