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呃门
32538600000002

第2章

黄帝素问

诊要经终论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

【注 足太阴脉入腹属脾,故为腹胀。手太阴脉上膈属肺而主呼吸,故为不得息。胀满则升降难,不得息则气道滞,故为噫为呕。】

痹论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

【注 邪薄心下,鼓动而上干心脏则烦,故烦则心下鼓也。逆气暴上,则喘而嗌干。心主噫,心气上逆而出,则善噫也。】

脉解篇

太阴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

【注 噫者嗳气也,太阴之气,从阳明而上出于心,则为噫也。】

刺禁论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注 心在气为噫,噫则心气绝矣。】

灵枢经

经脉篇

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

【注 脾是动则病气而及于经,从经而及于脏腑,故为舌本强呕痛胀诸证。善噫者,脾气上走心为噫。】

九针篇

心主噫。

【注 噫者,中焦之逆气上走心也。】

金匮要略【汉 张机】

三焦竭证

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论证治

嗳气,胃中有火有痰,不可服软石膏丸。本方痰条下云:噫气吞酸,此系食郁有热,火气冲上,黄芩为君,南星、半夏、陈皮为佐,热多加青黛。

医学入门【明 李梴】

病属痰火

胃中郁火,膈上稠痰,饮食郁成,宜祛痰火也,润下丸、古萸连丸。

治分虚实

气盛实嗳,食罢嗳转,腐气甚则物亦嗳转,多伤食湿热所致,二陈汤加苍朮、神曲、麦芽、姜炒黄连或保和丸。

不因饮食常嗳者虚也,盖胃有浊气,膈有湿痰,俱能发嗳,六君子汤加沉香为君,厚朴、苏子为臣,吴萸为使;气逆匀气丸,或苏合香丸;甚者灵砂以镇坠之。

医学正传【明 虞抟】

总论

《内经》曰:胃为水谷之海,无物不受,若夫湿面鱼腥生冷水果,以及烹飪调和粘滑难化等物,恣食无节,朝伤暮损而成清痰稠饮,滞于中宫,故为嘈杂嗳气,吞酸痞满,甚则为翻胃噎膈,即此之由也。夫嘈杂之为证也,似饥不饥,似痛不痛,而有懊憹不自宁之况者是也。其证或兼嗳气,或兼痞满,或兼恶心,渐至胃脘作痛,实痰火之为患也。治法以南星、半夏、橘红之类以消其痰,芩、连、栀子、石膏、知母之类以降其火,苍朮、白朮、芍药之类以健脾行湿,壮其本元。又当忌口节欲,无有不安者也。

证治要诀【明 戴思恭】

噫气吞酸

噫气、吞酸、吐酸者,宿食所为,故曰中脘有饮则嘈,有宿食则酸,噫气吞酸,嗳宿腐气,逆咽酸水,亦有每晨吐清酸水数口,有日间无事者,亦有膈间常如酸折,皆饮食伤兼中脘虚所致,生料平胃散加神曲、麦蘗各半钱,或八味平胃散。

古今医统【明 徐春甫】

脾胃不和有痰有火

丹溪曰:嗳气为胃中有痰有火。春甫谓嗳气多是胃气不和,窒塞不通,则嗳气,何以见之?凡人食饱后多有嗳气,由饮食饱则胃不舒畅而致然也。噫气若非食后,则为胃虚而不和。丹溪谓痰与火,特一端耳。

证治准绳【明 王肯堂】

总论

《内经》所谓噫,即今所谓嗳气也。宣明五气论以心为噫,痹论以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至真要大论以太阳司天,少阴之复,皆为哕噫。四时刺逆从论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阴阳别论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脉解篇太阴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此乃噫从心出者也。厥阴在泉,腹胀善噫,得后于气则快然如衰。玉版论太阴终者善噫。《灵枢》云:足太阴是动,病腹胀善噫。又云: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仲景谓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是故能噫。又云:上焦不归者,噫而吞酸。不归者不至也。上焦之气不至其部,则物不能传化,故噫而吞酸。由是观之,噫者是火土之气,郁而不得发,故噫而出。王注解心为噫之义,象火炎上,烟随焰出,如痰闭膈间,中气不得伸而嗳者,亦土气内郁也。

槟榔散【《千金方》,下同】  治脾寒饮食不消,劳倦气胀噫满,忧恚不乐。

槟榔八枚,皮子全 人参 茯苓 陈曲 厚仆 麦蘗 吴茱萸 白朮各二两

右八味,治下筛,食后,酒服二方寸匕,日再。一方用橘皮一两半。

又方 治腹胀善噫,食则欲呕,泄澼溏下,口干,四肢重,好怒,不欲闻人声,忘误,喉痹。

黄连一两 禹余粮二两 白朮 干姜各三两 大麻子五两 桑白皮八两 大枣二十枚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消食膏酒 治脾虚寒劳损,气胀噫满,食不下通,善噫。

猪膏三升 宿姜 吴茱萸 白朮

右四味,捣茱萸、白朮等二味,细细下筛为散,内姜汁膏中,煎取六升,温清酒一升,进方寸匕,日再。

三台圆【《济生方》】  治五脏寒热积聚,胪胀肠鸣而噫,食不生肌肤,甚者呕逆。若伤寒疟已愈,令不复发。食饮后服五丸,多者十丸。常服令人大小便调和,长肌肉。

茯苓半两 大黄 前胡各二两 硝石 葶苈 杏仁各一升 厚朴 附子 细辛 半夏各一两

右十味为末,蜜和,捣五千杵,丸如梧子大,服五丸,稍加至十丸,以知为度。

嗳气方【丹溪,下同】

南星 半夏 软石膏 香附

右作丸,或作汤服之。盖胃中有郁火,膈上有稠痰故也。

顺气木香散 治气不升降,胸膈痞闷,时或引痛;及酒食过伤,噫气吞酸,心脾刺痛,女人一切血气刺痛。

砂仁 官桂 甘草炙 陈皮 厚朴 丁皮 茴香 桔梗 苍朮 木香 干姜 良姜

右,水煎服。

异香散 治胃气不和,腹胁胀满,饮食难化,噫气吞酸,一切冷气结聚,腹中刺痛。

莪朮炮 益智 甘草炙 三棱各六两 青皮 陈皮各三两 厚朴二两 石莲肉一两

右銼,每服三钱,水煎,姜三片,枣一枚,入盐一捻,同煎服。

透膈汤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胸膈满闷,噎塞不通,噫气吞酸,胁肋刺痛,呕逆痰涎,食饮不下,并皆治之。

木香 白豆蔻 缩砂仁 槟榔 枳壳麸炒 厚朴姜制炒 半夏汤泡 青皮去白 橘红 大黄 (石卜)硝甘草炙,各一钱

右作一服,水二锺,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锺,食远服。

益中丸 健脾暖胃,消化冷痰。治中满胀闷,噫气吞酸,心腹时痛,不进饮食

神曲炒黄 麦糵炒 干姜炮 高良姜炒 陈皮各二两 枳壳去瓤麸炒 肉豆蔻面裹煨 丁香各半两

右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温米饮或白汤送下。

姜枣丸 治胃寒痰逆,噫气吞酸,胸膈不利,不思饮食。

生姜去皮切片,焙干,四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丁香各一两

右为细末,用蒸熟枣肉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不拘时候,米饮送下。

匀气丸 治气虚浊升多嗳。

草豆蔻 橘皮 沉香 人参各五钱 益智仁 檀香 大腹子各一两

右为末,饭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淡姜汤下。

祛痰火丸 治胃火痰火嗳气。

南星 半夏 香附 石膏 山栀各等分

右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服,或姜煎服亦可。

十味保和汤【《医统》,下同】  治胃气虚而滞作嗳。

人参 茯苓 陈皮 半夏姜制 白朮各一钱 藿香 香附 砂仁各六分 木香 炙草各三分

右,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温服。

枳壳散 治心下否闷,作痛多噫,气如败卵。

枳壳 白朮各五钱 香附子一两 槟榔二钱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日三服,不拘时。

半星丸 治痰火气嗳。

半夏姜制 南星姜制 软石膏 香附子 栀子各等分

右为末,神曲为丸服。

单方

久患欬噫:生姜汁半合,蜜一匙,煎温呷,三服愈。【《外台》】

诸气呃噫:橘皮二两去穰,水一升,煎五合,顿服。或加枳壳尤良。【孙氏方】

呃噫不止:川椒四两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酢汤下神效。【经验方】

伤寒呃噫:枳壳半两,木香一钱,为末,每白汤服一钱,未知再服。【《本事方》】

噫不下食:取崖蜜含,微微咽下。【《广利方》】

噫吐酸浆:浆水煎头垢豆许,服一杯效。【《普济方》】

伤寒呃噫,日夜不定者:用荜澄茄、高良姜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六升,煎十沸,入酢少许服之。【《图经》】

针灸

《灵枢经》云:黄帝曰:人之噫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一曰:补眉本也。

《脉经》曰:右手关前寸口阴绝者,无肺脉也。苦短气咳逆,喉中塞,噫逆,刺手阳明经治阳。

《甲乙经》曰:热病发热烦满而欲呕哕,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胁痛,不可反侧,咳满溺赤,大便血,衄不止,呕吐血,气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舌中烂,掌中热,饮呕,劳宫主之。

肠中寒,胀满善噫,闻食臭,胃气不足,肠鸣腹痛泄,食不化,心下胀,三里主之。

热病汗不出,善噫,腹胀满,胃热讝语,解溪主之。

《千金方》曰:少海,主气逆噫哕呕。

陷谷,主腹大满,喜噫。

蠡沟,主数噫,恐悸,气不足,腹中悒悒。

大敦,主哕噫。又灸巨阙。

劳宫,主气逆噫不止。

噫哕膈中气闭寒,灸腋下聚毛下附胁宛宛中,五十壮。

噫哕呕逆,灸石关百壮。

《古今医统》曰:噫气,取脾经穴中脘[脾经穴中脘:按中脘当为任脉经穴。]。

医案

《丹溪心法》曰:宣州人病心下蓄积痞闷,或作痛,多噫败卵气,用枳壳散,证皆除。气上筑心膈,噫气稍宽,脉之右关弱短,左关左尺长洪大而数,此肝有热,宜泻肝补脾,用青皮一钱,白朮二钱半,木通、甘草各二钱,煎下保和丸十五粒、抑青丸二十粒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