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坚强人生的52个观念
32449100000041

第41章 打不死的成龙,第36次站起来

成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他那种“不要命”的表演精神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

对于他来讲,只有永恒的信念,没有永恒的成功。

也正是凭着这种信念,他才能一部接一部地拍出成功的片子。

他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做事必须有长远观念,不要急功近利,精心地耕坛,高质量、高标准的制作,不要被当下潮流牵着鼻子走,春天播种是为秋天收获。”

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指引下,他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他的电影也才会成为永久的经典。《警察的故事》《A计划》等等,令人百看不厌。

而更令人难忘的则是他早期的一部武打片《师弟出马》。

大概情节是这样:一个武林高手干尽了伤天害理的事,官方通缉他多年却无奈他武功超群,无人胜他一招半式。

结果,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小师弟(成龙)却凭着一股子正义感,不知深浅地同他卯上了。

二人决斗是本片的重场戏,大约持续了半小时左右。

这是一场实力极其悬殊的比拼,对手是号称江湖第一人的老手,腿功出神入化,而成龙只是个尚未出徒的小师弟,无论功底和实战经验几乎等于零。

这一段长镜头几乎全部是成龙的弹丸般飞纵坠地或被打倒后一连几十记飞脚踢得满地翻滚,重脚踹胸,扼喉,扫倒在地并踏上一只脚……打得他七窍流血,呕吐不止,有那么一会儿,完全丧失了知觉,傻愣愣的任凭对方拳打脚踢毫无反应,一次次倒下,一次次爬起,再倒,再爬起……

不算满地翻滚和爬行,成龙倒地至少有三十余次。

就算拍电影,这也决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

残酷:除了抗击打,几乎没有还手之力,鲜血、惨叫、呻吟;顽强:打不死、砸不烂、踹不扁、折不断……看似彻底完蛋了,却又哼哼唧唧神奇般支撑了起来。

旁边的一个观战者被他感动得连连叫绝:“我现在才明白了什么叫年轻人——简直就是打不死啊!”

最后,那个高手彻底崩溃了,面对这样一个顽石般的生命,最终,他只有认输——他被成龙的“不死精神”击败了。

现实生活中的成龙,摔伤,骨折无计其数。

这就是“成功的代价”。

没有毫无道理的成功,只有“毫无道理”的失败。

香港有一位房地产大亨,同样是个“打不死”的典型代表。

杨受成是香港英皇集团主席,20世纪90年代中期财经刊物统计其身家为12亿港元。但如果纵观杨受成一生所遭受的磨难,就可以知道他如今的辉煌实属来之不易。

他一次蹲大狱,两次惹官司,还有一次遭清盘,倾家荡产。

杨受成1943年出生于香港,父亲是钟表零售修理店的小业主。杨受成十二、三岁那年,父亲被骗子骗去钱财,债主逼债,父亲遭受耻辱,少年杨受成第一次领略倾家荡产的滋味。他说:“我暗自立下志向,一定要出人头地。”

杨受成十四五岁在父亲的钟表店做铺面,勉强读完中学。他承认自己的学习差,但他做生意却有独到之处。他年纪虽小,但他观察得出,游客的消费能力比当地居民大,知道去拉游客上父亲的表行。

1964年,杨受成为争取名表的分销权,表现出顽强的毅力、耐性和韧劲,终于感动了瑞士籍的犹太表商。

1965年,杨受成在父亲的担保下,贷款20万港元,在九龙父亲开的天文台表行对面,开设了欧米茄表专卖店。其后两年,杨受成又取得帝陀表、劳力士表的分销权,在同业中崭露头角。

70年代初,杨受成看好地产,把表行赚得的利润投资地产。

杨受成把钟表、珠宝业及物业,合组成“好世界投资”,于1973年2月,大盘顶天时上市。父亲任主席,他任董事总经理,稍后股市崩溃,杨受成只蒙受了轻微损失,他又重整旗鼓,致使“好世界”渐入好世界。70年代末,杨受成的事业如日中天。

他已拥有25个地盘,另在大屿山拥有大片土地,准备营造度假村。

正在他的事业兴旺之时,祸从天降,1979年,他因妨碍司法公正吃官司。事情原委是这样:他的好友涉嫌殴打《天天日报》董事长韦建邦。杨受成多次去看望韦建邦,力求“和解”。却没想到解犯了大英法律,法庭指控他妨碍司法公正,判他入狱两个月,缓刑一年。

杨受成不服,力求上诉,不料法官认为判刑太轻,于1981年改判他9个月,立即押送监狱服刑。

杨受成出狱后不久,中英就香港回归进行谈判,香港出现信心危机,又一次移民走资汇成潮流。

地价楼价大幅滑落,好世界的大批地盘、物业无人问津,一时债台高筑,债额高达3.2亿港元。杨受成积极救亡,连父亲的别墅都注入好世界,仍逃不脱清盘停牌的厄运。

1983年8月30日,是杨受成一生最灰暗的日子。上午8时,债权银行汇丰正式接管他名下所有资产,连他心爱的奔驰房车也被拿去抵债。汇丰在致杨受成的信函中有这样一句话:“奔驰是成功人士的身份象征,而你却算不上成功人士。”

杨受成决定收拾残局,东山再起。不久,在雅特场会计行的协助下,重组资产,拍卖物业资产,减磅轻债,由汇丰与杨受成签订8年协议,以月薪两万港元聘请他,继续经营英皇钟表,所得利润用以偿还债务。

当时传媒说杨受成投资搏尽,杨受成自称是个打不死的人。他卧薪尝胆,锐意开拓,表行业务,步步高升。在取得汇丰的信誉后,杨受成于1984年,说服汇丰借给他1000万港元,开设“珠宝城”。适逢日元大幅升值,大批日本游客赴港,杨受成与旅行社建立友好关系,珠宝城日本游客络绎不绝。

到1985年,杨受成所欠巨额债款只剩4000万港元尾数。杨受成向加拿大皇家信托银行借款4000元港元,向汇丰赎回资产。

杨受成解除困缚,大展身手,立即开辟外汇与黄金买卖,投资地产物业。1987年大股灾,又是杨受成人生中的一次险峰,股市楼市暴跌,但杨受成已全面出货,他却成为大灾中的赢家。

1990年5月,杨受成购入华胤33%的股权,成为最大的股东,重组后改为英皇国际。初时华胤磬市值仅1亿港元左右,是一间小型公司,经过两次供股,重组英皇国际的市值在3年间膨胀到30亿港元以上。

杨受成投资地产,曾遭滑铁卢惨败,如今英皇集团一点也找不到昔日的阴影。1993年~1994年度,英皇投资地产的资金高达15.55亿港元。

倒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再站起来。失败之后,一蹶不振,就注定了永久的失败。但如果失败之后,重整旗鼓,就是向成功迈出了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