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30岁职场的那些人和事
32538000000044

第44章 为何总有小人在暗中害你

一样米养百样人,职场上最令人受不了的,莫过于小人。无论是邀功卸责,或是找麻烦扯后腿,或是没事穷搅和,或是有好处尽量占,得了便宜还卖乖,或是打小报告、散布传闻、笑里藏刀、得志便猖狂、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小人就像杂草一样,无所不在。生命重心几乎都在工作中的你,或许曾碰到讨人厌的小人,甚至有过因"败于"小人而黯然离职的历程。与其生气,不如争气。你可以找出小人的弱点,或对症下药或自我防范。

警惕小人装神弄鬼

小田被领导派去参加一个全国的学术会议,说实话她心里还真有些忐忑不安。只有一个名额,可自己的部门主任对这些事情看得较重。领导告诉小田,她是这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跟很多与会者都曾见过面或是有往来,是公司最适合参加这个会议的。部门主任还不知道,小田犹豫着告诉她还是不告诉她?或者,干脆谦让一下?小田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觉得左右都不是人。

还没想明白的时候,部门主任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小田,听说你要去开会,能不能把参会的表格给我看一下?"小田将表格递给了主任。主任还表格的时候,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这种会,其实也没什么意思,不过你去看看也好,去了你就知道了。"第二天,领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把小田叫到办公室训了一通,"给你的表格你又给谁了?知不知道我们公司只有一张表,上面都是有编号的,你不给,别的人怎么会用我们的编号先传过去报了名?"小田一下子明白了主任昨天为什么借表格了。小田知道自己遇到小人了,什么都没有说。最后,小田和主任都去参加会议了。

你必须正视小人不过是像鞋子里的小砂石一样,倒掉就算了,不要忘记,重点是你正走在发展事业的道路上。和小人计较太多,只是自贬身价而已。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认为领导不知道小人的品行。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为何职场总是有小人?

小人这个令人痛恨和不齿的词汇,估计人人都喊打。任何职场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小人,现实是,在一些人眼里的小人,在某些人眼里可能是"人才"。不要产生莫名的迷惘,抛开那些违法乱纪的小人不谈,我们应该看到职场里小人的积极一面。

小人的存在,可以使领导了解的信息更全面。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层级,领导的信息大多来源于那些有直接从属关系的人。小人是信息传播者,无论企业事件还是小道消息,真假都有,至少可以给老板或领导一个侧面参考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兼听则明"。

小人的存在,对企业营造透明文化有帮助。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每个人也都有犯错的可能,这就不可避免存在人会有意识地"过滤信息""忽略信息"。小人就承载着"还原信息"的角色,即为企业营造"透明文化"。有了这种透明机制,就可促进职员更认真、更细致地工作,尽可能不发生纰漏和错误。因为每个人都清楚"防火防盗防小人"的职场法则。

小人的存在,对职场人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给职场制造"竞争压力"。小人得志便猖狂。"小人都能得志,凭啥我就不能得志?"这样的想法常常会激起职员的竞争和斗志,鞭策职员奋发图强。当然,企业会使职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职场里的小人。否则,压力就会转化不了动力,职员会产生消极怠工的反作用。

对付小人的招数

冷漠以待。无论如何,小人只是小人,还算不上"恶人",他们所造成的,不过是小小的挫折与影响,不值得你大材小用,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去应对。冷漠以待的解决方式就是对于小人的探询与流言保持沉默。你响应的越少,小人可运用的素材也越少。

提防小人。防人之心不可无,平时要注意防范小人,表面上表现得礼貌、友好,以减少小人的敌意,尽量创造协作的氛围。身正不怕影子斜。工作中如果你为人办事都做到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正直无私,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重用的人,那么,小人就不敢有非分之心,也不容易利用小报告、流言蜚语等诬陷到你,你也就远离了一切罪恶之源,避免了祸患的发生。

适当还击。不计较不代表任小人欺负,如果小人的言行举止实在过分,你也毋须客气,要适时反击,还以颜色。可以请上司主持公道,虽然上司不愿卷入同事之间的纷争,可上司存在的意义,不就是为了领导团队,为下属解决问题吗!别以为"告状"是不光彩的行为,别忘了你的对象是小人,小人已经让人忍无可忍,这不算打小报告,只算伸张正义。如果你的上司不支持你,是因为小人有背景、有后台,那么小人以后还会"恶行不断",留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可言,不如趁早离去,以免浪费人生、浪费时间。

总结提示:

如果你的存在与实力引发了小人的不安,小人起了嫉妒之心,用一些讨人厌的行为对待你,若是你也选用和小人类似的手段,又与小人何异呢?你要学会针锋相对。针锋相对就是对滋事生非的小人采取公开论战的方法,贬斥其种种卑劣行为。这就需要主动出击,把事情的原委详细、客观地公布出来,让大家都知晓。把事实情况与小人偷偷摸摸上报、散步的"黑材料"以及各种不实之辞都摆到桌面上来,当大家知道真假虚实后,小人提供的所谓"材料"、"报告"、"证明"和"肺腑之言"等等虚假的诬陷也就昭然若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