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站好三尺讲台
32570800000043

第43章 课堂观察,更贴近学生

教师获得实践知识多是从课堂观察而来的,也是教师用以获取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及了解教与学行为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在国外的相关研究和教师教育课程中越来越重视课堂观察问题,课堂观察的能力与技巧也逐渐被视为教师必备的一种重要的专业素养,以及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一种极为关键的途径。一位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必然拥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技巧,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能发现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果事件,也有能力预防和处理。

课堂观察的对象与范围

学生的学习行为

1.参与状态。

一看是否全部的学生都参与了学习;二看是否有学生还参与教,集教与学的角色于一身。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就必须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交往状态。

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二看课堂上人际交往是否和谐以及合作的氛围是否良好。在人为地、不适当地强化竞争的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关系僵化,人人自私冷漠甚至厌学,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不想、也不会与人合作,而学习无助感的加深又会强化学生的失败感。

3.思维状态。

一看学生敢不敢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二看这些问题与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最令教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看见自己的学生进行个人的创新,而要达到这种程度绝非朝夕之功。

4.情绪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调节学习情绪。有时学生们会突然哄堂大笑,而后又戛然而止;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迅速转入专注的聆听——这些都说明,学生处于极佳的学习状态中。

5.生成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能各尽所能,并对现状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是否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和好奇心。

课堂学习氛围观察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成功教学的前提之一,课堂的整体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所以教师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在各个阶段,例如课堂导入后,讲解中、后,在提问阶段,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们是否专注于课堂,对当前话题是否有兴趣。还应注意负面观察:有多少人打瞌睡、开小差,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对提问无动于衷。

学生表情观察

针对学生表情应作个体化观察。

1.目光观察。

是盼望的、急迫的、全神贯注的,还是不解的、迷茫的、心不在焉的?是心领神会的,还是一头雾水的?学生的目光往往是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情绪,有经验的教师决不会对此视而不见。

2.面部表情观察。

困惑——眉头紧锁,嘴唇闭拢,神情急躁不安;理解——双眉舒展,面露微笑,频频点头;专心听讲——目光专注,嘴唇微张,精神集中;心不在焉——目光迟钝,表情木然,眉头时开时合,有时口中还嘟嘟囔囔;不耐烦——双眉紧锁,啧有烦言,不时看表,左顾右盼……

3.形体动作观察。

配合各种面部表情,学生形体也会出现一些变化:专心听讲时,身体微微前倾;困惑不解时,或抓耳挠腮,或摇头顿足;在解决了一个难题后,身体后仰,全身放松,改变原来的体态;若不耐烦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左右晃动身体,或双臂抱胸,或跺脚颠膝。对于学生的种种体态语言,只要细心观察,不难理解。

教学效果观察

教师应在教学告一段落后注意学生的反应,观察教学效果。主要观察点有:

1.对提问的反应。

学生是否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是否回答到位?

2.对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反应。

练习与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也能帮助教师检验教学效果。我们的观察要点:一看学生对练习的态度;二看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看练习的结果如何。

3.对教师讲解的反应。

密切地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这面镜子可以反映出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

观察时间

教师课堂观察讲究时间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课堂内实施的观察,从而及时高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反应及其在学习上的特殊需求;同时可以依据观察所获得的资料,对学生的反应及问题予以及时处理。对于学生问题尚未发生之前的掌握,以及学生学习反应的密切关注,可以协助学生进行更顺利、有效的学习。

观察方法

课堂观察也需讲究方法,一般来讲课堂观察方法有划记法和描述法两种。

划记法

所谓划记法说的是,在教师进入一个教学现场以前,已经对相关文献进行了阅读,并且明确了观察目标,此外,也类目化了所要观察的目标行为,为了方便记录,给予这些行为以不同的代号。教师只要按照划记表上对于各类目行为的界定,进行代号的划记工作与记时即可。此类的观察,必须对所观察的行为是否能如预期出现、是否能顺利进行观察,做出审慎的评估,再付诸实践。

描述法

描述法指的是教师准备好观察笔记,并且预先设计好记录格式的观察方法。基本上,观察地点、对象、日期、时间以及观察的主题这些内容一般需要填写在观察笔记的首页。除此之外,观察笔记内也应同时预留好描述与评论的空白栏,两种空间的比例大约是3∶1.在进行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可以一面在描述栏内仔细地记载某些行为或经验的发生过程和经过,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观察时所产生的即时性想法及时记录在评论栏中。倘若对于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有所怀疑或是不了解其意义,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访谈相关的人员,或者通过分析文件获得答案。

教师在自己教室实施观察时,必须首先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的完整性。所以,采用描述法的话,教师仅能就所发现较独特的现象与学生行为稍作默记,或是简要地记录下来,或是在课程进行到一个段落时,稍作停顿,再将值得记录的发现,写在观察笔记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也可以立即对观察到的资料进行有效地处理。

处理观察资料

整理和分析观察后的统计资料,避免发生误差,或是与已有的理论相互印证,作为解释班级内师生行为的依据,或是从这些资料中看出班级行为的某些倾向,或将课堂观察所获得的量化资料进行平均数、标准差或方差检验。

在当天观察结束后,应尽快地整理观察资料并加以建档,避免因时间间隔太久而导致遗忘。在预计的观察过程完成后,综合整理与归纳所有资料,并从中抽象出概念,以便能从观察中发现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或问题,或是粗略总结出教学实践上的某些原则。这些收获不仅仅可以作为教师进一步集体讨论的资料,还可以对长期搜集并汇整的资料加以分析,从而得到较系统化的发现。这是为了进行研究搜集资料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尤其能将杂乱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并且转化为文字,使思考具体化,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反剩

课堂观察的应用

对于教学者而言,课堂观察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探究。所以教育学上常常将课堂观察视为对教学的促进,通过这一途径,不仅仅可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还有助于教师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解决。因此,在观察结束,理出较完整的观察结果与发现之后,要对这些发现进行开放性的讨论。讨论的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事件的背后意义,形成新的教学观察,进一步改进教学。

1.课堂观察要有目的性。课堂观察本身并无目的可言,关键在于教师能根据观察发现,进行教学前后的反剩在教学前,课堂观察可以协助教师做好各项缜密的准备与计划,而在教学后,也能针对当天的观察发现,省察个人的教学情况。课堂观察必须不断地辅之以教学反省,方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若缺乏反省而只有观察,对于教学而言则并无太大的价值。

2.课堂观察中要训练和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精确解读班级教学情境,作为明智的专业判断与提出相应策略之依据。对于那些熟练地掌握了课堂观察这一技巧的教师来讲,大多能在教学的同时进行课堂观察,这种状态多是自然的,甚至是下意识的,并且还能根据观察所得调整教学方案以及据此进行师生互动。所以,课堂观察成为教师的专业直觉,成为教师日常的学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样就达到了课堂观察应用的最高境界。

3.在观察之后,教师应及时将一些特定的观察所得所思记录在教学笔记上,作为综合了解一个班级或某些学生的资料来源。持有这种书面的文字记录资料,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个人的教学反省,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教师对课堂观察的兴趣。倘若没有这种努力,则不论是自己的教学或是观察了他人的教学,对个人专业反省及知觉的增进,都将极为有限。

4.目前在学校中多呈现出一种孤立的文化特性,几乎每个教师都习惯于各自为政,主动地与其他同事正式地进行专业议题的探讨的情况很少发生。此种学校文化特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分享与相互支持的机会,课堂观察也不例外。实际上,最有效的课堂观察,乃是来自观察后的反馈,尤其是与其他教师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分析,能使课堂观察的价值发挥到最高。倘若师生共同讨论这些课堂观察所得资料,不仅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上的进步和提高,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事实上,课堂观察都会或间接或直接地促进课堂教学的进行,使教师对所有的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