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坚强人生的52个观念
32449100000035

第35章 因为我不要平凡,所以比别人更多难

如果你是个“有凌云之志”的人,你想要有一天“成龙”,你就要从一般人的思维摸式中跳出来:他们对龙崇敬和向往,但是他们又坚信龙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根本没有龙。

如果你根本就不相信龙的存在,你又怎么会变成龙呢?同样,如果你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你只能平凡的过一生。

对于平凡的认同,注定无法达到卓越。

龙的志向,龙的品质,龙的自信和龙的耐性——只有具备了所有这“龙的素质”,你才可能“成龙”。

总而言之,与众不同才为龙。

庄子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叫《任公子钩大鱼》:

任国的公子做了一个很大的钓鱼钩,用很粗的黑丝强系上去,用50头犍牛做钓饵。他蹲在会嵇山顶上,把钓竿子上的饵投到东海,每天都这样垂钓,整整一年过去了,他却一条鱼也没有钓到。一些专爱说长道短的人开始议论纷纷的嘲笑他,但他毫不理会。后来有一条大鱼吞了他的鱼饵,一会儿牵着大钩沉没水底,一会儿张鳍摆脊愤怒地窜出水面。只见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叫声如鬼哭神嚎,千里闻之都会心惊肉跳。任国的公子终于约到了这条大鱼。他把它开肠破肚,切成许多块,然后加工制成鱼干。自浙江以东、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所有的人都饱餐了这条大鱼。这件事情过去以后,那些才疏学浅专爱说长道短的人,都惊奇地相互传说着这件事。

由此看来,拿着普通的钓具,成天在小沟小河旁边打转,眼睛只看见鲇鱼、鲫鱼一类小鱼的人们,要想钓到大鱼实在是太难了!那些发表肤浅的议论却希望博得高名美誉的人,他们离深明大义、洞彻世事的思想境界,也相差很远啊!

任公子和那些说长道短的人之间的不同,就是卓越与普通的区别。

与众不同绝非易事,你必须做到:吃得了常人所不能的苦,受得了常人所不能的罪,忍得了常人所不能忍的辱……由“人”变“龙”,必须要经历几场痛苦的蜕变,而由行走到飞天则更需要一番“脱胎换骨”。如果你没有“龙”的素质又何谈上青天呢!

很多的名人志士,很多了不起的成功者,当他们面临困境,在受苦受难时,都会想起那段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韧性,增益其所不能。”

然而,这段话却不是一句万能的魔咒,任何人在遇到挫折时念上几遍就会“起死回生”。它的功效因人而异,作用不大相同。

首先,你必须明白自己是个人才,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它才能够帮助你战胜逆境。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苏秦发奋读书,以钢锥刺股的故事。他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因为他清楚自己的才干,将来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战略家,之所以目前尚未成功完全是因为学业未精,因此,必须做到别人无法做到的努力,必须经过一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痛苦煎熬。

才干,志向和不懈的努力是苏秦获取成功的三大因素。

对成功而言,这三种因素缺一不可。

苏秦从自己的成功中总结出了这样一个定律,反过来他亦要求别人必须做到,特别是他看重的那些有志向并具有才干的人。

苏秦与张仪是同学,好朋友,曾同时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术。

苏秦出道较早,成功大大早于张仪,而张仪初出道时很不顺利,怀才不遇,郁郁而不得志,看到苏秦已成大事,张仪便想投其门下,想找到一条晋升的捷径。于是,他投到苏秦的门下,期望求取晋见的机会。苏秦的属下安排他住下来,过了好几天张仪才得以见到这位发达的老友。可惜,苏秦没有热情地款待他,吃饭的时候,不但没有让他同坐,还安置他在最末的位子,吃着仆役们才吃的粗饭。接着苏秦又用话语去羞辱他,说“以阁下的才干,怎么会潦倒到如此境地呢?我实在没有法子帮你,你还是靠自己的运气罢!祝你好运了。”

远道而来的张仪,满以为见到老朋友之后,一定会得到热情的招待和帮忙的,没想到反而招来一番羞辱。于是,他愤怒地离开了苏秦的住处,希望凭着自己的才能,与苏秦一争高下。

当张仪走了以后,苏秦又暗中派人沿途用金钱接济他,支持他进行游说秦国的工作,苏秦的门人们很奇怪,纷纷问苏秦是怎么回事,苏秦说:“张仪的才干,在我之上,我怕他为了贪图一时的眼前小利,过分安于现状而丧失了斗志。所以,我侮辱了他一番,以激起他的上进心。成大事者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磨练才行啊!”

事实证明,苏秦是正确的。

张仪因遭到一个成功的老朋友的羞辱与驱逐,忿恨之余,也大大激发了他的上进心——我张仪才能不在你之下,干嘛非要投奔在你的门下,仰人鼻息,摇尾乞怜!

大丈夫行事,只有完全凭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天地来,才会让人看得起,才能出人头地。

张仪凭着这样一种激情,四处奔走、游说,充分展示出自己政治与外交的才干,最终成为与苏秦齐名的“合纵连横”的领袖人物。

试想一下这个问题:如苏秦当时很热情地收留了张仪,并给予他们很好的待遇,那么,在人屋檐下的他还会有后来的巨大成就吗?

绝对不会的,因为他的才能只能是在苏秦“充许”的范围内施展,而且必须打“苏式拳”。如此一来,他不得做一辈子苏秦麾下的一名走卒。

天才有两种概念:一种是“矿石天才”,另一种是经过“苦难的熔炉”冶炼成金的天才。

“矿石天才”这世上多的很。很多人生来便具有一只聪明过人的头脑,从中小学到大学一直显得卓越不凡,然而,一旦踏入社会实践之后,他便从此消失——一个看似不错的工作岗位让他忘记了自己是个“天才”。

知道自己是个天才,并敢于将自己投入苦难的熔炉中冶炼的人,才会最终由矿石变成黄金。

但是,没有几个人甘愿这样“折磨”自己,很多人是被各种外界因素“推”进火炉的。就像苏秦推张仪那么一把一样。

所以世界上很多成功的人,很多天才是“被逼出来的”。

想要变的不平凡,就要比平凡人经历更多的苦难。