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30岁职场的那些人和事
32538000000012

第12章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你是否整日忙忙碌碌,却很难见到明显的工作成绩?是否经常工作热情很高,但希望却一个个落空?是否每天像老黄牛一样勤奋,却反倒被上司责备?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尽管你做得很多,却没有真正做对,纵使做得再多也没有意义。

你属于哪种"做得多"的人

小李今年24岁,在一家公司销售部工作,已经干了半年多。对他的勤奋办公室里每个人都认可,但他的销售业绩却一直处在团队的"尾巴"上。小李经常在外一跑就是一天,但做成的单子却没有几个,或者是在办公室给客户打了几百个电话,但有近90%都被拒绝。小李的主管曾给过他一些建议,他采纳后成绩略有改观,但依旧排在团队的后面。终于有一天,小李主动找主管耐心请教了几个小时。主管问了他很多问题后,告诉他一句话,"你是很勤奋很认真,但你还是没有真正用'心'去做。"

张琪也是一名勤奋的女孩,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虽然她的工作不像前面的小李那样,有明显的业绩排名考核,但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她也是每天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追求成绩,以至于经常处在体力透支的边缘。可结果并不如人愿,别人随便做几个方案就能顺利通过,自己的方案做了不少,但不是通不过就是获得的效益不高,有时三个方案还不顶人家一个方案。这让张琪近乎崩溃。她沮丧地对家人说:"我现在就是感到累,感到烦,天天在忙,成绩却微乎其微,感觉活着真没意思。"

耀辉是一名办公室行政职员,刚参加工作一年。他在办公室被前辈们亲切地称为"好孩子",因为他是个典型的助人为乐者。他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把许多准备工作独自一人提前做好。办公室工作比较杂,各项业务他都会一点,因此同事们一忙都叫他来帮忙,他每次都是有求必应。他的"美名"也渐渐被别的部门所知。有时遇到两个部门交叉的业务时,他也是毫不推辞地独揽重任。结果耀辉发现他每天都在忙,而别人似乎挺闲,一旦出了问题,挨骂的还总是自己。交叉业务被揽过来后,有时自己一人搞不定,一求助本部门同事,他们都说自己"不清楚"、"比较忙"、"干不了"等等。有人还直接冷冷地说:"别人的活你干它干嘛?"这些都让耀辉很迷惑。

上面三位年轻朋友都属于做得多的人,他们的"下场"大家也都看到了。如果你也是一个忙碌的人,你有过类似的困惑吗?

做对了才叫做了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案例中小李的情况。

小李的确"做得多":花费的时间多,拜访的客户多。可这种"多"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还被主管说成"没有真正用心去做"。你可能要问了,小李的态度这么端正,这还不算用心?其实这个用心并不是词语表面的那个"用心",真正的用心说白了就是要"动脑子"。

其余的两位--张琪和耀辉也是一样,他们在每件小工作上也都认真用心去做了,但在整体的大方向上依旧没有多动脑子。没有多动脑子,就等于没有"做对"。

小李不停外出和打电话拜访客户,却屡屡失败,他以为拜访客户的量多就能获得成绩,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做了很多无用功。也许他也总结过几条浅显的原因出来,但依旧不全面,不够深入。

要真正地"用心"去做事,思路一定要清晰,行动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要制定出周密的计划和步骤,做到有的放矢。切勿盲目出手,一顿瞎忙。

有许多像小李一样的新手销售人员,他们行动前也制定了目标,但他们的目标往往是:今天必须拜访多少多少个客户,一定要打完多少个电话。这样固然能起到一定效果,但往往在压根就不需要自己产品或服务的客户身上浪费了不少时间。他们应该首先对自己的产品有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产品所适应的人群。然后要对自己准备行销的对象有清楚的了解,确定他们购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可能性不大,就要果断排除,直接去面对可能性较高的客户群。

除了事前要用心之外,还要不断地分析总结。既要分析总结自己,也要分析总结工作对象,比如你的客户,切勿对多次拒绝自己的客户依旧反复死缠烂打。除非他是一个大客户,需要你产品的可能性也较大,也许某天他会被你的执着所感动,但这种可能性在现实中并不常见。结果往往是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另外,你还要分析总结你的同事,找出他们比你强的原因。张琪始终把比自己强的前辈当作赶超对手,并通过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实现,却没有用心分析为什么对方会事半功倍,始终保持在前列。是因为对方业务更熟练,人脉更广泛,目标更明确?还是仅仅因为对方有"后台"等等,这些都是她应该去调查分析的,之后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寻找对策。

再来看看耀辉,实际上他"忙"的很多事并不重要,说难听点就是"是个人都会干",当然并不是说他就可以一点不做,而是要有选择性地适度地去做。他应该清楚自己的主要业务是什么,明白自己本职工作中的重点是什么。在使自己本职业务足够熟练的基础上,还要看如何把时间投入到可以使自己有进一步发展或晋升的事物上。如果只是为了一句"好孩子"的称赞而忽略了重点,那他就等于没有做对,甚至是白做。

如何才能"做得对"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最普遍的一种解释就是"质量胜于数量",宁愿少做点儿,也要做得好,这个大家都明白,无需过多解释。下面我们从别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才能真正做得对。

第一,如果不适合你,你永远不如别人做得对。前面我们分析了小李和张琪的案例,我们只是从如何才能避免出力不讨好的角度出发,但如果他俩压根就不适合当前的工作,那么即使他们做得再多,获得的成绩也永远不如适合这个工作的人。在本书第一章我们说过,做一个出色的销售人员对性格有一定要求,如果小李是在这方面受到限制,是很难与其他同事竞争的。张琪也是一样,她想超越的前辈高手们也许除了具备后天优势外,在先天上可能比她更有天赋,更适合做这个工作。因此,如果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就一定要重新给自己定位,只有扬长避短加勤奋努力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喜人的成绩来。

第二,不要给自己定太多目标。目标过多,就难免会偏离主题,也就是会偏离你最想达到的目标,最能体现你成绩与价值的目标。因此,无论大目标还是小目标,主体目标一定要明确,一定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来开展。否则,无关紧要的目标一多,你要做的也必然多,结果就会像耀辉一样,整天瞎忙活。

第三,为自己多争取一些"做得对"的时间。在起初自己不能做得又多又对的情况下,就不能只顾为多做而忙碌,失去了思考与寻找新的业务机会的空间,这样也会没有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还很有可能造成江郎才尽式的职业枯竭。因此要像小李一样,及时与上司沟通,争取到调整与总结的时间,这样他们也会对你暂时的"做不对"有所体谅。

第四,摆正心态,戒除浮躁,避免急功近利。张琪之所以后来感到活着都没意思,和她的不正确心态有很大关系。之前她一直急着赶超前辈,有动力固然好,但却有点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她尽管做了不少,但做对的不多。当她做对了几个,又觉得不如前辈的收效大,于是感到极不平衡,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不但影响她今后的工作,而且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因此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理智、乐观、耐心、平静地去工作。

把握住上述几点,年轻的你一定能增加做得对的几率。即使偶尔做不对,你也能有信心继续走下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结提示:

做得对固然好,做得多也不可少。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能事事做对,但只要不是盲目草率地行事,多做也是应该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失败与挫折中获得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做得对。

我们也要在做对的前提下多做事,做到又对又多。这样才能不断取得成绩,否则就成了不思进取。

无论做得多还是做得对,都要注意细水长流。要知道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地工作一小时,要比体力羸弱地终日工作业绩来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