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淳于三国
3255100000129

第129章 颖川才俊何其多

淳于琼没有想到的是,荀攸经过淳于琼的一番开解,再也和历史上不一样只是不情不愿地为何进下属,不予出谋划策。荀攸第二天就去见了何进,同意在他手下出仕,把何进高兴得不行了,直接就任命荀攸为主记室史,负责记录文书计簿,催缴赋税。而且在荀攸为何进几番出谋划策后,何进直接提拔荀攸为主薄,掌柜郡内文书,一下子成了何进心腹之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淳于琼和荀攸一起吃过早食后,刚回到淳于琼的住处坐下没有多久,就听到有人敲门,淳于琼忙起身,将门打开一看,只见七八位青少年站在门外。

淳于琼看到如此多的青少年,脸上一怔。这时,一位和淳于琼长得很像的年轻人道:“弟弟,怎么,兄长来了,不欢迎吗?”

淳于琼想了一想,看到是自己的哥哥淳于安,忙行礼道:“小弟见过兄长。”

淳于安呵呵一笑道:“弟弟,快请起,不要客气。”

淳于安旁边的淳于平笑道:“四弟,九年不见,你可是名满天下啊,让兄长们拍马不及啊。不过对于兄长来说,弟弟有此成就,真乃是可喜可贺啊。”

淳于琼忙向淳于平行礼道:“小弟见过二哥。”

淳于平一摆手,道:“客气了,客气了。”

淳于琼忙招呼大家道:“各位,先请进来,进来后,我们再聊啊。”

这时荀攸走了出来,道:“哎呀,我颖川的青年才俊居然今天到了绝大部分啊,真是稀奇啊。先生,你这个地方太小了,我们还是去旁边的旁厅去坐吧。”

淳于琼笑道:“各位见谅啊,我刚才见到如此多的青年才俊,太过于兴奋了,以至于没有考虑房间的状况,还请各位见谅啊!”

大伙都笑呵呵地道:“淳于琼先生,客气了,客气了啊。”

荀攸在前带路,将大伙带到了旁边没有多远的偏厅。

到达偏厅,大家坐好后,淳于安对荀攸道:“公达,今天我们大家齐聚到了你荀府,就由你来介绍大家吧。”

荀攸笑道:“伯简开口了,我只好从命啊。”然后对淳于琼道:“先生,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颖川的青年才俊们啊。”

淳于琼颔首一笑道:“那就有劳公达了。”

荀攸一点头,指着淳于安和淳于平旁边的两位道:“先生,这两位我就不介绍了啊,他们是戏忠、陈群。你们九年前就相见过,后来书信不断啊。”

淳于琼站起来,向戏忠和陈群行礼道:“两位兄长,九年没见,小弟一眼没有认出来,还请两位兄长见谅啊。”

陈群笑着回礼,道:“先生客气了,我们也是没有一眼认出来你啊,九年时间,确实会让我们的外貌有很大的变化啊,这也再正常不过了啊。”

戏忠回了礼,接着道:“先生不要太客气,您请坐,先认识一下这些青年才俊吧,大家可是奔着你来的啊。”

淳于琼一拱手,示意荀攸继续介绍。荀攸微微一笑,指着戏忠旁边的一位将近三十岁,身才高大,相貌不凡的青年,道:“先生,这位乃是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元常十八岁被察举为孝廉,任尚书郎、阳陵令,去年因病离职。”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丕称帝,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后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明帝继位,迁太傅,进封定陵侯。太和四年卒,谥曰成。

淳于琼听了钟繇的名字,可是欣喜不已,忙对钟繇行礼道:“早就听闻元常兄大名,今日得见,是乃是幸会啊。”

钟繇笑道:“先生客气了,我小时候虽然也被成为聪慧过人,但是和先生神童之称比起来,可是相差得太远了啊。”

淳于笑道:“先生年纪轻轻就被察举为孝廉,历任尚书郎、阳陵令,其才能实在是不凡啊,小弟佩服啊。”

钟繇笑道:“先生客气了,等先生出仕后,其职位、成就一定远远大于我。”

荀攸笑道:“两位稍坐,我先介绍大家先认识认识啊。”

淳于琼和钟繇呵呵一笑,都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荀攸指着钟繇旁边的一个面相敦厚的青衣男子,道:“先生,这位乃是杜袭,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人。”

淳于琼听了,站起来,问道:“子绪可是伯坚太守之孙?”

杜袭站起来,点头称是,道:“先生,正是。”

杜袭,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人。东汉末及三国时曹魏官员。杜袭投奔曹操之后历任西鄂县令、议郎、丞相府军祭酒、侍中、丞相府长史、驸马都尉。魏文帝时期出任督军粮御史、尚书,晋封关内侯、武平亭侯。魏明帝时期,出任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太中大夫,晋封平阳乡侯,去世后谥号定侯。

淳于琼行礼道:“小弟见过绪兄,子绪兄温粹识统,今日得见,实在是幸会啊。”

杜袭听了淳于琼的评价,心里一惊,疑惑道:“先生谬赞了,我可是不敢当啊。”

淳于琼笑道:“子绪兄不要客气啊,小弟可是没有一分夸张啊。”

荀攸笑道:“两位请坐,我接着介绍啊。先生,这两位是一对亲兄弟,他们一个叫辛评,字仲治;一个叫辛毗,字佐治,兄弟俩是颍川阳翟人。”

淳于琼听了两人的名字,打量起两位来,只见两兄弟长得很像,都是身材中等,显得很是清瘦,但是脸上神色很是精神。哥哥比起弟弟来,显得更是沉稳坚毅一些。

淳于琼心中不禁也是一阵感叹:辛毗作为曹魏大臣,可是官至九卿之一的卫尉啊。而辛评,则是历史上被埋没的又一位大才啊。

辛评,字仲治,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人物。曹魏卫尉辛毗之兄。原是韩馥部下,韩馥逃亡后转而辅佐袁绍。袁绍死后,辛评、郭图欲立袁谭为主,与审配等不和。后来曹操破邺,其弟辛毗在城下劝降。审配怒遣手下将辛评全家杀害。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原居陇西,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其先人东迁。当初,辛毗跟随其兄事袁绍。曹操任司空时,征召辛毗,他不受命。官渡战后,辛毗事袁绍的儿子袁谭。曹操攻下邺城后,上表推荐辛毗任议郎,后为丞相长史。曹丕即皇帝位后,以辛毗为侍中,赐爵关内侯,后赐广平亭侯。魏明帝即位,封辛毗颖乡侯,食邑三百户,后为卫尉。诸葛亮屯兵渭南,司马懿上表魏明帝。魏明帝任辛毗为大将军军师,加使持节号。诸葛亮病逝后,辛毗返回,仍任卫尉。不久,逝世,谥肃侯。

淳于琼对两兄弟行礼道:“两位兄长,一门两贤才,今日得见,实在是小弟的荣幸啊。”

辛家兄弟站了起来回礼,辛评道:“先生客气了,我等在先生面前,就如萤火虫见皓月。”

淳于琼笑道:“仲治兄客气了,等下小弟可要向两位讨教讨教啊。”

辛毗笑道:“先生客气了,讨教可是不敢当啊,我等到时候倒是要向先生多多请教才是。”

淳于琼摇了摇手,道:“两位先生客气了,请坐。”

辛家兄弟,也不客气,直接坐了下来。

淳于琼笑道:“各位,今天能见到大家,我淳于琼一是感到欢喜,另一方面,却是感叹,感叹我颖川青年才俊何其多啊。”

陈群笑道:“先生客气了,要说我颖川青年一辈,就论才华,执牛耳者必是先生也。”

淳于琼摆手道:“长文兄太抬举我了,要说到才华,小弟不及各位十之一二也,小弟虽然有些许名声,但是,都只是诗文之名也,诗文之道,可是当不得饭吃啊。”

杜袭笑道:“先生之才可不是区区诗文啊,从先生的诗文中,我等可是能读出先生胸怀大志,才德俱佳啊。只是先生年纪还幼,一旦先生年纪稍长,一定乃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材啊。”

淳于琼笑道:“子绪兄客气了,栋梁之才不敢当,我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我就满足了。”

辛评笑道:“先生真乃不同凡响啊,为老百姓做实事,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这个天下有几个人不喜欢虚名啊?”

淳于琼笑道:“各位兄长,说到名,哪里有人不好名啊,我亦不可免俗,只是小弟觉得,所谓的名,不是我们兄弟朋友间互相吹捧出来的饿,真正的名,乃是藏在老百姓心中的,让老百姓爱护的。所以,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名,不需要去争、去抢、去创造,而是等你慢慢老去,或许是你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依然有人想起你,怀念你,甚至供奉你,这个才是真正的名。”

大家听了淳于琼的话,都陷入到了思考中。

戏忠笑道:“先生,说得好啊,这让我对于名有了新的认识啊,难怪先生说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啊。确实如此,老百姓只有真正享受到了你的好处,才会真正的认可你,支持你,记住你。先生之志,听起来小,真正思考后,志才可是佩服得紧啊。志才今日发誓,志才之志将与先生一致,为老百姓做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