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卢植的介绍,淳于琼才知道刘郃和蔡邕的矛盾。
刘郃和蔡邕的矛盾源于刘郃的哥哥刘倏。刘倏为河间王宗室。永康年冬,汉桓帝病逝,但是留下一个问题。汉桓帝没有子嗣,需要在宗室中寻找继承人。当时皇后窦氏请父亲窦武入朝主持大局,窦武便问宗室大臣刘倏,诸王后嗣中谁家的孩子适合继位大统。刘倏在思索之后,提议立解渚亭侯刘苌之子刘宏。窦武和窦后一致同意,便表刘倏为光禄大夫前往河间迎接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
刘倏在建立这样大的功劳之后并没有得到回报。因为侯览、王甫等大宦官深恐这样一个宗室大臣受到小皇帝依仗,对宦官集团不利。侯览等人设计将刘倏调任为泰山郡太守,并唆使司隶属下在其上任的路上将其迫杀。
建宁三年,蔡邕被司徒桥玄征召为掾属,受到桥玄的厚待,出任河平县长。刘倏被迫杀的地方就在河平县。因此,刘郃认为刘倏被杀与蔡邕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刘郃处处针对蔡邕。
淳于琼了解刘郃和蔡邕的矛盾,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在心里叹息几声,毕竟刘倏被迫杀的地方在蔡邕的管辖之内,蔡邕还是有责任的。
不知不觉,在匆忙中,三天很快就过去了。
这三天里,淳于琼拜访了淳于登,淳于登对于淳于琼的拜访还是很客气的,毕竟淳于琼事淳于家的人,这个时代,家族的观念还是很强的。另一方面,淳于琼现在正得汉帝刘宏得青睐,可谓是皇帝面前得红人。淳于登热情地接待了淳于琼,说了很多一个家族,互相支持的话。
对于淳于登,虽然名声不好,但是淳于琼去拜访他还是没有什么危害的,毕竟是一个家族的,晚辈去拜访前辈也不会被人说什么。而且,现在宫中以王甫、曹节等宦官为首,而淳于登刚好是王甫的心腹,这对于淳于琼在朝中站稳脚跟还是有帮助的。
淳于琼正式上任了少府铜丞这一职位,少府铜丞虽然职位不高,但是淳于琼到了岗才知道其权力还是不小的,相当于后世中央银行,控制着钱币的锻造和发行,可谓掌握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淳于琼这才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官员反对自己担任此职位,而皇帝坚持要自己担任此职位的原因。
只是这个时代的少府铜丞手下没有多少人,工匠倒是有几千人,但是管理人员缺只有几十人,可谓是人丁稀薄,要想真正发挥少府铜丞这一岗位的力量,淳于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头疼的地方还不知凡几。
淳于琼还上任了议郎职位,议郎为光禄勋所属郎官之一,掌顾问应对,无常事。汉秩比六百石。议郎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式的分管工作,往往是皇帝遇到什么问题,议郎提出点意见和建议,以帮助皇帝和大臣制定解决方案。
今天事情不多,刘宏早早地就散了朝,淳于琼跟着议郎蔡邕、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太史令单飏向金商门崇德殿走去。
也许是淳于琼和蔡邕的矛盾大家心知肚明,也许是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解决刘宏的问题,也许是皇宫中不方便谈论,所以,几位大臣都是默默地走着,基本上没有说什么话。
来到崇德殿门口,只见一个小宦官,正是宋典,他笑道:“几位大人到了啊,中常侍正在等着各位大臣呢。”
蔡邕登人听了,面无表情地向殿内走去。
淳于琼走在最后,向宋典拱拱手,微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跟着大家向前走去。
宋典也向淳于琼满脸微笑地点了点头,回了一礼。
崇德殿是皇帝办公的地方,所以不是很大,但是整个装修风格显得比较温暖,加上刘宏还是很喜欢看书的,所以整个殿里到处是竹简和最新的琼纸印刷的书籍,看起来很有一些书卷气。
等淳于琼等进门,只见一胖一瘦两个保养得很好的,穿着常侍服的宦官正站在门内,他们一看到蔡邕等人进门,胖宦官满脸微笑地道:“几位大人,快快有请。”说着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另一位瘦宦官笑道:“各位大人,座位已经安排好,有请入座。”
蔡邕向两位宦官行礼道:“谢过中常侍了。”说完,带着大家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两位宦官也做到了淳于琼对面。
胖宦官看着淳于琼,笑道:“这位想必就是淳于琼大人吧,果然少年英才啊!”
淳于琼忙站起来,道:“多谢中常侍大人夸奖,在各位大人面前,我可不敢称为大人,还请各位大人称呼我为仲简吧。”
胖宦官和瘦宦官对视一眼,道:“我们长你几十岁,叫你一声仲简你也不吃亏啊!仲简,陛下可是很看好你啊,你不要让陛下失望啊。”
淳于琼忙拱手道:“谢谢中常侍大人教诲!”
瘦宦官笑道:“孺子可教也!曹大人,看来陛下没有看错人啊。”
胖宦官点了点头,道:“仲简,你坐吧。”
淳于琼行了一礼,坐了下来,想道:胖的是曹节,瘦的是王甫,这两人表面看来人畜无害,看来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曹节,字汉丰,南阳新野人,东汉宦官。本籍魏郡,家族世代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职。汉顺帝初年,曹节以西园骑之职,升任小黄门。汉桓帝时,升任中常侍、奉车都尉。
建宁元年,因迎奉汉灵帝之功,封为长安乡侯。同年与长乐五官史朱瑀等诛杀窦武、陈蕃等人,升任长乐卫尉,改封育阳侯。
建宁二年,曹节病重,汉灵帝任他为车骑将军。不久病愈,免去车骑将军之职,仍任中常侍,官位特进,不久调任大长秋。
王甫,字子才,东汉时期宦官。前十常侍之一。东汉大宦官。第一次党锢之祸时,审讯范滂,为滂之大义所动,士人多得解桎梏。窦武谋诛宦官,事泄,甫与曹节等劫持灵帝,杀窦武、陈蕃,连结曹节、段颎等弄权多年。
王甫道:“各位大人都是陛下十分看好之人,现在就请各位谈谈关于灾异及消除变故所应当采取的办法吧。”
杨赐仰天而叹,道:“我每次读到张禹传,没有一次不感到愤怒叹息的,张禹既不能竭力尽忠,畅言治国之道,反而留心自己的幼子,乞求让他女婿由远地调回近任。朱游想得到尚方斩马剑来处治他,确实有理由。我凭借浅薄学识,受任先帝之末,世代受宠,无以报国。学浅而以要事相问,想要死而后已。”
杨赐,字伯献。弘农华阴人。东汉时期名臣,出身“弘农杨氏”,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
少时研习儒学,常隐居教授弟子,不应州郡礼命。后为大将军梁冀所征辟,又出任陈仓令,因病未就职,连辞三公礼命。后以高第迁侍中、越骑校尉。建宁元年,于华光殿侍讲,教授汉灵帝刘宏。历任少府、光禄勋、司空,因灾异被罢免。建宁三年拜光禄大夫,又代袁隗为司徒,因直言劝谏被免,再拜光禄大夫。光和元年,因屡现灾异,杨赐与议郎蔡邕等入金商门,陈述时事。后为国三老,转任少府、光禄勋、太常等职。
王甫笑道:“杨家三代忠良,杨大人对陛下的忠诚我们是知道的,还请杨大人告知我们具体的对策和办法。”
杨赐站起身,走到王甫面前,从怀中拿出一节封好的竹筒,道:“还请中常侍大人将我的奏书交给陛下,我的对策都在此奏书中。”
王甫和曹节对视一眼,站起身,双手接过杨赐的奏书。
曹节道:“其他几位大人也都是奏书吗?”
蔡邕等人纷纷站起身,将密封好的奏书纷纷交给曹节和王甫。
曹节收好奏书,对淳于琼道:“仲简,难道你没有奏书吗?”
淳于琼拱手道:“回大人话,没有!”
蔡邕看了看淳于琼,面无表情地道:“淳于大人,你可是陛下钦点的,你怎么可以没有奏书呢?这可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啊。”
淳于琼向蔡邕拱手道:“蔡大人,我之所以没有奏书,原因有三:第一,我刚入朝为官,对具体情况不是很了解,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第二,我年龄较幼,经验教少,目前还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第三,我认为所有的对策,都应该有个公开讨论的过程,正所谓道理是越辩越明,对策是越辩越完善。所以,我没有写奏书。”
蔡邕看着淳于琼道:“淳于大人,确实,你对情况不了解,经验不足。”说完,面无表情地坐了下来。
曹节笑道:“仲简说得很好啊,道理是越辩越明,对策是越辩越完善,确实如此啊。这样吧,我去看看陛下是否有时间,有的话,请陛下来看看各位大人的奏书,好即使地讨论讨论。”
说完,对王甫道:“请王大人陪着各位大人,我去请陛下。”
王甫点了点头,道:“辛苦曹大人了。”
曹节匆匆地出了崇德殿,王甫召集大家开始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来,倒是淳于琼默默地看着王甫和蔡邕等人的谈话,默不作声。
从王甫和蔡邕等人的聊天,可以看出王甫还是很有些学识和才华的,很多时候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往往一针见血,归根到底,而且蔡邕等人讨论经学的东西时候,他也能讲得头头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