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知行天下国家地理:全球100度假天堂
32581700000013

第13章 布达拉宫

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宫殿建筑坐落在西藏首府拉萨市中心西北约两千米处,建在俗称“红山”的玛布日山上,巨大的宫殿群在此横空出世,密密麻麻的房间将山体重重叠叠包裹起来,楼宇层叠,木石交错,处处翘角飞檐,曲折迂回一直蜿蜒到山顶。

布达拉,是梵语“Potalaka”的中文译音,又译作“普陀”或者“普陀罗”,原指观世音南海所居之岛。在信仰藏传佛教的当地人民心中,布达拉宫就如同观世音菩萨的普陀山一样令人景仰膜拜,因此他们称它为“第二普陀”,意思是“佛教圣地”。这座恢弘的建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唐朝初年,一统西藏的松赞干布雄心勃勃,率兵进攻大唐边寨松洲,结果被一举击败。少年得志的松赞干布由此认识到了大唐的强盛,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如大唐一般繁荣富强,于是在向唐太宗上书谢罪的同时,派遣得力下属禄东赞携黄金5000两、珍玩无数,向大唐求婚,希望迎娶大唐公主为妻,两族永结秦晋之好。

当时,和亲是最普遍的一种交好形式,但是皇帝骨肉有限,所以出嫁的公主并不一定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不过这一次唐太宗格外重视,特别挑选了宗室之女李雁儿,赐封文成公主,带着大批嫁妆,将唐朝的友谊与文化送进西藏。

相传这位文成公主不但美貌过人,并且自幼聪慧能干,而且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在唐太宗露出许婚之意后,她担心松赞干布虚有其名,于是亲自出下难题,三次考量西藏使者禄东赞的智慧,过关之后认为有臣如此,何况君王,才芳心遥许,真正认可了这门婚事。

消息传回西藏,松赞干布为自己将娶得一位能够欣赏、理解自己的公主而骄傲不已,同时也为了表达对大唐的感激与尊重,倾全力在玛布日山上兴建了9层宫阙作为公主的居所。因为他一直把观世音菩萨作为自己的本尊佛,所以就用佛经中菩萨的住地布达拉来给这所宫殿命名,称为“布达拉宫”。

其时,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大小房屋加上山上的修行室共1000间。玛布日山上宫阙巍峨,分部合筑层层套接,和山体相融相合,尽显藏族古建筑的精华。然而天工不可夺,这精美无匹的布达拉宫在之后的雷击与战火中毁损大半,至吐蕃王朝灭亡的时候,仅余了两座佛堂。

到了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三年后竣工入住,称之为“白宫”,之后的历代达赖喇嘛都居住在这里,大多数重要的宗教仪式和政治典礼都在此举行。

五世达赖去世后,为了安放灵塔,布达拉宫继续扩建,据说当时每天施工工匠多达7700人,连清政府和尼泊尔政府都出力相助。在耗时48年、耗资213万两白银后,布达拉的“红宫”初具规模。

此后,布达拉宫又多次以白宫、红宫为主体扩建,方才成就了今日雪域高原上的巍峨。从山脚到山顶,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东西长370余米,高117米,分为13层,最高一层在强光之下几乎目力难及,只能遥望一片铜瓦鎏金映射出的华美辉煌。

东面白色外墙一带是白宫,名字也由墙色而来。它高7层,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地方,最顶层的是达赖的寝宫,殿内有朝拜堂、经堂、习经堂和卧室等。

白宫大殿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面修建在前,东部则按照它的布局仿造,两相对称,分别称之为东、西日光殿。这处宫殿设计巧妙,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毫无阻隔地照射到殿中,明亮柔和的光线一如佛祖的微笑,如坐春风的感觉让来到此处的人无不感到充满活力,又内心宁静,两位达赖也因此选择在此处理事务。五、六层则是日常办公和生活的地方,布达拉宫的重大活动都在第四层的主殿东大殿举行。这座又称“措钦厦”的宫殿是整个白宫中最大的一所,殿内34根大柱环立,四壁绘满了宗教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壁画,高悬着顺治皇帝亲笔所书的“振锡绥疆”匾额,北面放置着达赖宝座,整个大殿富丽堂皇、庄严肃穆,坐床、亲政等典礼都在此举行。

由扎厦而上是布达拉宫的中部——红宫。红宫采取曼陀罗布局,围绕修建着众多经堂佛殿,顶端立着3座金色宝塔,与单檐歇山式的金顶连绵成一片炫目金光,辅以屋顶外围深紫红色的女墙,墙顶的鎏金宝幢和大红经幡相映生辉,浓浓藏族气息扑面而来。

红宫主要用于存放历代喇嘛的法体,因此主体为8座灵塔殿,其中最大的是由16根大方柱撑起的达赖五世灵塔殿。这间灵塔殿高3层,包镶这一灵塔所耗的黄金就达11.9万两之多。

此殿之上不远处就是法王洞,即松赞干布修法洞,内存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人的塑像。这是布达拉宫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当年硝烟四起,无数雕梁画栋毁于战火,如今的人们只能凭借此洞凭吊古人,遥想先贤风采了。

红宫最高处则是三界兴盛殿,内存经书万卷,供奉着耗资万余两白银铸就的十一面观音像和清朝皇帝的画像。自七世达赖之后,每年藏历正月初三凌晨,达赖喇嘛都要来此朝拜。

为了保存各式达赖法体塑像和众多皇帝御赐的金册金印以及大量文物珍品,红、白二宫不断扩建,廊道交错,殿堂林列,精美的壁画和华丽的陈设随处可见。难怪布达拉宫不但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地,还成为让无数人神往的宗教和建筑艺术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